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的野心真的是世人皆知吗?司马昭最后是怎么死的?
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趁曹爽携幼帝曹芳,出城进行祭祀之际发动高平陵之变。随着高平陵之变的成功,曹爽一党悉数被司马懿父子诛杀,随之朝政大权开始被司马家族把持。因高平陵之变的成功,新的问题摆在了司马懿面前:自己该不该在此时篡魏称帝,司马家族具不具备夺取曹家天下的实力?昔年曹操曾把持天子统一北方,进爵魏王、独揽大权。即使实力强如曹氏家族,都是经过曹操、曹丕父子两代人的苦心经营,才最终完成了篡汉立魏之事。很显然刚刚兵变成功,诛杀曹爽一党的司马懿,并不适合在此时行篡魏称帝之事。因为此时的司马家族,并不具备彻底铲除曹氏家族的实力。因此司马懿只能做出一种选择:独揽大权,积累司马家族的实力,拥立曹氏新主,适当对曹家做出妥协。换言之年事已高的司马懿并不想自己称帝,他希望在朝局平稳过度的情况下,继续充实司马家族的实力,随后再通过司马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毕其功于一役,夺取曹家天下。司马懿真是这么想、这么做的吗?
如果按照司马懿父子所设计的剧本,等到司马昭独掌朝中大权时,司马昭完全可以水到渠成,平稳篡魏称帝。不想随后却出现了变数:一、性格刚烈不愿再做傀儡皇帝的曹髦。二、自作主张,陷司马昭于不仁的贾充。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为齐王,改立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高乡公曹髦为新帝。曹其人擅诗文,通儒学、性格刚烈。曹继位后不久司马师病逝,司马昭取代兄长继续独揽朝中大权。随着父兄两代人的苦心经营,觉得自己已经具备篡魏称帝实力的司马昭,开始变得飞扬跋扈起来。但司马昭深知,想要篡魏称帝,自己还需要一个契机:灭国之功。无论是灭蜀还是灭吴,都可以让司马昭的功绩、声望超过曹操。那时天下将不会再有,反对司马昭篡魏称帝的声音出现。于是独揽大权的司马昭,命钟会、邓艾发动灭蜀之战不想在灭亡蜀国的过程中,曹髦却先一步对司马昭动手。
不想曹髦根本听不进王经的劝告,义愤填膺的曹髦当即带着数百侍卫前往司马昭的府邸。曹髦打算擒贼先擒王,突袭、击杀司马昭。曹髦本就是司马昭兄弟扶持的傀儡皇帝,司马昭又怎会不防备曹髦呢?因此曹髦率部一出宫,司马昭就得到了消息。当时的司马昭并不愿意直接与曹髦爆发冲突。因此司马昭便让心腹贾充带着府中一众侍卫出府,将曹髦劝回宫。不想眼见贾充带着一众侍卫阻拦自己的曹髦,却觉得对方冒犯了自己的天子威仪,司马昭果然有不臣之心。
成济当即心领神会,出剑将曹髦刺死。随着曹髦的身死,麻烦摆在了司马昭的面前:本想通过禅让夺取曹家天下的他,却要背负弑君的罪名。惊惧的司马昭赶紧召集一众心腹在府中商议对策。见到一众心腹后,跌坐在地的司马昭叹息道:天下人会怎么议论我呀?眼见司马昭失魂落魄,仆射陈泰出言对司马昭说道:如今只能腰斩假传将军命令的贾充,这样才能向天下人表明忠心,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贾充所作,其实是在维护司马昭的利益。如果司马昭真的采纳了陈泰的建议,牺牲掉贾充,今后一众心腹谁还会真心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呢?因此不愿舍弃贾充的司马昭,出言请陈泰再为自己想一个办法。不想随后的陈泰却说道:臣只有比牺牲贾充更激进的办法,并没有其他办法。听完陈泰所说司马昭决定牺牲成济保全贾充。
经过司马懿父子,两代三人的苦心经营,司马家族具备了篡夺曹氏天下的实力。但贾充的莽撞之举,却陷司马昭于不仁,让司马氏家族放缓了夺取曹氏天下的脚步。曹髦死后,曹氏家族真的开始反抗司马昭,让朝局陷入了动荡吗?下面咱们来看看证据:邓艾灭蜀后,经姜维蛊惑的钟会当即就选择反叛。伐蜀之战时,司马昭不但派出监军监视钟会、邓艾,钟会的家人也都身在洛阳{邺城},而且钟会反叛时也是被军中将领胡烈所斩。这就是说钟会的家人不但被司马昭掌握,他身边还有司马昭的亲信将领,所有的条件都不利于钟会反叛,那他为何还要这样做呢?
钟会叛乱结束后,曹奂降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加封晋王,赐九锡。编者觉得,对司马昭进一步加官进爵,并赐给他诸侯王的礼器,正是外部反抗失败后{夺取军权},曹氏家族对司马昭做出的让步、妥协。的鲁莽行为,让司马昭错过了篡魏称帝的最佳时机。希望天下平稳过度{禅让}的司马昭,只能将天下易主之事留给司马家族的后世子孙。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