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在演义中戏份不多,不过在正史上,他是蜀汉后期非常出色的一员大将,其能力还在魏延之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时随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去洛阳,依附曹操。曹操和刘备汉中之战时,身为代理校尉的王平随军出征,并叛而降刘,成为了刘备的部属。
街亭之战时,王平是参军马谡的先锋。在马谡打算上山驻守时,王***复劝谏,认为此举不妥。但是马谡没有听从,坚持上山,结果被张郃切断水道,军心涣散而败。
而王平却率着手下千余人鸣鼓自持,虚张声势。张郃不明虚实的,担心蜀军后援赶来,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收拾蜀军残兵,从容退走,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所以在撤回汉中以后,参与街亭之战的将领大多被诸葛亮严惩,像马谡、张休、李盛等人被斩首,黄袭等人也被撤职,不过王平却因为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反而被升为参军,不久又被晋升为讨寇将军,封爵亭侯。
在蜀汉前期对于官位控制极严,讨寇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在蜀军中也不低了。王平从此也就成为了蜀汉的高级将领了。
事实证明王平也不是靠运气取得这次成功。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和司马懿在卤城展开决战。此战诸葛亮亲自率魏延、高翔、吴班等人迎击司马懿所部魏军,王平则驻守南围,迎战曹魏名将张郃。王平坚守营寨,张郃始终不能攻克,最终司马懿大败,张郃也只能跟着退走。
张郃曾经和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并列,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个外姓大将之一,也是此时魏国第一名将,即使诸葛亮也对他非常忌惮。结果张郃却两次在王平手下吃亏,可见王平能力之强。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因病在军中去世,遗命杨仪接管军权,率大军撤退。魏延对此任命大为不满,起兵攻打杨仪。杨仪命王平率军迎击。魏延是蜀军第一大将,王平却毫不畏惧,在两军阵前直斥魏延犯上作乱,有违诸葛亮遗命。魏延部下听了纷纷散去,魏延因此大败,最终被马岱斩杀。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
所以继张郃以后,魏延也成为了王平的手下败将。
诸葛亮死后,王平先是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吴懿死后,他又以前监军、镇北大将军身份坐镇汉中。
曹爽起大军十余万伐蜀时,王平手下只有三万人马,众寡悬殊。因此他手下部将大多建议放弃阳平关,收缩兵力防守。
王平却力排众议,认为援军赶来需要时间,如果放弃阳平关,让魏军深入隐患极大,因此主张主动前出,据守兴势、黄金城等地,将魏军阻挡在崇山峻岭之中,无法展开兵力,始终无法取得进展。
最终王平以劣势兵力坚持到蜀军主力赶来,魏军不得不撤退,路上遭到蜀军猛攻,损失惨重。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因病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了爵位,这个结局也算是非常圆满了。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16505。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
2025-09-011949年前,佤族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只贯穿在生产、宗教等社会生活活动中,未形成专一的学校教育体系,极少的私塾或学校也未形成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机构和人员奇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佤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佤族在过去漫长..
2025-09-01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
2025-08-23自古以来,布朗族人民就与汉、傣、伉、拉枯等民族和睦相处,为共同开发和捍卫祖国边疆作出了贡献。19世纪中叶,布朗族人民参加了边疆各族人民反对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云南边疆的爱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布朗人民曾与汉、傣、哈尼、拉祜等民族..
2025-08-2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