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李元霸,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李元霸到底有多厉害?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正史和小说中的李元霸差距有多大?
乱世出英雄,就像隋唐之交,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尤其是为唐朝建立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将一个挨着一个。如擒获窦建德、招降王世充,帮助李渊扫清统一障碍的程咬金;比如南征北战,被誉为“唐初第一名将”的著名军事家李靖;还有跟随李世民四处征伐,救其性命的忠勇战将尉迟敬德等等。他们军事能力非凡,青史留名,有口皆碑,为后人仰叹纪念。
当然,在《说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古典名著中,作者塑造了一大批能征善战,功勋不凡的猛将。比如力大无穷的裴元庆;拳打猛虎的雄阔海;手持镏金镋的宇文成都等等。在这些传奇演义等文学作品中,作者虚构了大量人物,刻画了许许多多曲折起伏,生动感人的细节。读来津津有味,让人难忘。其中,李元霸绝对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他位列猛将之首,十分勇猛。
在古典小说中,李元霸被刻画成金翅大鹏鸟下凡。他年仅十二岁就力大无穷、勇不可挡。他一餐斗米,食肉十斤,力大无穷,捻铁如泥。他的标配是手持一对八百斤重的巨锤,胯下是日行千里的名马“万里云”。
他与宇文成都同场比拼的细节很是精彩。当时,宇文成都单臂举起了重达三千斤的金狮子,而李元霸“将左手把左边的狮子提过来,右手把右边的狮子扯过去,拿住脚,一齐举起,摇摇摆摆走入午门。”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隋炀帝和大臣们都惊叹道:“这也不是个人了,真正是天神了。”
小说把李元霸描写成天神下凡,说他在紫金山之战时,靠单枪匹马,一个下午将一百二十万人尽皆屠戮。然而,因为他违背师父紫阳真人的嘱咐,将宇文成都生生撕碎而遭到报应——被代表天道力量的闪电生生劈死。李元霸被劈后,地上只剩下了他的金盔金甲,而他的坐骑、双锤和肉身犹如风卷残云,不知去向。
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关于李元霸的这些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自然脱离实际。
而历史上的李元霸是否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生得嘴尖缩腮,一头黄毛束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呢?
其实,李渊和窦皇后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外,还有一个李玄霸。
作为隋唐演义之类的小说大体都是以李玄霸为模特,塑造出了威猛无比的李元霸。而历史上的李玄霸为什么默默无闻呢?
翻开《新唐书》,我们发现,历史上的李玄霸和小说中的李元霸截然不同。
首先,史书说他是“幼辩惠”,也就是从小就能言善辩、聪慧懂事。不过,史书紧接着说道:“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第三次攻打高句丽,取得了胜利。也就是这一年,国内爆发了大大小小的起义,令朝廷焦头烂额。
没有想象和虚构,艺术就会干瘪失色。李元霸成为艺术家们可以塑造的一个艺术人物。
严格来说,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做李元霸的猛将,人们禁不住就把这个人物形象和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联系在一起。
李玄霸十六岁走了,成为一个几乎被人忘记的角色。而小说人物李元霸却常常被人提起,这或许就是艺术生命力的体现。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16505。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
2025-09-011949年前,佤族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只贯穿在生产、宗教等社会生活活动中,未形成专一的学校教育体系,极少的私塾或学校也未形成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机构和人员奇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佤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佤族在过去漫长..
2025-09-01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
2025-08-23自古以来,布朗族人民就与汉、傣、伉、拉枯等民族和睦相处,为共同开发和捍卫祖国边疆作出了贡献。19世纪中叶,布朗族人民参加了边疆各族人民反对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云南边疆的爱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布朗人民曾与汉、傣、哈尼、拉祜等民族..
2025-08-2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