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妃的家世如何?她的书法水平如何?

2025-09-14 08:21历史解密

古人通常用毛笔书写,而要掌握毛笔书写绝非易事。有很多文人墨客的书画流传至今,最受追捧的还是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名气稍逊但值得后世观摩与学习的作品很好地流传了下来,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女性的书法作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瑾妃娘娘,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诗书的熏陶,从小和妹妹跟随伯父长大。其伯父在当时非常开明,见瑾妃娘娘从小便对书画有不少兴趣,且认为女孩子一样可以进行学习书画,还专门请了礼教诗书老师。

从小跟随伯父生活,瑾妃娘娘的伯父生活在广州,当时广州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地方,融合了来自各地不同的文化知识,非常具有包容性,这种文化的碰撞也对瑾妃娘娘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瑾妃娘娘的母亲、兄长也非常支持自己学习书法,并提供不少帮助,进一步使瑾妃娘娘的书法不断成长。在光绪十四年,瑾妃和自己的妹妹珍妃同时进入宫中,做了光绪皇帝的妃子,并且此后一直长居于永和宫。

年轻时候,瑾妃同妹妹同时入宫,但其容貌和妹妹珍妃相比,就显得非常一般,平时很少得到光绪帝的宠幸与溺爱。

尽管如此,瑾妃娘娘还是保持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常常利用书法来抒写心中的情感。现在当我们再次去北京故宫游玩,依然能在永和宫的各种展示上看见当年瑾妃娘娘的影子,非常能理解并体会当时瑾妃娘娘的心境与情感。

在性格上,瑾妃喜欢独自一人,且不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虽然因为妹妹珍妃的缘故被贬为贵人,但依然有一定自由,住在永和宫里。

正是因为这种遭遇,使其能专心练习小楷书法,并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当然,瑾妃娘娘的小楷书法也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字体秀气,落笔利落干脆,从不拖泥带水,让人看了心生愉悦之感。

下面为各位讲讲光绪皇帝瑾妃娘娘的作品,这幅作品名叫《账目收支明细》,瑾妃娘娘采用的是小楷书法,让人看了为之惊叹,赞不绝口,这书写的完整性、漂亮度完全不输给当今一些书画家。

小楷,这种字体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曹魏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主要是以楷体小字的书写方式表现。其中,流传至今,经典的小楷书法有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羲之《黄庭经》、钟繇《宣示表》等,每当看见这些作品总能让人赏心悦目。

通过小楷的书写技巧和成字特点,可以发现小楷虽有汉隶的影子,却已经完全神形改变。小楷书写,已经成为当时生活所需的必要书写方式,字体工整、挺拔有力、秀娟文雅、圆润饱满。

小楷书法的字帖流传下来甚多,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晋唐时期的小楷最为经典著名。瑾妃娘娘的小楷书写水平同样非常高,不仅在当时受到多人赞赏,如今也非常受欢迎。

此外,瑾妃不仅仅书法好,而且当时还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美食家,下人们吃过瑾妃娘娘赏赐的饭,都对其赞不绝口。同时,瑾妃娘娘常常邀请画师们来宫中绘画谈论,气氛非常融洽。

民国十三年(1924年),瑾妃娘娘病逝于永和宫中,终年51岁,虽然生平没能像妹妹珍妃一样留给后人深刻的印象,但当人们提及到瑾妃娘娘,人们总能想起她的高水平书法。

总结:去世以后,人们提起瑾妃娘娘的小楷书法,都认为其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其成功的基础,事实就是这样。当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1908年溥仪上位后,她被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溥仪逊位时,他为瑾妃上徽号为端康皇太妃。

“端康皇贵妃,他他拉氏。光绪十四年,选为瑾嫔。二十年,进瑾妃。以女弟珍妃忤太后,同降贵人。二十一年,仍封瑾妃。宣统初,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逊位后,进尊封。岁甲子,薨。”

  • “佛教书法”之晚唐五代直抒心意的狂草书

    我以为晚唐是中国书法史上佛教精神表现得最明显、最彻底的一个时期,它给中国书法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众所周知,佛教在晚唐时代,主要是禅宗,特别是主顿悟的南宗禅。南禅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只要“本心..

    2025-10-28
  • 史弥远的家世如何?他是如何成为宋朝的权臣的?

    史弥远是宋朝的权臣,他的家族是南宋著名的望族,出了三个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他的父亲..

    2025-10-25
  • 诸葛亮的家世并不高,为何会被如此看重呢?

    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阳都人,他的父亲还做过泰山郡的郡丞,只是可惜的是他的父亲在他8岁那年就去世了,后面诸葛亮和他的..

    2025-10-16
  • 明朝时期的江南四大才子是什么水平?

    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在当时是什么水平?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代是中国许多才子涌现的朝代之一..

    2025-10-13
  • 杨凝式书法对艺坛的影响

    杨凝式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继之以五代战乱的时期。这位才子,势必变为怪才,甚至要以疯子的病相求得免祸存身,而他借以慰籍心灵的书法艺术也自然端庄不起来了。他的表现其精神个性的行书也可以说正是他所遭遇的这个衰乱时代的在他..

    2025-10-12
  • 孙过庭的书法特色

    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速去援来,应规入矩,就象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

    2025-10-12
  • 欧阳通的书法特色

    据《旧唐书》载欧阳通“少孤,母徐氏教其父书。每遗通钱,绐云:‘质汝父书迹之直。’通慕名甚锐,昼夜精力无倦、遂亚于询”。由此可见,欧阳通的书法渊源家法,尽学父书,《述书赋》有“继美”之誉,并赞之曰:“父掌礼邦,子居庙堂,随运变..

    2025-10-12
  • 浅谈中国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

    2025-10-12
  • 拍卖市场兴起书法热

    尽管不少观点认为今年春拍艺术市场仍处于调整期,但一个可见的事实是部分市场正在渐渐复苏,“只有作品的好坏,没有市场的好坏。”一位书画收藏家在上周的朵云轩春拍后如是说。这从上海、杭州两地春拍中的书法作品行情或可见出端倪所在。曾有..

    2025-10-11
  • 名家谈中国书法的三性与三境

    书法是汉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积累,逐渐积淀、形成、完善的民族艺术,其历史渊薮决定了书法在未来的继承与发展中应当始终具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中国书法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书法”虽然有共同之处,有一定的关联,但中国书法是沿着本民族的..

    2025-10-11
  • 《苏孝慈墓志》书法欣赏,刻于大隋仁寿三年

    《苏孝慈墓志》,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

    2025-10-06
  • 孙权是东吴的君主,他的武力水平如何呢?

    三国时期,孙权是一位大家都熟悉的历史人物。那么关于孙权的武力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他的父亲曾经被称为江东猛虎,可见..

    2025-10-03
  • 文徵明的书法特点

    文徵明于书法则是博习专精的典范。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文徵明小楷《真赏斋铭有叙》》的主要..

    2025-09-20
  • 邓石如书法解读

    自魏晋以降,篆书一体逐渐走向了沉寂,擅长篆书的书家,已如晨星。直至清代,伴随着金石学、考据学的兴起,才迎来了篆书复兴昌盛的春天。乾嘉年间邓石如出,彻底打破了篆书低迷的僵局,开辟了新的生面。邓石如改变了过去几百年的作篆方法,充..

    2025-09-20
  • 刘墉的官职在当时是什么水平呢?他有何过人之处?

    《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中的和珅是个大贪官,而纪晓岚则与他对立,其实在乾隆时期还有一位与和珅斗智的名臣,他就是..

    2025-09-16
  • 梁鹄的书法特点

    除前文提及的师宜官、梁鹄等五人外,蔡邕、张昶、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等,也都兼工八分书。可以看出,东汉至魏晋是八分书体最盛行的历史时期。前人盛赞八分“凶险可畏”“奋研扬波”“龙虎腾踞”“交戟横戈”是指八分书在结体、笔势上..

    2025-08-27
  • 梁鹄的书法风格

    在字体布局上,其笔画简者,笔道写得丰腴,有时参与篆书的萦折笔画,在体势上多取横势,增强文字的厚重之感,如“魏”、“运”等字;其笔画繁者,笔道则写得爽劲,尽量减少波折,运笔方纵,自然跌宕。一字之内点画之间的穿插避让,笔道粗细,..

    2025-08-27
  • 王徽之书法特点

    有集八卷,佚。今存文一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二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其书法长于行草,以韵胜。《新月帖》,见于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传为王徽之书,唐摹本。此帖以行楷为主,挥洒自如,笔法多变,妍..

    2025-08-27
  • 皇象的书法特点

    《三国志・吴志・赵达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曰:“皇象字休明,广陵江都人。幼工书。时有张子并、陈梁甫能书。甫恨逋,并恨峻,象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晋葛洪《抱朴子》誉皇象为“一代绝手”。南朝宋羊欣云:“吴人皇..

    2025-08-27
  • 吴琚书法特点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江宁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为吴琚所..

    2025-08-2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