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封建王朝的鼎盛阶段,也是最为多元化的朝代之一。唐朝声誉远播,与很多国家都有往来,与各国都有交流与学习。唐朝文化影响了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同时也兼收并包了不少当时的外来文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繁荣的国家,唐朝可以称得上是万国来朝,在长安城的街头,不仅可以看到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之美,也可以看到西域文明的豪放外向之景。因而,当时的唐人对于“美”的定义是多元化且开放的,相对于固定死板的审美模式,唐人审美不注重外在形式,而看重精神上的洒脱以及秀美飘逸之感。
有很多人认为唐朝以胖为美,其实这是带有主观印象的偏见观点,事实上,唐人虽然对于体型要求不像之前的朝代那样要求蜂腰削肩,但也不是将“肥硕”也列入“美”这一行列的。
能够给人们带来唐朝以胖为美这种错觉的,大概是因为文人称杨玉环为“环肥燕瘦”来形容她的美艳。而在唐朝留存至今的壁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画像上的女子大多都是丰腴饱满,雍容华贵,因而人们才觉得唐人认为身材较胖的女子才是一种流行的美。
根据前人的记载,杨玉环更像是脱离了历朝历代骨感美的局限,是一位纤秾合度、肌肤细腻白嫩,肥瘦相宜的美女,比较类似当今微胖的定义,肉长在了该长的地方。
这种美相对于前朝对“瘦”的病态追求,是更加符合人体构造的,这不仅在国内盛行,就连国外对“美”的定义,也是偏向于丰腴曼妙的女子躯体。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院派绘画以及宗教神话的壁画之中可以看到,西方画家对女子乃至圣母形象的描绘,很少有纤瘦细弱的形象出现在纸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在绘画方面偏向固定形式和扁平化的描述,这些女子大多丰满,有的甚至还有小肚子和赘肉。
同样地,在唐朝流传至今的美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唐人描绘美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丰腴的,唐初的画家描绘宫女以及贵妇形象的时候,还局限在瘦弱苗条的框架之内,直到中唐时期,画中女子的形象才有所转变。
中唐时期最出名的、能够展现唐代女子风貌的画作之一的,便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了,这幅画大概也最符合今人对唐朝女子以胖为美的印象,画中的女子们形态各异,但面若银盘,肩头圆润,也没有纤纤细腰。
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按照艺术作品多会进行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来讲,如果当时唐朝真的以胖硕为美,那么画中人的形象不会仅仅打到这种地步,并且相对于身材来讲,这幅画注重的是衣带当风这种飘逸洒脱之感,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身材描绘。
在物质生活并不发达的古代,普通百姓家中的女子大多身材矮小,因而高挑的女子相对于矮个子女孩来讲更加显胖,这大概也是后人认为唐朝以胖为美的误解来源之一。事实上,唐朝的审美与其说是崇尚个人追求,不如说是整个王朝都向往着热烈明艳、大气秾烈。这种追求不仅是唐人文化自信、追求强大和浩瀚壮阔的表现,也是大唐盛世在文化方面的底蕴彰显。
京胡小知识京胡,又称胡琴。拉弦乐器。清代中叶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基础上改制而成。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张丝弦,用软弓拉奏,称软弓胡琴。十九世纪后出现硬弓。二十世纪上半叶形成今日形制。本世纪五十..
2025-09-18基诺族男女皆喜欢戴大耳环,耳环眼较大。他们认为耳环眼的大小,是一个人勤劳与否的象征,所以从小就穿耳环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如果一个人的耳环眼小,则会被人认为是胆小、懒惰。基诺族的耳环一般用刻着花纹的竹木或银器做成,精..
2025-09-12日月花饰是基诺族男子的背部装饰。每个男子在衣背中央均缝缀着一块彩色图案,基诺人称之为“波罗阿波”,意为太阳花或月亮花,即日月花饰。日月花饰呈圆形,直径约为10多厘米,用红、黄、绿、白等彩色丝线绣于18厘米见方的黑布上,再缝于衣背..
2025-09-12明代皇帝中,后世对于明仁宗和明宣宗的评价一直很高。继明成祖朱棣之后,明仁宗与明宣宗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国家出现盛世..
2025-09-0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