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性”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2025-09-19 08:13历史文化

应该说水墨写意画从一诞生就为写意人物画奠定了法式基础,古代人物长布衫的衣褶线条,更适应于书写性的书法用笔。而山水画勾勒山石、树木轮廓的初始,恰恰也是用的书写性线条来完成,只不过受物象形态所囿,复而层层皴加,达到状其物象厚重之形,这皴的过程就是以书法线条层层书写的过程。

由于历史原因“书写性”水墨写意画一直是靠山水画来传承着,虽然也有五代石恪,宋代梁楷,明代吴伟等人致力于水墨写意人物画,终不能使书写性在人物画中得到完全发挥,但以“书写性”线条入画的审美标准已得到根深蒂固的确立。到晚清,吴昌硕,闵真,黄慎和任伯年,更是在其人物画作品中将“书写性”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任颐的水墨写意人物达到了“线中显形”、“形随线生”、“线”“形”两忘、高度契合、高度统一的境界,作品至今常读常新,在水墨写意人物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以书法入画的审美意蕴。

中国画是使用锥形的毛笔来绘制的,毛笔在中国已具有悠久的历史,并非常适宜于中国画的线条表现,用笔须靠手指的操作,操作必须得当,所以作画首先讲究执笔。又因“书画同源”,所以作书作画的执笔方法也是相通的。水墨写意画中的笔法,例如: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顺锋、逆锋以及古代画家总结出的人物画衣纹的十八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混描、撅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紫笔描、蚯蚓描)等等,皆是在书法的笔法中演变而来的。所以学画先学书,书法基础不好,传统根基不牢,其画格不会高。

“书写性”线条入水墨写意人物画,其难度远比西画素描入水墨人物画难度要大得多。以西画造型入水墨写意人物画,只要有一些素描基础,有一些毛笔的运笔经验并对水墨效果有一些整体把握,其画面基本统一在水墨氤氲的气氛中而掩盖了用笔,画面也会有一些可观的大效果,但是其内涵是表面的、不深的,更难从中寻到文化的积淀与内涵。而“书写性”用笔入人物画全靠腕力配合用笔,表现人物的神和形,并靠线条的疏密、轻重、缓急等使达到画面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线条一览无余毫无水墨掩盖,对画者的综合基本功要求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经过几十年的修炼不可以为之。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来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美术当然也不例外,前提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更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的精髓为代价。

  • 话说"气沉丹田,声贯于顶"

    京剧演员在演唱时特别强调要"气沉丹田,声贯于顶",应该说这是非常正确、科学的,也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运用的演唱方法。凡是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都是遵循这一演唱方法,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高庆奎、金少山、谭富英、张君秋、裘盛..

    2025-05-10
  • 杜滋龄人物画作品欣赏

    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80年代以来逐渐活跃在中国画坛。他笔下美丽的塔吉克女郎和迎着朔漠风雪前进的青年牧民的形象,很..

    2025-04-23
  • 文化超越技法心灵感应大道——读李学辉的道教人物画

    李学辉赠《李学辉道教人物画》,展卷而读,感慨于李学辉这些年竟创作了如此丰富的道教人物画作品,更感动于他浸淫于道教思想而生发呈现出的自然、悠然、浩然之气,读之,心灵可得滋润和洗礼。李学辉善画大画,从他的黄河、长江系列到《齐鲁九..

    2025-03-07
  • 离开"打招呼"不可省

    离开"打招呼"不可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同事朋友彼此见面时应该打招呼,而离开时打招呼也同样是重要的礼仪。例如:在离开聚会时,应该向组织者打招呼;在离开朋友家时,要向主人打招呼;即使在集体聚餐的餐桌上暂时离开打电话或者去洗手间,..

    2024-11-23
  • "高质量朋友圈清醒文案"

    但愿有一天我们谈论着自由时,话里不再有枷锁。穷人是小心翼翼的大方,有钱人是大大方方的小气。我们的通病,安慰别人..

    2024-08-0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