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宇宙间一根芦苇,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王存臻先生就是一根燃烧着思想之火的芦苇。他的思想超凡脱俗,神游宇宙,催生了“宇宙全息统一论”这枝宇宙奇葩,一鸣惊寰宇。匠心独运,他又进一步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全息书画理论,回答了书画创作、欣赏以及评判的基本准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先生带来的这一缕天地春风必将催发书画界万树梨花的绽放。
全息书画理论实际上是宇宙全息统一论在书画领域的具体应用,所以我们先对后者做一简明扼要的诠释。
千差万别的宇宙万物是否是统一的?如何统一?这是人类亘古以来反复探求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宇宙万物不具有统一性,纷繁的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就只不过是宇宙间萍水相逢的过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将无从寻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今圣贤大师皆在这条道路上殚精竭虑,以求其解。
日月相推,星转斗移,当时光运转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宇宙统一之梦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1987年11月10日,《文汇报》头版报道:“宇宙全息统一论诞生”。1988年,王存臻和严春友合作的专著《宇宙全息统一论》和《宇宙统一科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宇宙全息统一论学会”继而在北京宣告成立,张岱年、任继愈、汤一介、张世英等权威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支持。199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由国家教委等四家单位联合制作的以王存臻先生创立宇宙全息统一论为原型的电视剧《青春无季》。1992年王存臻被评为山东十大杰出青年,入选团中央主编的《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大典》和中国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及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修撰的《世界名人录》。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局长、易学家刘长允赞誉“宇宙全息统一论是现代周易”。其1991年写成、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易学专著《步入神秘的殿堂》,依据全息原理阐释《易经》,在易学界产生极大影响。
王存臻先生创建的宇宙全息统一论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或假设:宇宙全息统一。然后回答了两个基本问题:全息统一的宇宙为什么看起来千差万别?千差万别的宇宙为什么本质上全息统一?
“宇宙全息统一”这一命题实质上解决的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千古天问。宇宙全息统一论认为,部分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部分是整体的缩影,整体是部分的放大。换言之,部分和整体在信息上是全息统一的、在结构上是全息对应的、在功能上是全息感应的。一颗种子里面潜含着大树的全部信息,一粒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甚至宇宙的宏观结构有序对应,太阳系的“心脏”剧烈活动会导致人的心血管系统发病率增高。
全息统一的宇宙为什么看起来千差万别?王存臻先生提出的宇宙潜显律回答了这一疑问。千差万别的根源在于宇宙万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潜显度存在差别。从潜显的总合上看,一粒种子与一棵大树内含的信息是一样的,但从显态上看,两者所显示出来的信息又是不一样的。宇宙事物看起来千差万别是因为我们只是从显态上给予了感性观察。显态上的事物的差别实质上是一种全息变换,或全息拓变。宇宙间任一事物的存在和演化过程本质上都是全息变换。月印万川,同一轮月亮,在不同的河流中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草木生长,同一株草木,在不同的阶段展示出不同的姿态。
千差万别的宇宙为什么本质上全息统一?王存臻先生提出的宇宙同源论和宇宙协同论可以对此做出解答。宇宙万物同源而生,千差万别的事物都以自己的方式分享着“奇点”。一棵梨树,花叶果看上去截然不同,但皆由一粒种子而来;一幅书法,楷行草看上去各有千秋,但皆是线条的变换。宇宙万物协同而存,判然有别的事物都依自己的地位组成了整体。一曲交响乐,不懂者听来杂乱无章,无法体味其井然有序之和谐;一篇好文章,不识者读来如堕雾阵,难以领会其起承转合之精妙。
在宇宙全息统一理论的指导下,王存臻先生于1989年首次提出了“全息书画”这一命题,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全息书画理论。书法理论可谓汗牛充栋,但具有终极性法则和导向的专论却屈指可数。王先生提出的全息书画理论秉承传统却又推陈出新,为书画创作、欣赏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全息书画研究渐成风潮,2004年1月,中国三味书画院院士、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周天元在《中国书画报》上刊出《书法:生命的全息映射》长文,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周俊杰写出《书法全息重演论》专著,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新闻书画院筹备组组长王炳尧、中国国际书画交流会展览部副主任李太墨教授等人也对此理论深表赞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书画院副院长何乃磊以全息书画理论做指导,取得了新的成就,中央文史馆馆员、世界著名国画家许麟庐给予了高度评价:“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何谓全息书画?首先是指一幅书画作品本身的多元要素协调一致、全息统一。一幅好的书画首先应该做到作品本身的多元要素达到全息统一。犹如人之五官,形态各异,却统一于一面,全息统一度越高,就越具有美感。在书画作品本身全息统一的前提下,一幅好的作品还应追求与书画整体、书画家人格、时代精神、文化传统、天地万物直至宇宙本身的全息统一。“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这儿讲的便是书法与天地万物的全息统一,全息统一度越高,就越能传神。
书画的创作、欣赏和评价都应该遵循着这两条大原则,由此可引生出一些具体的原则。譬如,科学和艺术全息统一原则;内容和形式全息统一原则;作品和人品全息统一原则;文化传统、时代精神和个人学养全息统一原则;天人全息统一原则等。譬如,书画应该遵循科学和艺术全息统一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对宇宙运转之道的全息重演。太阳系中,行星围绕着太阳转,但轨道并非正圆形,而是椭圆形,太阳也并非位于椭圆的正中,而是有所偏离,这种运转既符合科学上力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审美的原则。譬如,内容和形式全息统一的原则,看似平淡,实则深刻,是对目前一些书画家片面追求形式的反驳。纯形式主义实际上是割裂了艺术的本真价值和生命渊源的全息相关性,这样的书画家往往很难体会到生命和艺术全息统一的愉悦。譬如,天人全息统一原则,其内涵就更为深远。书画发展史本质上是对宇宙发展史的全息重演,天人合一阶段,书画显得规矩拙朴,天人相分阶段,书画开始极力张扬人性,显得行草放浪,到了更高层次上的天人再合一阶段,书画必然进入到规矩拙朴与极度张扬全息统一的最高阶段。
王存臻先生不仅在理论上颇有造诣,而且在实际上也历览名家字帖,躬身于书法创作。他的作品自由无拘,功力深厚,“神采飞扬”,“大家风范”,富有灵气,自成一家,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这一新书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世界书画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有关事迹已在中央电视台以及《文汇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戏剧丛刊》、等报刊上做了报道。
全息统一书画理论底蕴深厚,内涵丰富。随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这一新颖独创的理论必将为中国乃至世界书画界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难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不要做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谨慎为宜。拍卖市场售出的书..
2025-11-02与其他种类的艺术藏品(瓷器、玉石器、紫砂器和铜器等)的保管相比,书画的保管养护更难,需在防火、防紫外线、防尘、防燥、防虫、防油烟、恒湿、恒温等方面做到万无一失。虽然博物馆保管书画的专业方法对市民家庭难以比拟,但通过专家传授秘诀..
2025-11-02书画辨伪的基本原则是“对照比较”,即俗话所说“有比较才能鉴别”。比照的主要根据是已被确认的“标准器”和“参照系”。面对一件书画作品,如何辨别真伪?只有鉴定者将作品与自己所掌握的“标准器”和“参照系”进行充分比对,分析之后,才..
2025-11-01一是忌污染,如油渍、汗渍、茶渍和灰尘等,灰尘常吸附酸性物质、霉菌孢子,使纸张酸化、生霉。二是忌生霉,特别是黑、黄、红、紫等各种产生颜色的霉菌,产生的霉斑极难清除。三是忌虫蛀,蠹鱼、烟草甲等害虫,往往能把书画蛀蚀得千疮百孔,惨..
2025-11-01从长远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难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
2025-11-01对于书画收藏爱好者而言,藏护问题尤其重要。因为书画作品使用的材料是纸、绢、绫等纤维材料和丝织材料,一旦保存不善就会导致书画作品易脆、易断,寿命减短。在长期的书画收藏过程中,彭成秋积累了大量书画保养经验,值得广大藏友借鉴。首先..
2025-11-01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之后,势必向往高级的精神生活。由于一幅好的字画对应的是一种很高雅的精神享受。所以,无论是出于艺术欣赏的目的,还是出于投资理财的理念,收藏名人字画总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它既能提升人的文化品位,提高企业形象与知名..
2025-11-0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起来,收藏风的刮起便是这现象的见证之一。一、要具有收藏条件1、要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想在收藏的过程中从一窍不通学起,要负出的代价太大,切不可尝试。在决定收..
2025-11-01一、要避光、因字画一般都以纸、绢等为载体,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纸、绢的纤维变质或泛黄、褪色、发脆,造成字画的损坏,从而缩短字画的寿命。所以,字画应放置于避光、阴凉、干燥和清洁的地方妥善保管。二、要去尘、字画收藏前,最好掸去字画..
2025-11-01一、熟悉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熟悉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是为了在鉴赏书画作品中,能够把握其艺术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特征,进而比较准确地对其创作年代、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作出大致的合理判断。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经..
2025-11-01时下,名家书画因被人们视为“软黄金”而争相购藏,显得炙手可热。但是由于造假日渐猖獗,市场鱼龙混杂,买家常不免被投机者所害。当前在书画投资中主要存在以下五大误区,需引起广大藏家的警惕与注意。听故事一些造假者为了兜售他们手中的赝..
2025-10-11目前在国内,书画艺术品的投资是一个特殊的门类,许多人将“书画收藏”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行为,其投资效益往往比别的项目更显著,其增值幅度也超过别的投资。它的特殊性在于书画艺术品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既..
2025-10-11北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武夫,与其弟赵光义在文化素养上有所不同,但当他得天下之初(960―975),即留意搜求书面,赵光义时(976―996)更有过之。赵光义以苏大参镇守金陵,即南唐旧都,命其就墨守成规区内访求名贤墨迹,“后果得千余卷上进”。..
2025-10-11面对国内书画市场的日益活跃,投资书画诸多益处的逐步呈现和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中国书画的爱好潜质亦不断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步入投资收藏中国名人书画之途,以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经济上的回报。但是,面对既丰富多彩又错综复..
2025-10-11近几年国内日益火热的收藏市场,已经让有着悠久历史的书画艺术成为了最为热门的收藏品种。对书画有爱好的人来说,除了收藏欣赏之外,书画也被当作了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成都广域鑫成艺术品投资部总监代成英向笔者表示,虽然书画收藏与..
2025-10-11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尤为有用。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任何意外损伤,..
2025-09-19在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史上,有关书画同源这一话题,历代不乏论述,但多局限于书画之观象思维。其实,此处“源”字,应包含二义,其一为“象”,其二为“神”。本文拟就以上二义进行如下分析。所谓“象”,是指文字与绘画在远古时期均源于古人的..
2025-09-19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一派繁荣,但同时局面又有些混乱,既有人谈其“文化盛世”,又有人评说其“乱象丛生”,令人亦喜亦忧。2011年,多家新闻媒体曝光了徐悲鸿之子参与“指鹿为马”,将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学生作品“指”为“先父徐悲鸿..
2025-09-19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