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秦朝百姓的饮食习惯,他们都吃些什么?

2025-09-25 08:26历史解密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饮食一直是大家极为关注的事。那么秦朝百姓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他们吃什么呢?就主食而言,从春秋到战国再到秦汉,变化都不是很大。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主食主要有五谷、六谷、九谷三种说法。但总的来说,不外有黍、稷、粱、麦、稻、豆、菰、麻、秫、稌这么几种。在主食的种类上,王公贵族讲究膳食的调和:

“牛宜稌(糯米)、羊宜黍(黄米)、豕(猪)宜稷(栗)、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菰,凡君子之食恒放焉。”这是礼所认为最适宜的饭菜搭配法,也是君王和贵族大夫们用膳的共同准则。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是以豆饭藿(豆类植物的叶子,比如豌豆荚)羹为主。

豆类在古代是救荒济贫的粗粮,《战国策》中就说:“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餍(吃饱的意思)糟糠。”

《诗经》里也说:“中原有菽(豆类总称),庶民采之。”在副食上,在先秦时期,肉食是贵族阶层才能享受的食物。《左传》云:“食肉之禄,冰皆与焉,位为大夫,乃得食肉。”当时的大夫在朝廷供职,公家提供膳食,一天给两只鸡,即每餐吃一只。而普通的人民大众,是很难吃到肉的《礼记》上严格规定,庶人无故不得食珍。因此,平民只能“六月食郁(李子)及薁(葡萄),七月享葵及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反正一年到头,只能吃素材瓜果,主食永远是豆子,惨得很!当然也不是所有平民都不得肉食,上了年纪的是可以吃的。《孟子·梁惠王上》中就说:“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食,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食肉为贵族、食藿(豆叶子)为平民,因而“肉食”与“藿食”,也就成了两大不同阶级的身份符号。

从先秦时,就已经出现面点糕饼了,到秦汉时,烹饪大师们以粮食为主要原料进行研究,烹制了种类丰富的食品。大部分的食品种类属于面、点、糕、饼,起初俗称饼。有水煮或者油炸的面食,今天我们称之为混沌、元宵、苗条的在那个时代的称之为“汤饼”,种类也很单一;用炉烘烤的烧饼之类的搞点称之为“炉饼”;还有用蒸笼蒸的称之为蒸饼。但这些加工食品,都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基本属于面食。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 2048影视资源论坛 熊猫影视 河马影视 星辰影视 萝卜影院 八哥电影网 人人看电影 无忧影视网 橙子影视网 叮当影视网 天天影视网 青青影视网 电影天堂 开心追剧网 西瓜影院 麻花影视网 70影视网 年钻网 茶小舍电影 藏影堂 新神州影域 煮酒观影 体积影视 爱看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