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在古代无姓氏,只有家名,最早的家名是以氏族名或氏族图腾命名的。如拉木(母老虎)、然(豹子)、泡司(狐狸)、依米(母牛)、茨若(山羊崽)、尤米(母绵羊)、牙米(母鸡)、沙(麻)、尼南(乌木树)等家名,就是沿袭了古代母系氏族的名称或氏族图腾的名称。后来,由于氏族作用衰微,家族的作用增强,一些家族便以某个女始祖或男祖先的名字作为家族名。随着纳西族阶级社会的形成,氏族组织消亡,家族组织松散,家庭的作用就逐渐增强。于是,有些家庭渐渐抛弃氏族或家族的名称,随意为自己取一个家名。如有的以居住地为名,有的以职务为名,有的以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为名等等。各种各样的家名称号便相继出现了。
纳西族的家名,类似汉族的姓氏,但又不等于汉姓。汉姓世代沿袭不变,而纳西族的家名是可以改变的。由家名改为姓氏,看来首先是从封建土司开始的。据史籍记载,在明代,丽江纳西族土司,接受了中央皇朝封赐的官衔和姓氏,遂改为木姓。但在人民群众中,丽江的纳西族一律姓和;而永宁、蒗蕖和盐源左所等地的纳西族,则仍然只有家名,并无姓氏。后来,汉族文化在丽江广为传播,大批汉族军民屯户和商人又融合于纳西族中,致使丽江纳西族除和、木两个大姓外,又有一些别的姓氏。
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随着母系家庭向父系家庭的过渡,家名也开始向姓氏演变。后在汉族的影响下,逐渐改成姓氏。1949年后,泸沽湖中心区的部分纳西族都相继更改家名,出现了郭、杨、曹、朱、张、秦、王、石、付等姓。
纳西族人是从无姓氏发展为由巫师东巴或达巴命名的。后来,喇嘛教传入纳西族地区,喇嘛也获得了替婴儿命名的权力。孩子出世后,达巴或喇嘛依据母亲的年龄、属相、以及孩子出生的年、月、日、时,推算婴儿出于八卦上的哪个方向,就把与孩子方向一致的神佛的名字,挂上一、二个字,给孩子取名,希望得到神佛的保佑。从东巴经的记载上看,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在古代曾实行过母女联名制和父子联名制,后来受汉族的影响,改变为按照家谱排字辈,由老人为子孙取名字。由父母给孩子取乳名,上学时取个学名,成为正式的名字。但男子在娶妻的早晨或前一天,需请男伴友或长辈另取字号名,作为男子成家立业的标志。此后,同辈间即用字号相称。从他们取的字号名看来,受汉族的影响较大。
布朗族人的名字是按婴儿的性别和出生先后排列的。例如,墨江县布朗族男性、女性分别排行叫:“艾”、“尼”、“桑”、“垒”、“苛”、“拉”;女性排行叫:“月”、“仔”、“也”、“垒”、“姨”、“拉”等。双江县布朗族男性排行叫:“艾..
2025-11-27临汾县东羊村东岳庙戏楼建于元代,台基高出地面1.3米,宽深均为7.7米。戏台内部施以装饰性的异形斗拱,造型美观。民国..
2025-11-1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
2025-11-17东巴艺术品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造型独特,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东巴雕塑艺术集中反映在木偶、面偶、泥偶和木雕的制作上。用树木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制作所用神鬼..
2025-11-17柯尔克孜族的饮食多来源于牲畜,饮用的通常是羊奶、牛奶、马奶、酸奶(阿依然)、奶皮(卡依玛克)等,其他的奶制品还有奶油(萨勒玛依)、浓酸奶(朱拉特)、稀酸奶(恰拉普)、稀奶油(朱安玛依)、奶饴(库鲁特)、“阿克”(奶皮与酸奶合在一起搅拌而成的..
2025-11-17柯尔克孜族主要禁忌有四个方面:饮食禁忌:与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大体相同,忌食猪、驴、骡及自死动物的肉,忌食动物血忌食非伊斯兰都徒宰杀的动物。饭前须洗手,手上的水忌甩,须用布擦干。做客时,主人让吃时客人才可用餐;忌将剩饭剩菜倒..
2025-11-17玎嘎那,傣族弓拉弦鸣乐器。是傣族张有一条弦的独弦琴。因琴筒蒙以笋壳为面,故汉称笋壳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和保山地区的潞江坝、上江等地。形制较小。琴杆木制,多使用椿木或柚木制成,全长仅30厘米,上端..
2025-11-16竜林。是傣族墓地。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竜林。竜林根据死者对象,大致分为三部分。一般正常死亡者埋在一起;未成年死亡者葬在一处;正常死亡者又另葬一处。一般情况外村人、生人不得进入竜林。傣族认为外人如进入竜林,使会触乱这里的鬼魂,寨..
2025-11-16傣族彩绘木雕是傣族传统工艺,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取材方便。雕凿用具多为1把刀子及一些形状各异的小凿。工艺精巧,雕绘图像以龙、麒麟、孔雀、人物、佛像及花卉为常见。应用广泛,龙舟上的龙头翅尾,佛寺的门窗柱饰,牛车前直立的鹤头,屋架上..
2025-11-1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