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在古代曾经创作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在历史上信仰过多种宗教,因此在民间传说、史诗、姓氏等方面,传承了其先祖回鹘人某些文化遗存。在铁穆尔翻译整理的裕固族长篇史诗《沙特》(片断)中有这样一位天神“天神胡儿穆斯腾格尔∕带来了五百宾客,五大侍者”。同样在杨富学《巴黎敦煌本回鹘文摩尼教徒忏悔文译释》中也有“xormuzto”一词,并疏证为该词可作rormuzta,相当于粟特文的rwrmzt和波斯语的ahura-mazdah,意为“最初的第一人”。在敦煌汉文摩尼教文献《摩尼教残卷》中写作“先意”。根据摩尼教教义,现意系明尊与生命母(即摩尼教经中的“善母”)所生。他首先率领自己的五个儿子,即五明子去同黑暗王国的恶魔进行战斗。但五明却为恶魔所败,先意被迫放弃他们。恶魔吞噬了五明子之后也就平静下去了,被物质吸收窒息的光明部分遭到了痛苦的折磨,忘记了自己的神性。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oni,216---277年?)所创立的一种宗教,它摄融了早已在中亚流行的袄教、诺思替(gnostis)教、景教和佛教的各种因素。8---9世纪时被漠北回鹘汗国定为国教。盛级一时。“奥尔穆斯德”(khormuzta)是摩尼教中有名的神祗。因此“胡儿穆斯腾格尔”(hurmustenggar)就是摩尼教的神祗“xormuzto”无疑,只是在史诗中将其与裕固族传统的最高天神腾格尔“(tenggar)相结合在一起,成了史诗中的一个神,摩尼教文化的残存记忆长久的保存在《沙特》这部史诗中,足以说明裕固族在信仰藏传佛教以前,信仰过摩尼教。
袄教又称拜火教,起源于波斯和中亚,相传为zoroaster(琐罗亚斯德,约公元前6~7世纪)所创立,故有名琐罗亚斯德教。以礼拜火为主要仪式。突厥于公元6世纪接受并信仰了粟特人的宗教---袄教,而据《大慈寺三藏法师传·卷二》载,玄奘于贞观(629--649)初抵达突厥时,他们已信奉袄教:“突厥事火,不事床。以木含火,故敬而不居,但地敷重茵而已。⑤”唐代段成式亦有“突厥事袄神,无寺庙⑥”。而裕固族的先祖---回鹘人也是突厥人的一部,随着粟特人的不断内迁,其宗教袄教也逐渐传播到了回鹘地区。裕固族索姓(sogalik)名称与粟特人(sogadia)的名称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有些粟特人融合到了裕固族之中。除姓氏外裕固族普遍举行火葬,认为通过火才能使死者的灵魂纯洁地升天,当然后来的藏传佛教占了主导地位,但是仍然有袄教崇拜火的习俗的遗迹。但也有裕固族人对火特别崇拜,不能对火吐痰、撒尿,早晨起了熬制的第一顿茶,先要舀一勺敬奉火神。新娘子在进婆家门前先要从火堆上跳过。我们也可以从裕固语借词中得到印证,粟特语借词:tir银河(粟特:水星);lom(粟特:nom)经;sart商人;波斯语借词:??k?r糖;?an生命;derek树;bazar市场(酒泉)⑦;由于文字失传,以上借词靠口头流传保存了下来,但已经说明了在古代波斯--粟特文化对裕固族的巨大影响。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
2025-10-16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临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且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
2025-10-16壮族绣球女 悄悄话制作绣球2012年2月6日是2012年传统的元宵佳节。这一天,百色市在森林广场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参加这次这次展演的有百色市12个县(区)各代表队,一共30个方阵,参演人员近3000人,他们先在百色市森林广场集中表演,之..
2025-10-1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