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文化都极其富裕,为何军事能力却不强?

2025-11-14 08:13历史解密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宋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繁荣的一个朝代,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其民间富庶程度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甚至远超盛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繁荣的朝代,却在面对外敌时屡屡战败,最终被迫兵败南迁、偏居一隅。而宋朝之所以会出现“国富兵弱”的现象,主要源于其特殊的军事制度。

原因一:宋朝主力军队为禁军,号称八十万但实际战力极差

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为避免五代十国武强文弱、武将夺权的局面再度出现,开始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杯酒释兵权”将禁军兵权收归皇帝的同时,又推行“强干弱枝”的军事制度,从而使禁军成为了宋朝的绝对主力军队。

北宋初期,宋朝的军队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组成,而所谓的“强干弱枝”,便是指定期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精英,组建东京禁军的制度。如此一来,直属于中央朝廷的禁军,便成为了全国最精锐的军队,从而有效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崛起。

由于禁军不断从厢军、乡兵中抽血,直接导致了后者战斗力的不断下滑。《宋史·兵志》有载,“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厢军由于长期远离战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渐渐沦为了从事工役或杂役的“役兵”。而本就是不脱产武装力量的乡兵,除了与辽﹑西夏接壤地区的乡兵还保有一定战斗力之外,其余地区的乡兵更是已经与普通农民无异。

两宋时期,朝廷对外作战主要依靠的便是禁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禁军的战斗力下滑同样极为严重。根据钱穆的《国史大纲》记载,北宋初期的禁军只有二十万人左右,后经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时兵力便已达八十余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同样有载,“向因夏人阻命,诸路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八九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员等不在此数”。可见,八十万禁军这个数字,并不为虚。

既然禁军兵力如此充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战斗力的下降呢?主要便是由于宋朝兵源素质的下降,由于厢军、乡兵战斗力的下降,本就影响了禁军的选拔质量,而从北宋中期开始,朝廷除了继续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禁军之外,还从民间募集了大量士兵,甚至在灾荒年份直接募集流民充入禁军。如此一来,禁军的兵源质量岂能不受影响?到北宋末期时,禁军中的骑兵甚至已经沦落到了连马都不会骑的地步。

而除了兵源素质的下降之外,由于兵力来源的极度混杂,又滋生了军队内部的严重腐败,吃空饷现象在禁军中便极为严重。到北宋末期,面对气势汹汹的金兵,禁军虽然号称拥兵八十余万,但京师三衙所能抽调的军队,却仅仅只有三万余人,以至于宗泽等人不得不临时招募军队抵抗金兵入侵。

原因二:奇葩的“内外相维”制度,导致兵无常帅、将不知兵

仅仅限制地方军队战力,赵匡胤认为仍然远远不够,他认为还必须限制武将对军队掌控力度,因此便又出现了“内外相维”制度,也就是将禁军一分为二,其中殿前军主要负责戍卫京城,而侍卫亲军则负责驻守各地。

如此,由于京城始终保持着数量极为可观的禁军精锐,一旦地方发生叛乱,朝廷便可迅速调集兵力予以剿灭;而如果京城发生叛乱,各地驻扎的禁军在联合地方军队之后,也足以回师勤王。这样便形成了内外牵制之势,国家便也就稳定了。

与此同时,宋朝还规定,京城禁军和地方守军必须定期调动,这种轮流驻防的方式被称之为“更戍法”,且将领不随军调防。如此,由于士兵经常换防,便达到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目的,有效防止了各级将领对军权的掌控。

然而,“兵无常帅、将不知兵”固然防止了将领做大,但同样导致军队战斗力和将领才能根本无法发挥,军队的凝聚力和忠诚度也很难得以保证。

原因三:复杂的统兵调兵制度,军队战斗力难以发挥

宋朝官制的一个典型特点,便是权力分散,而军队系统同样如此,为了确保皇帝对军队的掌控力度,宋朝对军权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分割,再加上“以文制武”的管理方式,结果导致军队战斗力根本无法保证。

在禁军系统中,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分别负责统率殿前军和侍卫亲军,后又因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长官长期虚而不置,导致侍卫亲军司又逐渐分为了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两个衙门,分别负责统领侍卫骑兵和侍卫步兵,而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便被称为“两司三衙”。

同时,宋朝将统兵、调兵、率兵权力完全剥离,其中“两司三衙”只有统兵之权,而调兵之权则归属枢密院所有,并在战时由皇帝亲自任命率臣率军。如此一来,统兵权和调兵权完全分离,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而“率臣”平时又不掌军,如此便使皇帝将禁军牢牢掌握在了手中。

至于兵部,虽然也属于军事系统,但为了防止宰相对军事权力的过多干预,宋朝的兵部只负责管理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蕃军等非正规军,同时负责武将升迁管理、地图仪仗等,完全沦为了服务部门。不过,兵部虽然掌管着武将的升迁,但武官铨选却不属于兵部,元丰改制前由审官西院管,改制后则由吏部负责。

此外,宋朝还有一个对军事制约极为严重的制度,那便是监军制度,而其目的则是“以文制武”。宋朝军队在出征之前,朝廷往往会派遣文官或宦官充任监军,这些监军虽然不善军事,但却对武将拥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甚至可以直接插手军事指挥。而更为严重的是,武将甚至没有谋划军事战略的权利,这方面往往也由中央朝廷直接干预。

如此复杂的统兵调兵制度,虽然确保了朝廷对军权的严密把控,维持了朝廷统治的稳固,但也使得军队战斗力受到极大制约。宋初,由于军队战斗力极为强横,这种弊端影响尚不算大,但到了宋朝末期,这种弊端可就足以致命了。

原因四:“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宋朝基本处于被动挨打局面

除了军队战斗力无法保证之外,宋朝军事长期处于被动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正所谓“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可以说对中原王朝的北方安全,是个致命威胁。

所谓幽(燕)云十六州,主要指的便是今天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十六州。因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因而一直都是中原政权东北方向的重要防线,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燕云十六州丢失之后,华北平原以北便再无险可守,游牧民族的铁骑将纵横驰奔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昼夜即可饮马黄河。北宋收复幽云十六州失败之后,面对契丹的威胁,在丞相吕夷简的建议下,不得不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修筑大名府,构筑内部防线防止契丹南下。当然,最终的事实证明,这道防线同样不如燕山南北的天然防线牢固。

纵观北宋历史,曾为中原王朝北方防线的“燕云十六州”,反而变成了北宋北伐的屏障,结果导致北宋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只有被动挨打的份,而根本无力主动进攻,这也是北宋对外战争以防守为主的主要原因。

原因五:北宋的敌人太过强大,辽国不同于其他游牧民族

五胡乱华之前,北方游牧民族虽然同样对中原文明造成了极大威胁,但由于其相对落后的生活生产方式,再加上部落联盟式的统治模式,导致其始终无法形成强大合力,对中原王朝无法构成毁灭性的威胁。

而随着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的爆发,北方进入民族大蓉和时期,虽说这一时期诞生了不少统治极为残暴的少数民族政权,但以北魏、北周为代表的政权,却也在积极推行汉化,他们从中原学习了大量先进知识,甚至吸收了相当的汉族人口,这使得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发展快车道。

历经隋唐再到五代十国,北方游牧民族一改之前松散的统治方式,建立了契丹这个庞大的国家。契丹不同于此前的游牧民族,除了生活生产方式与中原不同之外,其组织架构已经相当先进,不仅有着完整的统治体系,而且开始加强集权统治,并有针对性实行了契丹式的“一国两制”,自身依旧保持游牧风俗和统治方式,而对“燕云十六州”则实行中原统治模式。

也正是从契丹王朝开始,辽国、金国、蒙古、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已经完全脱离了游牧民族那种松散的结构,这使得他们能够调动出更大的力量来攻打中原王朝,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北方游牧民族开始真正对中原王朝具备了毁灭性的打击能力。

要知道,契丹立国可是比北宋还要早50多年,当北宋还在致力于统一中原的时候,契丹已经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北宋唯一击败契丹(辽国)的机会,就是耶律贤被杀之后,可惜“雍熙北伐”以失败告终。

自“雍熙北伐”之后,北宋再也无力进行北伐,虽然此后辽国也逐渐衰弱,但北宋同样进入衰弱期,结果辽国和北宋皆被后起的金国所灭。至于到了南宋时期,面对迅速崛起的蒙古帝国,除了初期随着募兵制的推行拥有一战之力外,也只能偏居一隅苦苦抵抗。

综上所述,造成北宋“国富兵弱”局面的,除了北宋自身兵制这个主观因素外,其实还有“燕云十六州”丢失和敌人太过强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 双沟酒的历史及文化

    双沟是一块古老的土地,从1800多万年前的双沟醉猿,到5万年前的下草湾人,大自然的演变和人类诞生的过程,在为双沟留下厚重地域文化积淀的同时,也不断滋养着双沟历史文化的延伸。而在这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双沟酒文化都一直贯穿着。双..

    2025-11-11
  • 闲话中国的敬酒文化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

    2025-11-10
  • 世界最大核电站,日本柏崎核电站是世界上发电能力最大的核电站

    说起日本的核电站,许多人就会想到福岛核泄漏事件,这可以说是许多人的噩梦了。因为福岛的核泄漏,世界最大核电站柏崎..

    2025-11-08
  • 李煜所作的词有何不妥?为什么会招致宋朝统治者的不满与猜忌?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

    2025-11-07
  • 辛弃疾无用武之地,是因为宋朝的重文轻武吗?

    赵匡胤在建宋时,就颁布了重文轻武的政策。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武将进行了压制,虽然在历史之中,宋朝一直被贴上柔弱..

    2025-11-07
  • 基督教在缅甸是如何传播的?基督教对景颇族文化的影响

    缅甸的景颇族被称为克钦族,约有60万人(1995年),主要分布在缅北的密支那、八莫、杰沙、兴威、腊戍、孟拱、果当、葡萄、户拱河谷、瓦扎等地,此外还分布在瑞丽江流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中缅边境地区、掸邦部分地区。缅..

    2025-11-07
  • 京族的文化符号是什么?京族独弦琴的特点

    京族群众在金滩弹奏独弦琴欢庆哈节“都说蒙古族是逐草而居的民族,而京族是逐鱼而居的民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2025-11-06
  • 宋朝水长城的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长城为什么很少人知道

    对宋代水长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代水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宋代既然有长城,..

    2025-11-06
  • 藏族有怎样的艺术文化?藏族的艺术文化贡献

    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吐蕃王朝崇奉佛教,曾专设译场,宋代自内地传入雕板刻经,其典籍著述之丰富可与汉族媲美。书籍装帧为横条散叶梵夹本。藏文..

    2025-11-06
  • 《易通变》四十卷,宋朝张行成撰,清末民国初抄本!

    ————臣谨案:《易通变》四十卷,宋张行成撰,亦所进易说七种之一也。其说取陈抟至邵子所传先天卦数等十四图,敷..

    2025-10-31
  • 可怕的捡尸文化:在酒吧喝醉酒被捡尸什么意思

    可怕的捡尸文化:在酒吧喝醉酒被捡尸什么意思我没醉啊,继续喝啊!我没醉!我还能走直线呢!快拉我过去路边,我好想吐..

    2025-10-30
  • 穆斯林文化中的阿文书法

    在宁夏博物馆“回族民俗文物”展厅内,陈列着一组由6幅条屏组成的阿拉伯文书法作品。该条屏每幅长208厘米,宽52厘米,底为深藏蓝色锦缎,由金粉、香料、水银等调和为泥金,从右至左书写,一气呵成。其所书内容大意是:赞美真主,是他创造了人..

    2025-10-29
  • 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的影响

    窝风桥古代石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桥梁科技、桥梁美学、桥梁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面貌,因此无论是石拱桥还是石梁桥,它们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技术,更大层面上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道教文化对中国古桥建筑有着深..

    2025-10-29
  • 孙传庭和袁崇焕都是文官,为何却军事能力也很高呢?

    说到明朝的灭亡,总会提到两个人,一个是袁崇焕,另外一个就是孙传庭,袁崇焕和孙传庭两人相护配合,才有了明朝末期的..

    2025-10-28
  • 【六爻杂谈】介绍一种绝佳提升入象能力的方法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提升入象能力的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说六爻实战能力就能迎来飞跃,特别是在入象方面就能得..

    2025-10-27
  • 哈萨克族有什么游牧文化?哈萨克族马上求爱风俗简介

    从事游牧生产的哈萨克人,非常喜爱马上运动。叼羊马上摔跤赛马等是他们的传统体育运动,'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

    2025-10-25
  • 史弥远的家世如何?他是如何成为宋朝的权臣的?

    史弥远是宋朝的权臣,他的家族是南宋著名的望族,出了三个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他的父亲..

    2025-10-25
  • 孙权为何能称霸江东,他有哪些特殊能力呢?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混战,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孙权在父..

    2025-10-19
  • 蒙古族马头琴背后的草原文化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

    2025-10-16
  • 萨满起源 蒙古族文化中的鹰图腾

    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临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且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

    2025-10-1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