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权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死于刺客之手,年仅26岁。临终前,孙策将权力交给二弟孙权,孙权时年18岁。作为孙策最年长的弟弟,孙权接班似乎在情理之中,但对孙策而言这并非唯一的选择。
孙策还有一个三弟叫孙翊,时年16岁,性格很像孙策,孙策也很喜欢他,很多人都觉得应该把位子传给孙翊。同时,孙策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孙绍,按照当时的传统,孙策应该确立孙绍为接班人。
但孙策最终还是选择了孙权,他考虑到,孙翊性格太刚烈,不善于团结各方力量,而儿子孙绍年纪又太小,外有强敌、内有忧患,不能让只有几岁的孙绍接班,所以孙策还是把权力交给了18岁的弟弟孙权,这个选择事后证明是正确的,孙权带领孙氏集团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建立了孙吴政权。
但无论如何,孙权的权力地位是哥哥孙策给的,没有孙策的选择,孙权的一生只怕会默默无闻,没有孙策打下的基础,孙权也不可能顺利接班并逐渐掌握江东。
然而,孙权称帝后仅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没有追尊孙策为皇帝。孙权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哥哥孙策,从现实看孙权是孙氏集团的“第三代”,第一代的孙坚得到了追尊,第二代的孙策也应该享受此殊荣;从情理上讲,没有孙策也就没有孙权的后来,要追尊的话孙策也应该一并追尊。孙权只追尊孙策为长沙桓王,王与帝有本质区分,孙权的做法自然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
以孙氏为例,孙坚为穆,孙权为昭,孙权之子为穆,孙权之孙为昭,这是正常序列。如果前面插入一个孙策,情况就变化了,孙坚为穆,孙坚为昭,孙权又为穆,孙权与父亲同为穆,这就不符合常规了。
这不仅是一个仪式问题,更有现实的考虑。如果追认兄长为皇帝,那么兄长的儿子也拥有皇位继承权。具体到孙策,他的儿子孙绍与孙权的几个儿子一起在法理上也都可以问鼎皇位,这容易造成内部分裂。所以,无论从通行制度还是现实去考虑,孙权的做法都是没问题的。
那么,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一下子追尊了3位已故皇帝,即晋宣帝司马懿、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又如何理解呢?司马懿是司马炎的爷爷,司马师是司马炎的伯父,司马昭是司马炎的父亲,这次追尊后晋朝的宗庙排列如下:司马懿为穆,司马师为昭;司马昭为穆,司马炎为昭。如果这样排,的确有些乱。
司马炎是如何考虑的呢?其实,昭穆次序的考虑在司马炎看来还是次要的,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确定谁是始祖。始祖即太祖,司马炎当然希望父亲司马昭能为始祖,但谁都知道晋朝基业创建与爷爷司马懿、伯父司马师密不可分,司马炎如果将二人排斥在昭穆之外,必然会受到质疑。所以,司马炎确定了这们的七庙制度:六世祖司马均,五世祖司马量,高祖司马俊,曾祖司马防,祖宣皇帝司马懿,父景皇帝司马师,父亲文皇帝司马昭。上面这6位,合为“三昭三穆”,但“太祖虚位”,也就是干脆不明确为太祖。
这是从制度方面的考虑,从现实考虑,司马炎将伯父司马师也追尊为皇帝,不担心他的后代拥有皇位继承权吗?这一点恰恰不用担心,因为司马师只有5个女儿,没有儿子。在这方面,孙权面临的情况不同,孙权如果同时追尊哥哥为皇帝,侄子孙绍无形中也拥有了皇位继承权,将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这里的吴侯,指的应该是吴县还非吴郡,说明孙绍被封为县侯,不高也不低,史书没有提到孙绍在孙吴担任什么职务,说明他远离了权力核心,即使有什么职务,也应该是养老性质的。
这一点是不是也说明孙权忘恩负义呢?其实也不能这样看,站在孙权的角度,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孙吴政权的安全问题,亲情、报恩是次要的。孙绍特殊的身份容易被人利用,即便他本人没有什么想法,说不定也会被人利用,将他“闲置”起来正是为孙吴政权稳定着想,也是为孙绍本人好。
这并非杞人忧天,孙绍的儿子孙奉后来就被人利用了。孙绍死后,孙奉作为孙策唯一的孙子,沿袭孙绍上虞侯的爵位,本来过得也挺好,但到了孙吴末帝建衡二年(270年)却出了事。这时候孙权已经不在人世,孙吴末代皇帝是孙皓,他因为左夫人王氏之死过度悲伤,曾几个月闭门不出,外界听不到皇帝的消息,民间于是纷纷传言说孙皓已经死了,有可能接替皇位是说孙权的第五子孙奋。
社会上还有传言,说孙奉也有可能接替皇位,有一些政治投机者便开始蠢蠢欲动,有一个名叫张俊的郡太守,还赶紧去为孙奋母亲仲姬扫墓,以此表现表现。
孙皓没有死,他后来听到了社会上的传言,勃然大怒,“车裂俊,夷三族,诛奋及其五子,国除”。史书没有提孙奉,但孙奉也是这一年死的,想必死因与孙奋相同。孙绍是孙策唯一的儿子,孙奉是孙绍的唯一儿子,孙奉死后,孙策一支也就“绝户”了。
基诺族男女青年都喜爱踩高跷赛。竞赛分两种:一种是高跷踢架。两人一组,双方踩在高跷上,相互以高跷架踢对方踩着的高跷架,踢倒对方高跷者为胜方。另一种是高跷赛跑。人数不限,参赛者踩着高跷站在起跑线上。一声令下,踩着高跷跑向终点。距..
2025-09-12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发生重大灾害,先是旱灾和蝗灾,然后是瘟疫。濠州钟离太平乡的农民因为没有雨水,生活本..
2025-09-06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治国思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
2025-09-05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佤族总人口为39.6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普洱等县。其主要居住区位于澜沧江与萨..
2025-09-02我国的德昂族主要分散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镇康、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县,分布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绝大多数的村寨都是和景颇、佤、汉等族分寨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
2025-09-01保安族的传统民歌,以其生动鲜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民歌分为花儿、宴席曲、号子、小调、婚礼歌等类型。保安民间“花儿”,在“回汉花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高亢嘹亮,..
2025-09-01高山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父母为使子女在成年以后成为生产中的能手和村社的保卫者,男女从小就要跟父母或兄长学习各种生产知识。男孩子在家学习制作各种日用品和修建房屋;在农田或山上学习耕种和打猎。住在沿海地区的要学习造船、织渔网..
2025-09-011949年前,佤族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只贯穿在生产、宗教等社会生活活动中,未形成专一的学校教育体系,极少的私塾或学校也未形成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机构和人员奇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佤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佤族在过去漫长..
2025-09-0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