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儿时跟着老师读的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读大学后,才理解稻草搭建的“广厦”不仅是古人遮风避雨之地,还是人们文化信仰的寄托。在做稻文化研究的这些年,探索到那一栋栋普通的民居其实并不简单,其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得让我们为古人的智慧惊叹不已。
稻作民族除了苗族和瑶族由于历史原因成了山地民族,多居住在高山峡谷上之外,其他稻作民族多居溪河边。背靠山,面临水,村边是古木参天。多数自然村寨由几个家族或几个姓氏组成,独家的现象非常少。小寨一般十几户到几十户,大寨三五百户左右。只是古楚国之地的百越族群以吞口式建筑为标志,而吴越地区及岭南一带的百越族群则因地势习惯住干栏式建筑。
吞口式建筑就是最具楚文化特征的。何谓吞口?吞口就是人们常常在画中看到的眼珠突出、凶神般张裂着嘴,嘴上还插有一把匕首式的短剑——古傩面具中的一门神。吞口式建筑风格指的是门的建筑风格。古时就有“人之气于口,宅之气于门”之说。一家人能否平安、逢凶化吉,在建筑上很有讲究,而且主要在门上。旧时,楚国平民人家,不论是吊脚楼还是平房,在住宅的正面,修的都是大门凹进,且两边各有一圆窗的格式。从远处看,凹进去的部分是吞口,两厢房的圆窗是吞口神的眼睛,给人一个大吞口形象;站在门前看,堂屋正门是吞口,凹进去部分的两窗是眼睛,给人小吞口的感觉。意为驱邪吞恶,赶瘟疫、保平安。
“……妈妈在吊脚楼上把我背下了楼……”宋祖英的一首“小背篓”,把西南和中南地区的干栏式建筑文化唱得淋漓尽致。楼上住人,楼下养禽畜或堆杂物的平基屋或吊脚楼是稻作地区最为普通的居房建筑。这种干栏式的建筑之所以称为干栏文化,是因为吊脚楼以它的独特建筑结构成为了民族的标志。不论屋体多宽多大,吊的“脚”悬空依山而立,山坡有多高吊脚就有多长。不论在湖南通道县双江镇的竽头寨还是在陇城镇的中步寨,不论是在贵州剑河县还是黎平县,我们所看到的吊脚楼都可谓是天下奇观。这种即使在平地也要修成吊脚楼的形式,楼下喂牲畜,楼上住人的建筑在古越国的江浙一带比比皆是。在其建筑特征上,表现出浓郁的古越式建筑文化。
火塘是稻作民族共同的文化特征,是稻作民族心灵沟通的场所。火塘还是“祖宗”安坐之位。旧时不论中南、西南、华南还是岭南地区,火塘都是稻作民族饮食、聚亲会友、交流信息、传承历史、沟通情感的场所。可以说,火塘是民居的心脏。“塘”内是灰火和三角架,架上是鼎罐。整个湘、黔、桂边区都称其为火塘,有的地方称坑。稻乡的火塘有许多俗规:火炉靠上方一边是长辈和贵宾之席,一般人不能就坐,敬神之席必设此处。火铺平时用做一家人膳食取暖、红白喜事、重大节庆、迎宾议事之用,它又是实施礼仪俗规之所。在稻乡,人们对火塘的感情是无法用言语解释的。
稻民在远古时期对图腾的崇拜中,就有对火的崇拜,传承下来便形成对火塘的崇拜。所以不论在彝族人家还是在苗寨、侗乡,都不许碰火塘上的三角架,客人不能随意去坐正壁的火塘座位。
旧时,稻民认为火有火神。当中三脚火架,不准敲打;非净木柴,不可生火;更不能让小孩向火里撒尿,否则会引起火灾。年终辞旧迎新,便于火塘内燃起熊熊烈火,通宵达旦,寓意来年红运,万事称心;迁居新屋之日,亦复如此,意为“火旺家昌,塘火不熄,子孙绵长”,视之为吉祥象征。
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佤族总人口为39.6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普洱等县。其主要居住区位于澜沧江与萨..
2025-09-02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土语的差异。佤语与德昂语、布朗语有亲属关系,与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词汇中大约有10%的傣语借词。解放前,除部分地区曾使用过一种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外,佤..
2025-09-02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卜察克语支。塔塔尔语有三种方言:即中央或中部方言(包括伏尔加、喀山和中国境内塔塔尔族的方言)、西部或米希尔方言(指居住在鞑靼自治共和国境内塔塔尔族的方言)以及东部或西伯利亚方言。塔塔尔语是在保加..
2025-09-02保安族的传统民歌,以其生动鲜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民歌分为花儿、宴席曲、号子、小调、婚礼歌等类型。保安民间“花儿”,在“回汉花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高亢嘹亮,..
2025-09-01高山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父母为使子女在成年以后成为生产中的能手和村社的保卫者,男女从小就要跟父母或兄长学习各种生产知识。男孩子在家学习制作各种日用品和修建房屋;在农田或山上学习耕种和打猎。住在沿海地区的要学习造船、织渔网..
2025-09-01佤族民间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方法较为简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一问、二看、三号脉〈诊脉〉、四顶指甲尖。问,问患者病因、病情、疼痛部位,以及冷热、出汗、饮食和大小便等情况。看,看患者精神面貌,看皮肤。面红发热多为伤风感冒或其他疾病所..
2025-09-01在云南西部边隆的沦源、西盟、孟连、耿马等县的群山中,居住着一个古铜肤色的民族—佤族。他们以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为世人所知。在以往的记忆中,神秘的“司岗里”传说,雄浑的木鼓舞、奔放的甩发舞,是我们对仇族的全部印象。来到阿佤山..
2025-09-011949年前,佤族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只贯穿在生产、宗教等社会生活活动中,未形成专一的学校教育体系,极少的私塾或学校也未形成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机构和人员奇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佤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佤族在过去漫长..
2025-09-01圣水节现场五大连池圣水节,是黑龙江省著名民俗节日和旅游节庆品牌,1992年被列入“中国百大节庆”,2007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各民族的狂欢节。五大连池..
2025-08-28寒食记忆、放鸢碧空、清明插柳……这些在现代都市人眼中日益淡漠的传统清明习俗,而今在上海又被越来越多的市民重新拾忆。上海清明文化节18日在此间开幕,现场吸引约1000名市民慕名而来,感受独特的清明文化氛围。踏青游玩放风筝,是中国流传..
2025-08-07“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中,龙文化始终与吉祥、福瑞紧紧相连,可谓历久弥新。其实,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有结构完备的“龙”字,而龙的图案和传说更早可追溯到史前文化。一般认为,传说中各种各样的龙应是远古时代各..
2025-08-058月12日至13日,西藏自治区民宗委郭东红处长、青海省民宗委经济处苏英蕾副处长等一行五人在聊城市民宗局民品办史仰海主任陪同下,到临清市考察民族经济工作。临清市政府办公室、临清市民宗局有关同志陪同活动。考察组先后深入到临清三和纺织集..
2025-08-0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