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时期有哪些海盗?海盗周鹤芝是怎么做的?

2024-11-24 08:04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海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试问历史上有哪些庞大的海盗集团?

清朝初年的大批海盗集团必须上榜,对于满清统治者而言,这些海盗集团可比明朝的倭寇更加可恨,他们使得清朝统治者疲于奔命。清朝初年的海盗广泛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甚至有汉人反抗满人的阶级压迫性质和淳朴的民族思想,十分值得称道。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清朝初年的海盗情况,他们曾经反抗过清朝的暴虐,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明朝的在北方的统治基本上宣告瓦解,残余的明朝势力依旧和农民军展开搏斗,满清趁着此时的中原的内部危机而导致的虚弱情况进入中原,在汉奸吴三桂的引导下,清军进入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此后李自成陆续败北,向南退却。

与农民军有阶级仇恨的大批官僚地主投降清朝,为清朝统治者卖力,在清军南下时,大批无耻的士大夫和军阀投降,使得清军从北京南下到达江南,除了少数几场战役,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在满清的残酷统治下,一些士大夫和武将为了挽救民族开始了殊死抵抗。

但是在南明先后建立的弘光政权、鲁王政权、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中,内部的官僚集团内部纷争频繁,根本无力抵御清朝的武力进攻,农民军勇于反抗满清,他们选择和南明的士大夫合作,我们熟悉的李定国是大西农民军出身,而郑成功的父亲则是海盗。

实际上在南明抵御清朝就是海盗和农民军,这其中就有海盗周鹤芝。

周鹤芝是福清仁寿里(今音西镇)松潭人,他少年读书,因为科举失利此后在20岁时游走海上,在日本到中国的海上贸易线上做事,由于聪明智慧、礼贤下士、乐善好施,这使得很多走海路的人对周鹤芝十分服气,此后周鹤芝开始了海盗生涯。

但是周鹤芝此人有古代任侠的风范,打劫海商时并不杀人,只是抢夺一半的物资,面对穷困的海商就放过一马,在海上还获得了一个称号:“仁盗”。当然依照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个名称肯定不符合现代的道德规范。周鹤芝此后曾经返回家中被官府逮捕,但是因为对待狱卒和同县的吏员十分好,经常给钱,所以从容离去。

在清军大举进攻江南,屠戮无辜的百姓之时,周鹤芝决心为明朝效力,舍身报国。《南天痕》记载周鹤芝曾经说了一番话:大丈夫乘时立功,当及筋骨尚壮,为朝廷用。此后接受了南明的招抚,参与抗清活动。1645年隆武朝廷建立,周鹤芝授封水军都督,驻扎舟山。

当时江北总兵黄斌卿纵兵抢掠商贩,周鹤芝力劝黄斌卿,同时亲自前去调节商贩与官兵的矛盾,同时制定策略安抚商旅,对于投奔的人也是以礼相待,最终导致大部分投奔周鹤芝,最终黄斌卿恼恨周鹤芝,周鹤芝只好南下福州朝见隆武帝,最后与张名振北上抗击清军。

1646年,周鹤芝在郑鸿逵的带领下出兵浙江,与张国维和方国安的军事行动呼应。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清兵俘杀。当时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所部是隆武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但郑芝龙想要投降清朝,而且还挟持周鹤芝的妻儿招揽周鹤芝,此时周鹤芝与一群官僚也打算护送安昌王朱恭木枭前去郑芝龙会合,希望劝郑芝龙继续抗清。

但是大家到达安海会合后,郑芝龙却把一群人给劫持了要求大家投降,众人责怪周鹤芝,周鹤芝十分惭愧,于是提着一把刀面见郑芝龙,说了一番话:

芝一介武夫,海隅亡命;今荷国恩,决不爱一死!所惜大人以二十年威望,一旦堕地;岂大丈夫所为!若听芝言,悉甲长驱以复八闽,芝愿碎首先登;如必欲髡发请降,芝愿先一死,以明不敢背德

说完周鹤芝便想要自杀,郑芝龙夺取刀阻止周鹤芝自杀,但是郑芝龙一心降清,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此后周鹤芝参与福建、浙江两地的抗清活动,又跟随郑成功抗清。顺治十年(1653年),周鹤芝再次跟随郑成功在福清、长乐沿海登陆,一度攻下海口、镇东两城和长乐松下等地,后再次转战海坛岛。不久,海坛岛被清兵攻陷,周鹤芝下落不明。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周鹤芝只是海盗抗清的一个典型。在当时有很多海盗参与了抗清活动,其中主要因素是清朝初年满清的上层统治者的血腥残酷的统治使得大批汉人民众反抗。

另外就是海盗中的一部分有良知的人对满清的统治深恶痛绝,甚至在福建出现了海盗和山寇联合发动了莆仙之战对抗清军的攻势,也就是土匪和海盗联合在一起抵御满清的进攻,以至于清朝将这些人怒斥为“山海寇”,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稀奇之事。

其实郑成功在此后的抗清生涯中,他也利用自己家族的势力联合大量的海盗对抗清朝统治者,这使得大量的海盗投身于反清复明的行动当中。

胡贞岩的《弭盗安民议》曾经记载:

泉(泉州)属为滨海之区,郑贼招之纳叛,不遗余力。他郡从逆者,尚有跋山涉水之艰、未成失败之虑,此则举足一跨便是贼舟,伸手一招,即来狂焰,是人人可以为贼,而户户可以藏奸也

福建长乐的海盗集团一直支持郑成功的的抗清活动,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长乐海盗一直骚扰清朝的沿海边境,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出兵台湾攻打荷兰殖民者时,长乐海盗频繁进攻清朝,使得清朝无力联合荷兰人进攻郑成功。

广东地区也是海盗联合郑成功的重要根据地。明朝原游击官黄海如伙同陈斌进入潮州海域,进攻清兵占据的潮州各县,夺取政府的物资供给郑成功的部队。据《广州城坊志》记载,在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进攻福建、广东,联合沿海的居民频繁骚扰清朝,使得清朝的军队疲于奔命。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海盗抵御清朝的统治比较猛烈。

新会县的“白旗贼”海盗抗清,自称为“义师”,“白旗贼”中比较著名的海盗头领是黄信。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打广州城,黄信与“山贼”黄蛮长联合攻打新会县城,攻城战役中黄信被杀,1647年,黄蛮长再度率领新会、新宁、新兴、平远“群盗”十多万人围攻新会县城。

在海丰,海盗苏成原本率领的海盗集团专门对抗明朝,但是清军南下进攻广东之后,苏成却调转枪头反抗清朝的统治,顺治五年(1648年),苏成去世,苏利接班。当时郑成功进攻潮、惠一代,苏利配合郑成功的行动,直到顺治十年(1653年),清军进攻苏利,苏利被迫逃亡海上。

在粤洋西路,海盗邓耀也在抗清。顺治七年(1650年)海盗邓耀聚众起义,占据龙门岛抵御清朝,此后明朝的海康伯明忠加入邓耀的抗清活动,邓耀由此成为满清的眼中钉,直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朝才***了邓耀的起义军,俘杀邓耀,但是邓耀集团的余部流转在海上继续抗清。

这些广东海盗不一一列举,数量很多,为什么广东的海盗频发,这与清朝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清朝在进攻广东的时期,实行血腥的种族屠杀政策,因而不断激起汉人的英勇反抗,为光复明政权而斗争。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广州的庚寅之劫,清顺治七年(1650年,庚寅年),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在攻陷广州之后,在11月24日到12月5日发动了长达12天的大屠杀,死难70万人,清军甚至把逃到海边的民众都给杀死。如此残酷的行为势必使得大批汉人反对清朝的统治,民间自发反对清朝的统治自然风起云涌。

但是清朝鉴于海盗的骚扰,发布了“海禁”,此后又实行“迁界”,这使得广东居民再度遭到劫难,其中的痛苦更加不堪。

仅以新会为例。《江门市图书馆文献库栏目 第二节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一文记述到:

新会实行“迁界”始于康熙元年(1662)三月,沿海之民必须内迁50里,共毁农田2448顷。至康熙三年(1664)五月,再下令内迁30里,数十万亩田园成为荒地,被迫“迁界”的居民,“扶老携幼,流离载道”,“迁民贫者行乞街市,露宿衢道,往往饿死”。

官方的统计数字表明,新会在“迁界”劫难中,毁田50余万亩(占全县田亩的六成),被迫迁离的居民约8000户(占全县户数的五成)。新宁在这两次“迁界”中,也遭到同样巨大的劫难,全县约占2/3的沿海地区返本还原,变成荒地。

人口锐减,康熙元年(1662)全县有13738人,到康熙六年(1667)减少到只有5106人.《海宴乡土志》载,海宴街原有2300人,取消“迁界”令后返回的只有23人。《彭氏族谱》载,广海奇石彭姓原有100多人,后来返回的只有彭明伦一人。

在如此形势之下,民众的反叛必然发生,这一期间发生了周玉、李荣的海盗进攻。

周玉、李荣本是尚可喜招揽的部将,是蜑民出生,在明朝社会里属于社会鄙视的下层劳动人民,但是清朝的迁界使得蜑民损失惨重,很多人流离失所无法存活,康熙元年(1662年)周玉、李荣借口归葬,回到海上招揽民众反抗清朝的统治。

值得称道的是周玉和李荣的主要打击对象是官吏和官兵,对于民众并不骚扰。这一海盗集团受到了尚可喜的不断追击,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年)才被尚可喜彻底***。

以上的海盗只是清朝初年海盗集团的一个切面,清初的海盗随着康熙一朝的统治稳固逐渐消失。但是到了康熙一朝的中后期,随着官僚集团的腐败和政府工作的失败,海盗开始小规模出现,经历雍正、乾隆时期又开始发展壮大,最终在乾嘉年间成为清朝政府的海防大患。

从浙江到广东沿海,这些清朝渔民组成的海盗纵横东亚的海域,这也是著名的“艇匪”。但是这个时候海盗集团和明朝时期的海盗集团有很很大的区别,明朝时期的海盗的成员组成很大一部分是海商,但是清朝的海盗集团却是由破产农民、渔民、平民组成。

乾嘉年间的海盗有福建蔡牵集团,巅峰时期船只数百,成员超过2万多人,曾经联合反清会党一度攻入台湾;浙江有凤尾帮海盗,广东有红、黑、黄、蓝等旗帮海盗。使得当时的嘉庆皇帝忧心忡忡,但是大股海盗在清政府剿抚并用的手段下不是被歼灭,就是投降。但是小股海盗的行动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

更新于:10天前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