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春秋左傳注》和《文选》(最近仍有涨粉,解释一下,我用繁体书名说明某书本身繁体,简体书名则内容为简体),不禁跟小伙伴提起:“我差点就不能回到古典文学原典上来。除了本科四年我会看这些老古董,其他时间没有勇气和毅力,确实是千难万险才捡回来,捡回来觉得寻常,弯路可也是真曲折。”
就说说《春秋左傳注》和《文选》,后者是我十八岁生日前跟姐姐提起,她上大学了,找了几个书店给我买到的。两册本,大约是岳麓书社的,排版倒舒服,应该是简体。但我那时候哪有毅力和勇气真正读完这部书啊。读也读了,直到大学毕业,多次下决心要读完,后来可能读了一定比例,入疆嫌重没有带,而且毕业以后如前言所述,很久没有持续读竖排繁体书或横排原典。
《春秋左傳注》买之前肯定也是真想读,但那时候整个人状态不稳定,工作没定,后来入 疆,也没有带。其实竖排繁体的整理本古籍都比较难读。主要是进度慢,容易弃,你不可能一天100页,50页都极难。10页可能是常态。一本书至少也有300页,本来一天10页,一个月也能读完一册。
但不做计划,没有信心情况下,很容易一天三五页甚至一两页,甚至还会因为种种原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不了了之。这种事在我身上发生可不止一次两次。每一本半途而废的古籍差不多都是如此。何况古书编排甚至《鲁迅全集》这样的现代之作的编排都非常不利于坚持到底。
《蘇軾文集》开头是一堆賦,我真是硬着头皮才读完第一册的。那时候(2016年左右)我可能读书少,水平也不行,赋从来读得都少,理解有限。后来读《李太白全集》才慢慢懂一些。
假如抒情小篇章放在前面,循序渐进,虽然也有可能弃后面的高文大册,但至少能多坚持两页或因为读前面增强能力、增加信心多坚持一段时间,或因为前面的更喜欢作者,因为喜欢作者坚持到底。但古书的编排一般都是怡情悦性之文需要跋山涉水才能一见。
我重新好好读书是因为家庭关系相对融洽稳定,同时也是本性使然。开始读《鲁迅全集》,也是把《摩罗诗力说》这种放在后面整块时间去啃,总算读了五册。后来读《杜詩詳注》简直因为打赌和偶然的小聪明。
可能也因为潜意识里知道不做计划大概率还是读不完,就用最笨的方法数页数读。当时的计划是一天30页。说实话有点难度但也具有可操作性。虽然有赶的时候,有半梦半醒的时候,总比读不下去强太多。
后来我就吃了熊心豹子胆,想读二十四史,目前才刚读了三册《史記》。别的不说,就说现在读书依然很难。没有小伙伴的时候你是没有信心或独学无友,孤立无援。小伙伴聚到一起,不小心,话一多半天过去了。
两个孩子擦屁股必须妈妈;刷牙必须妈妈做准备工作,检查;穿衣服,找袜子都是找妈妈;出去玩也是找妈妈;倒水喝也绝大多数找妈妈;哄睡也必须妈妈在场,有时候还要争抢一下妈妈。
有时候一高兴,哄一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也不睡(实际可能40-50分钟,心理感觉很长,但也有实际就真的这么长时间的)。所以一天下来能读书的时间极少。做饭洗碗基本上我承担一半,另一半我婆婆。洗衣服我习惯了手洗。
某人腰疼,这两天我还给他提供推拿服务。综合下来,一天能读30页《史記》本来就需要定力。何况文本本身还有各种问题。《史记》白文本我是读过两遍的,但注本我是头一次读。本紀要适应远古传说、古书,从本紀到表要适应,表一到表二,表三到表四…要适应,说实话我到六七才终于大概一看就明白体例。
表十还有倒印,去年问过小伙伴们,今年我又忘了何故,揣测倒印是写免 职 及死亡。倒是不需要翻过来我就能看……从表到書我还是需要适应……只有書之后《史記》才算真的比较好懂一些。
如此种种,大概读每部古籍都有各种各样类似的适应问题,一天30页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何况还有工作和孩子。这还是放假……
公众号:蔓草读书与生活
书法佳作、水墨丹青,一直是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盛放的奇葩,凭着独特的气质魅力俘获人心。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独特性、多样性,书画艺术的种种特性不仅引发了书画精品的收藏热,也促使近年来的书画交易市场越发火爆。只可惜,市场虽火,却不够..
2025-08-26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停下脚步。用一颗平常之心,看人生得失成败。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一直在改变世界,但有时更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每..
2025-07-23生命朵花开放之时美丽青春用绚丽花瓣铺了人生道路展开通往成功路途成长之路走过多久也还有多远而于决择处十字路口决定和选择成长需要过程,孩子有孩子的好,单纯,简单,天真,浪漫,叛逆……。当一个人长大了,这些东西就都没有了,虽然这些..
2025-07-02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