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描写张飞的外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张飞又作自我介绍说: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于是张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燕颔虎须的威猛长相,卖酒卖肉的行业出身。
大凡想象总有所依据,那么这种想象从何而来呢?即便要用“燕颔虎须”形容他威猛,但“卖酒屠猪”又从何说起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种可能,和东汉军事家班超有关。
班超,就是人们熟知的“投笔从戎”典故的主角。他本是文人出身,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在官府做文书工作,后觉得如此虚度光阴太过平庸,于是投笔从戎,随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西域五十多个国家,获封“定远侯”。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中的“定远”指的就是班超。
意思是,你长着燕子的下巴,老虎的脖颈,能像燕子一样高飞万里,也能像老虎一样痛快吃肉,这是可以万里封侯的大富大贵之相。
看,“燕颔虎颈,飞而食肉”这八个字,有某种可能,经过文人和民间艺人的口误编排,逐渐演变成“燕颔虎须,飞食肉”,进而变成“张飞燕颔虎须、屠猪卖肉”。
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
此外,班超的个性表面粗放,内心细腻严谨,和常常用来形容张飞的“粗中有细”倒也有相近之处。
宋朝人蔡绦所写的《铁围山丛谈》中说:童贯彪形燕颔,亦略有髭,瞻视炯炯,不类宦人。
童贯是手握军权的大臣,权倾一时,他是宦官出身,但外形长得极其威猛,不像太监的模样。
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
2025-07-0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