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时间,方式各有不同。
幼年夭折者有之,逝于非命者有之,犯戒而诛者有之,为情自尽者有之,寿终正寝者实为多数,不一而足。
常规而论,人死了之后,家属及亲人要为其操办葬礼,寄托哀思。尤其是那些年迈而寿终正寝者,丧葬之礼办得更为“体面”而热闹。因益阳人讳忌,故把丧事称为“白喜事”,以此来表达其家属和亲人对亡者的孝敬和悼念。告慰亡灵,尽心尽孝的悼念方式多种多样。服孝、痛哭,自古以来传承和流传甚广的活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多种,且连贯在一起。其顺序依次是送终、服孝、守灵(夜)、痛哭、超度、还山(下葬)、立碑、祭奠等程序。
除了城镇干部、国家公务员死后,政府法律规定用新式葬法——火化外,乡村百姓死后仍传承着古老的土葬方式,且流传至今。它源于古老的宗教与迷信。尤其表现在为亡者操度灵魂方面,更是自有套路,像模像样,俨然如真。儒、佛、道三教之中,道教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实用型宗教。道教为死者超度亡灵的礼仪及程序简述如下:
1、送终:依照传统风俗,子女在父母病重期间,应该寸步不离地服侍、守候在他的身边。即使在外地求学、做官或是经商的子女,闻讯应立即赶回家中,陪伴父母度过他的人生的最后时刻--此谓之“送终”。违背这一习俗的人,将会受到社会舆论及亡者旁系亲戚的严厉谴责和怪罪,大概此俗沿袭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缘故吧。
2、招魂:在我国古代,亲人刚死时,守护人要放一点蚕丝或棉花在其鼻孔下“试气”。家人站在屋外的高坡上挥舞着死者的外服或官帽(服)等物,呼唤死者的名字以示“招魂”。招魂之后,再次查验死者鼻孔前的丝棉动静以及心脏脉搏等情况,以最后确认亲人是否真的死了
3、寿衣:在弥留之际,亲人要马上给死者抹澡换衣(称“抹尸”)穿好寿衣戴好寿帽。死者临终之际,有的要对亲人嘱咐、安顿一番,以了却自己未尽的事业或心愿。在当地民俗中,“遗言”贵如黄金,晚辈得到老人的临终吩咐被认为是幸运的。据说有的因此而财运亨通,吉星高照。在确定死者不可复生之后,亡者的亲属围在一起,哭成一片。在《礼记》中有规定:男人只能呜咽而啼,妇女则应边哭边跳。但失去亲人的哭泣是不可能按照冷静而理智的设计方式来进行的。所以,人们听到的往往是从死者身边传出的伴随呼唤死者的嚎啕大哭之声。
4、下榻:按照道教的常规,到了下午三四点时,就要把死者从床上移至堂屋,靠西边的一侧。头朝里,脚朝外,并同时燃放鞭炮,谓之“下榻”。同时还要在神龛上燃香点蜡,以祭祀先祖神灵。另外,在死者的脚边燃香三柱,红蜡一支,谓之“照路”,好让死者有灵魂通向天堂或阴间地府。死者亲属在堂屋内守护着,谓之“尽孝”和“守夜”。街坊邻居、亲朋戚友闻讯赶来吊孝,死者的儿子孙子要出门迎接,行双膝或单膝跪地之叩拜礼。前来的宾朋即刻上前搀扶,口里喊着“节哀”或“高升”之类的安慰话,这一礼节人称为“领孝”。在七仙湖区人民的心目中,死者不管辈份、等级,一句话叫做“亡者为大”。因此,不管年长年幼、辈高辈低者,均可前来吊唁,并享受死者儿子们的跪拜礼
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规礼仪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
2025-10-18中餐的入席礼仪当收到宴请请柬决定赴宴或组织一次宴请又明确自己必须参加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宴请的时间和地点。从时间上讲,提前一二分钟、正点,或迟一二分钟到达是最为适宜的,过早或过晚都是失礼的。同时,应对宴请所需时间给予..
2025-10-18买单时中外不同的礼仪中国人用完餐结帐时,通常只问明价钱便付帐,很少有人有详细审阅帐单之举。除非觉得金额和自己所预期的相差太多,才不得不拿帐单来看看。人们只知付帐,不看帐单,大致基于不好意思的心理,认为一一查对菜名、金额,镏铢..
2025-10-18商务招待中的礼仪招待工作也蕴含着艺术的想象,商业经理人应该有这种意识。要获得业务并成功合作,必须使客户得到真正的快乐。商务招待,应该被看作一种投资,而且最好要有明确目的,而明确目的指的是具体的需要。商务招待的基本原则是,可以..
2025-10-18仪态举止,是指姿势和风度,姿势是指身体呈现的样子;风度则属于气质方面的表露。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仪态来判断他的品格、学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修养程度。仪态举止包括:站、坐、行的姿势,与人交谈的态度、说话的声音、风度气质、行为动..
2025-10-18一、个人礼仪(一)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
2025-10-17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