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亦称华热,其意是英雄的部落或地区或种姓。广义的华锐地域由青海省和甘肃省两大部分组成。青海部分包括:乐都北山、互助、大通、门源四县藏区,甘肃部分包括: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马蹄区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及武威、永登、古浪等县的边缘地带。狭义的华锐系指今天天祝藏族自治县。前面的甘青六县广大藏区通称为:“华锐博嘎布地区”。关于华锐这个这个名称的来历,根据民间传说,远古时,在阿尼玛卿雪山下曾有两兄弟,一个叫阿秀一个叫华秀,分属两个部落的首领。后来两兄弟带领部落迁移北上,后来人们把阿秀所属的领地叫做阿锐,即今天的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弟弟华秀部落迁徙的地方则是今天的华锐地区。这虽然是一则民间传说,但也说明了华锐部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事实。
华锐藏族自称:“博”或“华锐嘎布”,而且华锐藏区男子多穿白色毡袍。这些都反映了华锐藏族特别崇尚白色和其他藏区同出一源的深刻民族观念。从古至今,华锐藏族以英勇顽强、文化先进、名人辈出和民族区域经济发达而闻名于全藏区。
而形成今天华锐藏族的主题便是吐博王朝。在吐博王朝攻入甘、青之时,吐博本土的许多部落也随后迁入青海、甘肃放牧,成为强大的军事后勤。根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在佑宁寺西北,当年吐博国王的一支后裔军队迁来安多地区,西藏扎氏部落也来到安多定居。这有可能是郎达玛的后裔,有赤德者在朵甘开拓基业,担任万户长,宗喀十八大地区及多麦部分区域都在其属下,其中就包括今天的华锐地区。
唐至德元年(公元:753年)--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吐博驻青海积石山下的勇武部先后占领甘、青部分地区,也基本在这一时期,吐博本土扎、珠、党三大种姓迁入华锐。勇武部赫部落的迁入为今天华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根据今天对华锐地区种族、氏族所属调查,其源大部分属于这些迁入部落氏族,另有东部落的后裔。
实际上,最早进入华锐地区的吐博人应该是在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降唐的吐博大伦钦之弟赞婆,其率部千余人与钦陵之子莽布支率领的本部人马及吐谷浑七千帐归唐,他们先后安置在凉州昌松洪源谷,即今天甘肃天祝、古浪一代。
从以上史料中可以看出,形成华锐藏族的主体是吐博,即吐博军队的一部分定居和吐博本部落迁入形成了主体,某一支古羌族的假如和其他民族的融合,一个和吐博本土相比,有自己特点的新的吐博聚居地就产生了,这就是华锐和华锐藏族。清代华锐著名学者松巴益西班觉在他的著作《青海史》中认为,吐博进入青海最早的是华锐,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是由于吐博后裔的背景和对传统文化较好的保存,华锐方言构成了其独特的色彩,因而与安多其它地区的方言有较大的差异。华锐方言保存了大量古藏语的词汇。例如古藏语“囊”表示“有”的意思,其它藏区已经少有使用或正在消失,但华锐方言中的使用还是非常普遍的。在整体上,华锐语音还是属于安多,但是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发音法。整个华锐方言的发音,从前、后加字和上下加字的发音非常的清晰、分明,形成了独特的方言发音特点,但文字结构的基本要素则是全藏统一的,语序为主---宾---谓形式。
早在1500多年前,在丰富多彩的歌唱文化里,华锐藏人又注入了他们的古老信仰与传统习俗,最终形成说媒、商讨彩礼、梳头、哭嫁、离别、客人唱跳等内容考究的婚俗。华锐藏族婚俗具有土著文化时代传承的深远意义和泊来文化新旧参与的显著特征,它涵盖当地藏人的精神思想、信仰意识和价值趣向,涉及他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存在形式,其内容源于古老相传的神话故事,并与他们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华锐藏族婚礼-订亲
按华锐藏族古老的风俗,人们非常重视订亲。当姑娘长到二十岁之后时,就有人家请上深晓礼仪的“瓦日哇”(系藏语,意为“中间人”即“媒人”)选择吉日来说亲。“瓦日哇”带上系有白羊毛的酒一瓶、哈达一条、砖茶一包。因此也叫“提单瓶”。如这门亲事姑娘及家人不乐意,便婉言谢绝,并要退还带来的全部礼物。倘若同意这门亲事,就要打开“瓦日哇”拿来的酒共同畅饮。尔后等待女方家的回音。其间女方家还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合在一起卜算一下,看其是克是合,相合才能配婚,否则,女方家要提出拒绝这门亲事。八字相合、“阿央”(舅舅)也同意这门亲事,女方家就要将此意托人转告给“瓦日哇”,“瓦日哇”再转告给男方家,并选定吉日,带上系有白羊毛的酒二瓶、哈达一条、砖茶一包、烧馍一对(其上也系有白羊毛)、衣服一套到女方家。俗称提“双瓶”。女方家将“阿央”请来,一则订亲,二要商量彩礼、娶亲时间。这天,“阿央”具有很高的权威,“瓦日哇”在他面前要赞扬未来的“木华”一番,并要不断回答“阿央”向他提出的许多质问,直到“阿央”在他面前点头同意这门亲事。之后,“瓦日哇”要打开自己从男方家带来的酒,从“阿央”开始,按长辈、年龄的大小依次向每人敬酒“旦智森巴”,喝过“旦智森巴”后,这门亲事就算是说定了,女方家要设宴款待“瓦日哇”。
亲事定成后,女方家要选定吉日,由“阿央”、“阿爸”、“瓦日哇”等到男方家商量彩礼,目的是男方家要为姑娘准备一些嫁妆和首饰之物。。为增添几份热闹,姑娘家的人将彩礼要的很多,故意为难男方家和“瓦日哇”。这时“瓦日哇”就要动员一切力量给来讲礼的客人敬酒、唱酒曲,以求彩礼的最小限度。未来的“木华”也要给客人们敬酒,长时间的跪立炕头“受罚”,给场面增添了不少热闹;最后,在欢声笑语中,由女方家的“阿央”说出最终的彩礼数,男方家“阿央”喝下女方家“阿央”的敬酒后,讲礼之事便告结束。
按华锐藏族的传统习俗,男方家要给岳母送一头乳牛或是一只母羊,这意为:姑娘从怀胎到生下,然后养大成人,母亲用血汗养育了她,这份礼物是“木华”对岳母的一片谢意。给“阿央”和岳父的礼物一般是抬一匹三岁走马驹。等男方家将彩礼备齐,选择吉日请“瓦日哇”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收了彩礼,至此二家正式定亲了。
华锐藏族婚礼-送亲
送亲礼仪在女方家举行,其程序、礼节较为复杂、奇特,主要包括答谢亲朋、上发盛装、启程仪礼三个方面。
1、答谢亲朋:在娶亲之前,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先后邀请姑娘去自家作客,盛情款待,姑娘临走时按自己家庭经济条件要送给适量的礼物。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要前来贺喜,姑娘家要付出一定的财力,人力(所请的婚礼执事者,俗称“东家”)来设宴接待客人。
2、上发盛装:依华锐藏族的习俗,姑娘出嫁时要举行改发仪式,改发的具体时间和给姑娘梳妆的人有“拉红”(系藏语,意为“法师”,藏族古老的苯教僧侣)按姑娘的生辰属相来选定,要求给姑娘梳妆的要上有双老、有丈夫、有子女、贤慧忠善的妇女,梳妆时不让未婚女子和寡妇进姑娘所在的房屋,所摆物有:梳齿成对的木梳二把,其上缠一方块白布、一块蓝布;一碗清水,其内放有几枝柏枝;一碗牛奶和一盘“五色粮食”(即:小麦、油菜、大麦和豆五种粮食相混杂),这些物品表示姑娘的心灵洁如牛奶,成家立业后与“木华”白头偕老,生活幸福富裕。给姑娘梳妆的人一般需要二人,一人一边,先用柏枝蘸着清水给姑娘洗头,边洗边把先前的那一条拖在身后的辫子解开,尔后将头发从顶部分成左右两半,又用手蘸着牛奶开始辫细小辫子,辫成的小辫很对称地从头顶两则重吊在脸部侧面,中间留一股头发辫成一条大辫:其根处系上“热坚”。此时,梳头者用忧伤的调子唱起藏族古老的《哭嫁歌》,歌词大意是:
戴了“涛热”的姑娘哟!解开“涛热”就难了,
虽有千古流传的圣言;太阳和月亮在空中结伴,
雌鹿和雄鹿在山林中结伴,但姑娘还扯心家中的父母、兄妹,
怎能高高兴兴地出嫁!“瓦日哇”哟!请送来一百只羊,
一百匹马、一百尺氆毯,我就能解开头发的“涛热”。
头梳完毕,要戴上称作“夷麻阿锐”的大头面,夷麻挂在背后,阿锐挂在两腋下。最后梳头的妇女将姑娘的“涛热”取下,用白羊毛缠绕放置在盛有五色粮食的盘子中,奉置在“侨康”(供奉“佛龛”之处)前面。梳妆完毕后要穿上华丽的藏式多层宽领衬衣,镶有织锦、水獭皮边的藏式彩袍;戴上用珊瑚、玛瑙、松耳石、翡翠等镶嵌的“格什健”,再系上红、绿的几条绸带,此时姑娘显得富贵典雅,美丽动人。等姑娘梳妆完后,勤快的阿妈在院内燥炉中已煨起了燥,青烟缭绕.姑娘在那俩位妇女的陪伴下,绕着燎炉从左到右转上三圈,进屋休息。阿妈又把白天亲朋好友们拿来的衣物等全部拿来,让姑娘从中选拿,将这些也作为陪嫁之物,连同娘家的陪嫁物装在陪嫁箱中。尔后,只等第二天送亲。
3、启程仪礼:娶亲之前,婆家要选好一至二名娶亲人,他们俩人是婚礼中关键性的人物,既要能歌善舞,擅长辞令,又要懂得婚礼中的全部礼节,还要能应付各种不同的场面,随机应变。连同“瓦日哇”带上美酒及新娘上马时穿戴的服饰、首饰和拉上一只母羊或母牛到女方家。娶亲时“木华”不去女方家。当娶亲人到来时,早有人来告知女方家的婚礼执事者,人们马上用长桌拦住大门,拿来酒在龙碗内盛满,让他们连喝三碗,并采用讽刺取笑的方式向娶亲人提出许多问题。要想进门首先要喝完这三碗酒,然后要圆满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当然,依他们的口才和酒量,这一关很快会通过,真所谓:
我有一匹矫健的良马,
配备那鞍鞯有何困难;
我有海一样的酒量,
满腹的藏族谚语,
对付众人又有何难。
按“拉红”选定的吉时良辰新娘启程了,临走时要到自家的“侨康”前叩头拜别,敬献哈达,尔后倒退出门,此时,有长辈不住地喊“君主,由拉好,由拉好……”。为求吉祥,新娘的乘骑一般是母马,不骑不生崽的牲畜。上马后用白褐衫或白毡衫将新娘全身裹起来。为敬仰地方山神,保佑一生幸福平安,乘骑的头必须朝着地方山神所处的l方位。此时,新娘因离别父母兄妹依依不舍,哭得凄凄惨惨,愈是如此愈能得到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们的赞美,否则会引来许多逆耳之言。对此风俗,有两种认识:一认为是避魔避邪,以哭代喜,以防止邪魔侵害生命;二认为同古代掠夺婚有关,姑娘被抢必然啼哭,久之成为习俗。送亲马队起程时浩浩荡荡,新娘在迎亲队伍和喜客们的簇拥下朝婆家走去,送亲的喜客们唱道:
那空中飞翔的三只鸟,前面是美丽的花孔雀;
孔雀虽不是上师,黑眼翎却成了净瓶的装饰;
手持净瓶的上师们,别忘了那美丽的花孔雀。
那空中飞翔的三只鸟,后面是翠绿的布谷鸟;
布谷乌虽不是姑娘,悦耳的啼鸣唱婚嫁歌;
盛装出嫁的姑娘,别忘了那翠绿的布谷鸟。
华锐藏族婚礼--迎亲
迎亲是整个婚礼的重要阶段,也是双方客人之间骑技、口才、对歌、喝酒的大较量之际。其形式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迎亲抢帽:送亲队伍出发时,男方家要在送亲队伍必经路上设下三处“德什格”,即在路旁生上火堆,由男方家派人守候,备哈达一条、酒一瓶,依此来解喜客们在路途中的劳累。当喜客们来到“德什格”处时,守候者将哈达献给喜客中辈份最高者,并给每个喜客敬酒三杯,尔后依次向下一个“德什格”行去。在第三个“德什格”处,守候者都是精明能干的骑手,两方人马相遇时,各自都严防自己的帽子被对方抢去。正当“阿央”等喜客们端起敬酒用无名指蘸酒向空中轻弹时,忽然一声呼叫,“德什格”守候者们转身飞速上马,用挑衅的声调“欧哈哈、欧哈哈”呼喊并环绕送亲人马一圈后,飞驰而去。喜客们立即跃马直追,抢夺礼帽。如果哪个人被喜客追上抢去礼帽,那是十分尴尬的,还会被喜客们传为笑柄。
2、迎接新娘:新娘到来之前,男方家在大门口早已摆好“巴丹”上面放有用酥油制做的日月等模型,藏语称其为“喜玛尔”、一碗牛奶,其内放一枝系有白羊毛的柏树枝、一个大盘子,其内盛有红枣、糖和一双红筷子、双瓶酒、瓶口上系有白羊毛、一对烧馍,其上抹有酥油;一条哈达、一条毡上面用粮食撒有“雍仲”(卍:表示吉祥)图案。喜客们和新娘到来时,男方家的婚礼执事者们献哈达、敬酒喜笑迎接。另有几人用礼品谢过送嫁妆箱来的喜客后,便将嫁妆箱抬进,边走边唱道:
嫁妆箱子带来了,花花绿绿装满了;
金银财宝带来了,儿女子孙、带来了;
吉祥如意全齐了,欢欢喜喜进来了。
为表示吉祥,喜客们端起牛奶碗用柏树枝蘸上牛奶向四方泼洒,并将大盘中的食物撒发给四周的围观者。新娘下马时,首先要绕婆家煨好的燥从左到右转三圈,然后由男方家请来的“拉红”给她念洗--脸经,用清水洗手。婆婆让她喝口牛奶,并给她挽上帽子,然后由伴娘扶陪暂走进洞房休息。
3、谢媒、摆针线:举行谢媒仪礼时,“瓦日哇”站在男女两家婚礼执事者(民间俗称“大东”)之间,前面桌上放有酒、酒杯,瓶口上系有白羊毛。男方家的婚礼执事者赞颂“瓦日哇”道:
上首供奉祭器佛经,那是父辈长寿的标志;
门前拴满犏乳牛,那是儿孙牧畜有方的标志;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那是藏汉团结的标志;
今日两家男女喜结良缘,那是你“瓦日哇”积德的标志。
接着为“瓦日哇”敬酒三杯,献上哈达、二瓶酒和绸缎被面等礼物。此后要摆新娘的针线活和嫁妆,由女方家向所来宾客们展现男方家给新娘所送的服饰和女方家的陪嫁,以及新娘刺绣的鞋垫、枕头套等刺绣品。新娘的嫁妆与男方家所送的服饰分别放置在两处,经女方家人分别说明后,人们采用取笑的方式指着男方家给新娘的嫁妆说:这些鞋穿不到脚上就烂了;一那件衣服活到八十岁才可穿;送给的都是当抹布用的布料等等,惹得围观者们哈哈大笑。
4、结婚典礼:一张桌上放有“喜玛尔”、一碗牛奶,碗内放一枝系有白羊毛的柏树枝,两个小盘,其内盛有红枣、核桃、糖等各种食品。桌左边坐着新娘的“阿央”等主要亲属,右边是新郎的“阿央”、父亲等亲属:新郎、新娘各有伴人站在中央前方的红毯子上。这时新郎的岳父拿来衣帽等给“木华”进行冠戴,尤其在系腰带时有二、三个喜客用力捆绑,愈让“木华”受苦,喜客们愈是过瘾,而男方家人则要采取保护措施。这样你紧我松,互相对抗,一场力量之较量,热闹非凡。通过这个扎腰带的盛典,意示:小伙子,你就同爱妻安安稳稳地过好日子吧!这时婚礼执事者一边说一边将碗中牛奶向空中泼洒,尔后右手执酒碗,左手作姿势,放开嗓音,滔滔不绝地倾吐如下的“祝婚词”:
啊!如今时光美好,
良辰吉日、幸福圆满、吉祥如意、
少年衣锦、闺女盛装、宾客云集。
婚姻的盛典开始,遵照藏族的老规矩,
让我献几句祝词。
啊!先说今日吉庆喜筵,
且把座位分三等。
上席列为父老席,犹如雄狮踞雪山。
中席摆上同辈席,好似猛虎卧平川。
下席围设妇女席,孔雀开屏赛天仙。
拿来甘露琼浆,斟满金边龙碗。
面向首席长辈们,祝福时运好转。
面向中席同辈们,祝福战神伴身边。
面向尾席女宾们,祈祷灶神保平安。
啊!今日的座席是佛法席,
颂经的道歌动天地,后世无罪、吉祥如意!今日的座席是同辈席,对坐共叙幸福语,消灾除难、吉祥如意!
今日的座席是歌舞席,歌声美妙响云际,万事如意、吉祥如意!
今日的座席是饮酒席,喜酒盈盈清香溢,心情舒畅、吉祥如意!
今日的座席是亲朋席,喜气洋洋,长命百岁、吉祥如意!
颂说“祝婚词”时客人们洗耳恭听,婚礼达到了欢乐的高潮。更有甚者,他能将新娘的嫁妆作形象生动的比喻,一件一样妙语不绝。颂完“祝婚词”后,新郎、新娘给双方家长辈叩头拜谢,敬献哈达,以表养育之恩。尔后新人之间互拜,赠换礼。男女二家的长辈们也相互赠礼物、献哈达。最后由婆婆将那两个盛有食物的小盘分别给新婚夫妇。按传统习俗,盘中的食物不给任何人,只留给新婚夫妇吃。
结束后新婚夫妇还要给“侨康”献哈达,点燃酥油灯,最后才要进入洞房。藏族没有闹洞房的习惯,而且在喜客们没有离去之前,新郎和婆家的人一般不准进入洞房。
话说,在美国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每年都有一群穿着白色纱裙的女孩来到当地的Broadmoor酒店。一群西装革履的成年男..
2025-08-13罗马尼亚的习俗和礼仪罗马尼亚是以其民族的名称命名的国家。罗马尼亚原为达契亚王国。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富饶的连陲省份。以后当地的达契亚人与罗马人,又加上后来入侵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相融合并混居。到十世纪末。形成了..
2025-08-12四川绵阳平武县西北部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4个藏族乡镜,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藏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他们的服饰十分独特。不论男女,头上都戴一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
2025-08-11腊八节简介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八..
2025-08-05不同国家过新年有不同的习俗。然而,相同的是家人团圆时的幸福,亲友互赠礼物时的开心,祝福中的温暖在人们的期待中,2012年即将到来。新年枞树已早早地进入俄罗斯家家户户,挂满小彩灯、糖果和彩带等饰物,以待白胡子“严寒老人”和他穿..
2025-08-05亚洲人的送礼习俗1、形式重于内容对亚洲国家人士的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是上等的礼品。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艺术性之后,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礼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对日本人而言,越是形式美观而..
2025-07-20国外送礼习俗随着形势的改变,社会的发展,我们和外国朋友交往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掌握一定的外交知识,了解外国人的礼仪常识,在与他们的交际将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1、如何送礼出国后上一般都要向外国朋友赠送一些小礼品以表示祝贺、慰问和..
2025-07-20清明时节,广西生活的汉族人在早几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大型超市甚至专门设立了“清明专柜”,“拜山”用的祭祀品一应俱全,其中最抢手的就是“五色糯米饭”,“烤乳猪”,还有各色糕点了。广西的壮族人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就已经祭祖完毕了,..
2025-07-19东乡族婚礼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基本上由父母决定,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由“找赤”(媒人)中间传话。一般先由男方请“找赤”到女家说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见面礼。“订茶”一般是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
2025-07-18东乡族以面食如小麦、青稞、玉米等为主食,副食主要是洋芋等蔬菜。食牛、羊、鸡、鸭肉,但须经阿訇或伊斯兰教的长辈屠宰,放血后才能吃。遇节日和吃“宴席”,喜以面和清油为料,炸“油香”、“酥馓”等以及各种花果,味香色美,十分好吃。东..
2025-07-18畲族分布在安徽省宁国县千秋关一带,约1000余人。20世纪初,由浙江景宁县迁来,最初隐居深山老林,后逐步移居平地,与汉族杂居。他们的婚俗世代传承,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通婚范围:一般不与汉族通婚。在畲族内部,同姓近亲不婚,同姓不同香炉..
2025-07-18生育习俗散居在仙桃、洪湖、天门、潜江等地的回族,其生育习俗受汉族的影响颇深。比如小孩满月、周岁、十岁都要请客祝贺,产妇“坐月子”等也和汉族相似,但也有和汉族不同的地方。回族的生育习俗有一个完整的程序,它包括三个环节,即“取经..
2025-07-17在原始社会时代,原始人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到认识生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们就懂得利用树叶和兽皮遮盖和保护自已的生殖器。黎族地区毛道乡出土男生殖器“石祖”图腾崇拜物、保亭县三道地区黎族崇拜女性乳房的基石,印证了黎族自古以来对生育的..
2025-07-17在卓尼县洮河沿岸的半农半牧区及农区的藏族青年男女婚姻,虽有自由结合的习惯,但仍然施行着"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制。某家的女子被男家父母看中,愿为儿子娶来作妻时,便请一个女媒人,向女家父母去探询,女家若同意,便再请正式男媒拿着..
2025-07-17赏花是生活中的一种雅兴,中国人在赏花方面所积累的民俗文化成果尤称丰富,旧时流行于各地城乡的花朝节就是一例。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
2025-07-15节日时段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七举行盛行地区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节日来源俄喜节是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人民的古老节日。关于俄喜节的由来,当地民间传说颇多,其中有这样一种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从西藏、云南等地先后迁来阿哲、让甲..
2025-07-14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