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为什么说一年有五季?“岁”和“年”都什么区别?春节和过年是不是一回事?从何时开始春节成了农历正月初一……今日推文,我们将一起来聊聊。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两首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分别是唐人王驾和宋人陆游的名作,写的都是古代春节一直到春社的那段时间。古代农耕社会过年的时间很长,年味可以说是从腊月一直持续到春社为止。
我们以前一般以为,过年嘛,顶多就是从小年祭灶算到大年元宵节,也不到一个月吧,其实古人过年的时间远远超出我们想象。
古人过年可以从腊八算到春社,要春社过了年味才能真正消散。若问证据?不知上面两首诗够不够充分,呵呵。
小时候我们语文学到这两首诗,很多时候都有一种错觉,以为写的就是古人过春节时的场景,因为老师也没经历过那个要过社日的年代。谈到这里,我再啰嗦两句,把春节和过年这两个概念谈谈。
其实最开始春节应该是立春这天,因为“立”有“开始”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所以从立春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时间,称为春天。其实按中国人传统历法算季节,一年应该有五季,我们后面再说。
如果立春这天恰逢农历正月初一,是谓“岁朝春”,民谚曰:“百年难遇岁朝春”,意思是立春恰逢正月初一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在汉语中“岁”和“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说来,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从农历一月一日到下一个农历一月一日为一“年”。“年”是一种怪兽,而“岁”是一个天体(木星)。
您看古人写文章都把“年”和“岁”分得很开,比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比比皆是,却很少有写庚子年、辛丑年的。另外,为什么年龄一般说多少岁,而不说多少年?这个多次说过:因为古人算八字计算岁数是按“岁”不按“年”。虽然袁世凯用行政手段规定:从1914年起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但这并没有影响算命师父的教材,直到今日,也没有改变,呵呵。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耕社会特别重视春季是很自然的,而之所以重视春节是因为要在土地上开始播种了,能不能收获全靠这土地说了算。春天重要相当于天时,而土地更重要则相当于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因此这祭祀土地神的“社日”自然要特别浓重,再加之春社和春节相隔也就一个月,所以气氛自然能连着年味儿。
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上面说的那两首诗都是说的春社的场景,秋社则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推算。注意,中国有很多节日都是按夏历(中国的阳历)进行推算的,比如春社、秋社、三伏、三九等,二十四节气能在联合国申遗成功绝不是那么简单。而按中国的农历(中国月亮历)推算的节日也不少,比如元宵节、中秋节等。
为什么社日要定在第五个戊日呢?这就和干支五行有关系了。因为天干中戊、己为中央土,地支中辰、戌、丑、未为四隅土,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展开说一天也说不完。大家只用知道戊是天上的土就行了,至于为何要定在第五个戊日,我想大概因为在河图洛书、后天八卦中,“五”代表中央土吧。这些解释我暂时没有查到有关资料,不过相信研究过易学占卜的人都会认为我说得非常严肃,绝对靠谱。中国有很多学问的断层,恰恰在这些“封建糟粕”中。
再比如三伏、三九的算法,学了易学也同样迎刃而解。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逢壬数九”相对比较好说,壬、癸在天干里代表水,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四种属性,冬天属水,所以要冬至后逢壬日开始数九。那么为何要数“九”,而不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消长、否极泰来有关。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在《周易》中,阳爻都称九、阴爻皆称六,九五为阳爻中正之位,六二为阴爻中正之位,所以称皇帝为“九五至尊”就是从这里来的。因此,九为阳极之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而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
接下来我们讲“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伏天”又叫“长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特殊理解。前面我们说过,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代表木、火、金、水,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每个季节都以五行相生来更替。
但由夏到秋则不然,夏天属火,秋天属金,火克了金,金就不敢出来了,所以必须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现在明白我之前为什么说一年有五季了嘛,为了解决这个相克的技术难题,我们划出了一个特别的季节“长夏”,从此一年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长夏伏藏地下属土,所以夏火生长夏之土,长夏之土生秋金。
至于为什么要定“夏至三庚入伏”,一句话庚、辛在天干中属金,入伏是为了迎金秋,所以夏至三庚入伏,末伏起在秋后头庚。
顺便说一句,我小时候外婆经常对我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到哭。”所谓“伏包秋”就是立秋恰逢庚日,那么这种时候末伏结束的时间最早,当然就显得凉悠悠;而“秋包伏”就是立秋后才起末伏,这种时候末伏结束时间会相对“伏包秋”更长,所以有“热到哭”一说。
虽然我们现在社会已经转型,不再是农耕社会,过年也不可能过得像王驾、陆游他们那么长时间,但现在还没过大年,一些农村的朋友估计“走人户”都还没结束吧?在此,我还是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牛年大吉,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灰墨斋的关注和支持。(灰墨斋主人)
秦仲文,(1896-1974)名裕,河北省遵化县人,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是着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山水画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书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京华美术学院、北..
2025-08-04贺天健(1891~1977),中国现代着名中国画家、书法家。江苏无锡人。原名贺骏,又名贺炳南,字健叟,别署健父、阿难等。幼年喜欢绘画,早年通过实地写生,领悟画理,善用水墨,设色讲究层次,多用复色,尤长于青绿山水,并演变而自成一格,风..
2025-08-03周元亮字容庵。男,汉族,北京市人,1904年2月生。周元亮1912年进私塾读书并习书画。1920年考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随陈师曾、汤定之、金北楼、萧谦中等学习中国画。周元亮1923年至1948年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曾与王雪涛、吴镜..
2025-08-03“道”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承载了丰富内容的字,是指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而酒道就是以“酒”为媒介的综合文化体系,包括了美酒之源、造酒之技、容酒之器、赋酒之篇、饮酒之道、敬酒之礼、品酒之艺、体验之妙、祭酒之仪九大体系。【中国..
2025-07-22母婴博主米卡斯托弗Myka Stauffer领养中国自闭症男孩Huxley后来源:英国报姐昨天,报妹关注了好几年的一个油管母婴博..
2025-07-12梅纯一(1906.4―1997.11),安徽宿州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宿州师专艺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红叶书画研究社理事长、宿县地区文联名誉主席,以中国画驰名画坛。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
2025-07-12曾先国,1956年出生于山东青州,现任青岛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副主席,青岛市美协副主席。其作品《暮秋山雨》和《江南烟雨》分别参加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和全国首届山水画展,并分获佳作奖和优秀奖。作品刊登于..
2025-07-11程大利,1945年生,江苏徐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全国美展评委,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参加历届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获奖。2009..
2025-07-11十字山圣地是位于中国陕西省眉县青化镇跑窝村秦岭山麓的著名天主教朝圣地,被称为“东方的加尔瓦略山”。古时因山多豹窝故名“豹窝山”。十字山所在的地方,昔有陕西城固县刘嘉录氏,于1771年毕业于意大利那玻利城圣家学院并晋铎品。回国前谒..
2025-07-09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