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

2025-09-30 08:20国学

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破除迷信有多方面的含义:其一,不要将西方科学视为终极裁判,西方科学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它还是个小孩儿,不要从封建迷信转变为科学迷信;其二,迷信这顶帽子不要乱戴,这个说是迷信,那个也说是迷信,传统文化就这些东西,全都给否定掉了。

国术有五:山、医、命、相、卜。以相术为例,它其实跟中医的望诊有很大关系,在望闻问切这四诊中,望诊是非常高级也是非常难达到的层次,望而知之谓之神,这也是中医必须下功夫训练的一个基本功。

在我的认知里,中医归属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在中国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古人已经对传统文化作出了大体分类,即经、史、子、集。我们古人爱写史,爱修书,比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大百科全书所收纳的基本上就是经、史、子、集这四大类。

经就是儒家的经典,诗经、书经等等都属于经。

史就是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是二十五史,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民国史》。

子是什么呢,天文、历法、医、农、命、相等属于自然科学的内容都归属于子部。

集,是杂记,比如建筑设计、手工技艺、茶道、绘画、纺织刺绣等等,都属于集部。

因此,一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脑子里首先要跳出来这四个字:经、史、子、集。

文化断层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但仔细研究其文化血脉会有一些别的想法。我们古代王朝强调的是官学。官学即儒学的经典,四书五经是泛指的概念,其内容不仅限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国家还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有太学、国子监等。春秋战国以后,秦始皇大一统,到了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本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变成了一家独放、一家独鸣。

与官学相比,属于自然科学的子学部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朝代官方设立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因此,可以这样说,像《黄帝内经》这一类属于子部的内容,在它诞生后不久就失传了,所以中医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发展过,它就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巍峨高山,后人只能对它敬仰膜拜,却没有能力使它更上一层楼,所以中医研究必须要依靠经典,不学习经典就像是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开口就是错。

古代的文人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学文的人要想出人头地,只能埋头在经史里,皓首穷经,否则前途无望。既然是这样,那么还有没有人研究子学等自然科学呢。有倒是有,但也仅限于隐居修道的人,默默地无组织无规划地在民间传承着,有的技艺甚至成了各门各派的“私学”,外人不得学,我们传统文化的断层大概就是这样造成的。

题外话:这里强烈推荐央视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延续聚焦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非常适合一些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又苦于读不懂古书典籍的读者朋友们。

公众号:大崔心说

  • 浅谈中国近代期刊的收藏与研究

    所谓期刊,就是按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系统依次编号,意欲无限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又由于期刊具备有时间性强、报道及时、内容广泛、集思广益,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和有年、有期、有总期号的标识,目前而被人们列为广泛的收藏对象。对期刊的收..

    2025-11-01
  • 以易经角度浅谈中医

    作为一个学习易经的人,看到一些中医黑,说中医理论是巫术,是随缘治疗,碰上就治好了,碰不上也治不坏。看到这样的评..

    2025-10-20
  • 浅谈大连方言与胶辽官话

    李荣先生(1985)考察认为,广义的胶东地区的方言跟辽东半岛的辽宁以及黑龙江一些县市的方言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最显著一致的特征是“古清入声字今读上声”,因此在其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上述地区划为胶辽官话区。贺巍(1986)、宋..

    2025-10-14
  • 鬼魂频频光顾?揭秘白宫“闹鬼”现象成因!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经常出现灵异事件,不少人都在那些地方看到有各种骇人的鬼魂出没,但是有一个经常出现鬼魂的地方很多..

    2025-10-13
  • 墓碑自己移动,幽灵还是自然现象!

    墓碑自己移动,幽灵还是自然现象?这怎么可能,说出来大家肯定都不相信,但是这种事情却是真实的发生了,至今仍没有科..

    2025-10-12
  • 浅谈中国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

    2025-10-12
  • 从书写教育现状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把弘场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人文”精神、“自然”精神..

    2025-10-10
  • 千年之谜: 法门寺灵异现象流传千年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 10 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 120 公里,西距宝鸡市 96 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

    2025-10-10
  • 八卦与八识浅谈

    “八”是很特别的一个数字,如果说将万事万物都简单划分成最基本的元素,来自古代南亚的八识和中国的八卦则最具代表。..

    2025-10-09
  • 明朝好男风现象为何达到了巅峰 只能说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你真的了解明代好男风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代王朝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好男风,明代时期这个现象为..

    2025-10-08
  • 边多:浅谈格萨尔音乐艺术

    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边多 摄影:王舒 边多,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是研究格萨尔曲艺音乐的先驱。今年已七十七岁高龄的他,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依然执着地从事着西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我们两次登门拜访时,他都独自一人在屋顶新修建的小阁楼里,苦..

    2025-10-07
  • 从“赵母嫁女”,论“好事之徒”及传统文化的本质

    人各有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之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说新语·贤媛卷》中记载:赵母嫁女,女临..

    2025-09-27
  • 偶感:从诸葛亮的才干来看传统文化精华

    中学时代学习《隆中对》的时候没什么真实感受,只是觉得这个人和孙悟空一样是个神话人物,和现实生活没什么关系。等到..

    2025-09-25
  • 灰与火: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不是一味地膜拜香灰,而是将薪火相传。”被这句话撼动。世世代代皆有人因着这样的念头,其一生被赋予了主题与使..

    2025-09-24
  • 浅谈道教的建筑艺术

    欣赏道教建筑,首先要了解中国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曾和儒、佛并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教以先秦的道家学者老子为教主,称“太上老君”。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主张以生为..

    2025-09-16
  • 历史文化探索:浅谈夏商周三代的服饰特点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除开其他的,当时的手工业及染织业也达到了新的水平。那么夏..

    2025-09-16
  • 西班牙贝尔米兹鬼脸现象是怎么回事?贝尔米兹鬼脸事件图片

    西班牙贝尔米兹鬼脸现象是怎么回事?贝尔米兹鬼脸事件图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世界各地存在一些用人类科技解释不了的..

    2025-09-12
  • 保安族传统文化有什么内容?保安族传统民歌的特点

    保安族的传统民歌,以其生动鲜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民歌分为花儿、宴席曲、号子、小调、婚礼歌等类型。保安民间“花儿”,在“回汉花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高亢嘹亮,..

    2025-09-01
  • 历史上宦官干政最严重的是哪三个朝代?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而宦官如果拥有一部份君主权力,他们就会影响朝政从而形成宦官专权,不断..

    2025-08-28
  • 浅谈宋元绘画的欣赏与收藏

    艺术品收藏,艺术一般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正宗,所谓不是功能性的,这和陶瓷官窑、青铜器、玉雕都不一样,这些在美术史框架中一般被称之为装饰性艺术或者是实用性、功能性艺术。绘画、建筑、雕塑在西方的市场定义中是纯艺术或者是高端艺术..

    2025-08-2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