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张邦昌的故事。
登基称帝,这是多少野心家耍尽阴谋诡计也难以做到的,但却竟然有这样一个人,被迫登基为帝的,并且登基后既不称朕,又拒绝朝臣向他跪拜行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靖康之变’中俘虏徽钦二帝后,金太宗原本打算通过迁都汴梁来直接控制中原,虽然由于周围声势浩大的起义,他被迫放弃了这个打算,但继续在中原获取财物的根本目的却不能放弃,所以他打算在汴梁扶立一位有名望的汉人当个‘傀儡皇帝’帮自己筹措财物。
关于这个‘傀儡’的人选,虽然金太宗手下的大臣和一些北宋降臣都主张另立赵氏,但他认为此举容易引起引发变乱,所以他决定从原来的北宋大臣中选一个人出来。其实也不用选,他早已看中了张邦昌,因为这个人有名望(原来是宰相)、能服众(只是被扣留,没有投降)、便于掌控(没有什么根基,要想坐稳皇位只能心甘情愿的依从于金太宗),真是个当‘傀儡皇帝’的不二之选。
张邦昌虽然名义上登基为帝,但他却不敢有丝毫僭越之心,不仅称‘予’而不称‘朕’,公文往来用‘手书’而不是‘圣旨’,还坚决拒绝朝臣向他行跪拜大礼,甚至有他的亲信私下用‘陛下’称呼他时,他都毫不留情的将其严厉的训斥一番。后来金军准备北撤时,他还身穿素服,率领文武百官向深陷金营的徽钦二帝跪拜送行。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张邦昌虽然被迫登基,但依然以宋臣的身份为人处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战歌认为他既有对宋室的忠心,还明白登上这个‘皇位’就意味着离死不远了。所以,金军一撤,他就立刻宣布大赦天下,同时接受吕好问的建议,将皇位让给了康王赵构(就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赵构总担心有人说他‘得位不正)。
这样的结局对于张邦昌来说无疑是一场悲剧,因为他是为了汴梁免受屠戮而被迫登基为帝,登基后又丝毫不敢有僭越之心,随后找到机会就立即把皇位还给了康王赵构。只是在战歌看来,更加可悲的是造成张邦昌这种结局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刘豫(伪齐皇帝)那么无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