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八零后”以前的湖北人都晓得“老子”一词。充“老子”是本地人一个占“相赢”(占便宜)的说法,意淫对方“自己是其父辈”。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一句口头禅,并无羞辱对方之意。有时候甚至如同鲁迅文中说绍兴话里“妈.的”一样,“老子”是好友交流时一种表达“亲昵”的方式,简称“老们”。
这些土话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正在逐步消失。而“老子”一说又与武汉标志性建筑黄鹤楼还有不少渊源,似乎有必要闲扯几句,聊作记录。
“老子”作为自称历史悠久,但“充老子”——即有“我是你爸爸”的意涵,估计是近代才有。至少笔者在明末的文献中看到的“老子”多是老头子的自谦,类似“老夫”。至于什么时候成为今天的意思,未考,还请网上方家不吝赐教。现仅聊聊“老子”的一些文史趣闻。
首先,“老子”的意思肯定是《道德经》或《德道经》的原作者老聃的尊称了。但史书上“老子”作为“老夫”之意,则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古籍中有庾亮的记载:“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该文字引自《世说新语》“下卷容止第十四”。有趣的是唐人撰《晋书》之“庾亮传”也收录了此事。)
晋书卷七十三庾亮有传
王羲之认为庾公“丘壑独存”
这段趣闻激发了后人的诗意,从李白杜甫杜牧等唐代大咖到明朝的非著名诗人都引用此典故(读过的会心,有兴趣者百度),于是乎,“老子”、“胡床”、“庾公楼”“庾楼”“兴”“浅”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唐宋元明诗中。
作者因查阅祖籍贯地方志而得明代李东白《游黄鹤楼》诗,窃以为水准不低,加之又喜爱李东白风流潇洒之性情,故特别中意此诗,分享与诸君:
西望家山一改容,白云飞尽楚江空。
兴饶老子胡床上,秋在仙人铁笛中。
鄂渚霜花沿岸白,汉阳枫树隔江红。
倚阑拍手招黄鹤,千古登临感慨同。
这里“兴饶老子胡床上”即用庾亮典故。只是这首诗很不“著名”,只能收录在县志的艺文录和某个诗话专著中。
还得补充一句的是庾公的武昌高楼应在今天的鄂州,而非今日之武昌,而李东白明代的黄鹤楼则是指今天的武昌,从晋代到明末一千多年的光阴,将地名混淆是稀松平常的事儿。正如苏东坡将黄州赤壁弄的比历史上真正的赤壁——湖北蒲圻还要有名一样,导致今天蒲圻只能背水一战,将自己的地名改成赤壁市,一笑。
回头说为何笔者不认为明代的湖北人有“充老子”的口头禅呢?也还是从明末竟陵文学派作品中略见端倪。比如谭元春的《秋寻草自序》中有:“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此处的老子就是类似“老夫”之意。毫无半点“我是你爸爸”的意思。
用庾亮的“老子”“胡床”典故咏黄鹤楼的诗据说还有明末文坛盟主李维祯的《登黄鹤楼》,但此诗在其文集《大泌山房集》中并未查阅到。方家朋友说从格调气势看好像不是李维祯的。因有“老子”“胡床”之典,姑妄录之:
江汉萦回鄂渚矶,先朝楼阁已全非。
暂携老子胡床坐,一听仙人铁笛归。
洲树新含鹦鹉绿,山云旧作凤凰飞。
楼头攀鹤来游者,可是苏耽与令威?
......
前几天在小区广场见几个小学生们聊天,听着他们讲着纯正的普通话,欣慰不已:北京人不再敢以“口音”来歧视我们的下一代了!随之,又略感惆怅:我听到他们的普通话“纯正”到甚至有京味——因听到熟悉的“丫的”用语。
自己的乡音正在式微......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应该讲一种话,这样降低交流成本,促进地域融合,正能量的说法还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但,作为一个湖北人,我们是否也应该警醒,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湖北人扮演什么角色呢?比如在未来的普通话里能否注入更多的湖北、楚文化元素呢?在中华民族融合、文化传承的历史长河中,楚人贡献巨大!从屈原、宋玉到明末的公安派、竟陵派,我们可以开出长串曾经引领中华文化发展的先辈名单。
但现实是残酷的。要让自己的俗语成为通用语,要么经济实力强大,比如改开以来的粤语,“洗头”、“老公”、“波鞋”、“不好意思”等都进入了普通话词汇,百年前的上海话也如此。京畿地区坐拥行政优势更不用说。赵本山一个人、《武林外传》一部剧则让东北、西北话风行一时,全国人民都知道怎么“忽悠”,谁都知道表达情感时来个“额的神”。今天,湖北人贡献了什么呢?俗语中的“家家婆”(外婆)全国人民大部分不知,“小毛毛”(婴儿)则九零后的本地人也不知道了。
因此,要让祖宗显赫,还得后人加油。要让家乡前人的话流行,还得后人努力。总之,所谓的历史和残酷的现实,都得靠当下人来诠释和演义。反过来说,能够流行自己的祖辈俗语、拥有诠释先民事迹的权力,那说明你在当下混的还不算窝囊,比如前年武汉某位女医务工作者的“老子到处说”就让全国人民知道了“老子”的厉害。
好像又跑题了,“老子”就此搁笔。
泾渭──挑剔,不明事理;跌相──丢人,不体面;俏巴──漂亮,讲究;讪精──胡扯;孬子──呆子;三不之──有时候,碰巧;那幌子──那个,那样;那高头──那儿,那地方;闲呱蛋──啦家常;巴巴意──故意,有意;末末了──最后,后来;不赶间──..
2025-07-17在我们六安,有一种玩弄叫拷人。有一种嚣张叫羊活,有一种非常叫羊熊。有一种拒绝叫猫逼,有一种不可以叫耶熊。有一种请求叫可照,有一种可怜叫寒味。有一种亲戚叫老表,有一种漂亮叫排上。有一种讨厌叫必厌人,有一种支持叫架相。有一种睡觉..
2025-07-17一、特色方言:饿:卧wo4。什么时候:多晚子。快一点:快点个。干什么:该的gai1di。坐车:叮车ding1che1。中间;当央子喜欢:欢喜(音yi1)。讨厌:嫌,讨嫌,犯嫌。吃饭:尅饭、床饭,捣肚子。厉害:来sang、涝害。倒水:虎hu3水、弄虎了(淮语..
2025-07-17怀远县历史4000余年,地跨淮河两岸。是南北方分界线。县名沿用700多年,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积淀,使其语言具有很大的特色,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方言。下面把收集的部分方言列出:胳肋甭子----------------脖子。磨牙----小..
2025-07-17那里啥地方(你们在哪里)艺人:喷嘭乐团作词:喷嘭乐团作曲:喷嘭乐团bana小晨光体育课无最来三从小球白相到大球红双喜双面乒乓板人手一块老搭子斗牛三对三抢好蓝板手也么㳠眼保健操做起来上课睏觉作业对抄考试传纸条下课单挑整天哈搞读书还要迟..
2025-07-17秋天的蝉在叫我在亭子边刚刚下个雨我难在—么我喝不到酒我扎十勒舍不得豆是吗传家喊快歹走我拉起你勒手看你眼泪躺出来我日拉怪勒—我讲不出话来我难在—们我讲不出话来我要昨走咯—只千里勒烟雾波浪勒那黑扒扒勒天—好大哦拉们讲是只好家勒离..
2025-07-16好花红来好花红呃好花生在茨梨蓬呃好花生在茨梨树呃哪朵向阳哪朵红呃隔河望见艳山红呃七十二朵做一蓬呃想着哪朵摘哪朵呃都是那个艳山红呃好久不到花坡来呃朵朵鲜花遍坡开呃金花丢了还会有呃情义去了不再来呃呃~~~呃~~~呃~~~..
2025-07-16佤语有方言、土语的差异。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和地理分布及社会历史情况.分为巴饶克、阿佤、佤三个方言。这三个方言不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其共同点,有比较一致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比如,原来没有声调、复辅音和复元音.有的..
2025-07-16吃饭不叫吃饭,叫吃芒芒睡觉不叫睡觉,叫睡喏喏去哪里不叫去哪里,叫克哪点什么?不叫什么?,叫安?是吗不叫是吗,叫给是改?天哪不叫天哪,叫买买三三骗人不叫骗人,叫水人笨的很不叫笨的很,叫憨不噜出搞笑不叫搞笑,叫雀的很逛街不叫逛街,叫..
2025-07-1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