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媒体浙江行:在中国佛教宗源感受佛音

2025-05-07 09:03历史文化

由京沪港浙的二十多家媒体参加的“世博媒体浙江行”的第一站是中国天台宗的发源地台州天台。天台山,是中国佛教第一宗源的发源地,天台山素以“山水神秀,佛宗道源”而著称。而今天晚上,天台民乐团的”天台音乐会”向到访的媒体,展示了天台宗独特的佛教音乐。

“天台山佛教音乐”、“天台道教南宗洞经音乐”在我国民族的宗教史上、音乐史上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具独特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天台山音乐会”以音乐为载体,弘扬天台山特色文化,讴歌伟大祖国60年来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展现天台民乐的优秀人才和演奏水平。

天台民乐团简介

天台的民乐演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才辈出。近年来,天台在挖掘、整理、弘扬文化遗产上,也是成绩斐然。天台民乐团作为台州市首批民间特色艺术团队,它以天台县文化馆乐队为核心,吸收县内优秀民乐人才组建而成,共有演奏人员50多人。天台山民乐团充分利用天台文化积蕴深厚的优势,组织人员深入到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国清讲寺、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听诵经、录音、记谱,收集、记录、整理了大量的天台山佛教音乐、道教南宗洞经音乐的素材,同时,在传统音乐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天台佛教、道教音乐、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出具有天台特色的音乐精品,对民族器乐的演奏表现,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多次举办如“纪念智者大师诞辰”、“济公故居重光”、“桐柏中秋月、悟真神仙会”等以天台山宗教为主题的音乐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其演奏的作品多次在省、市文化赛事上获奖,2007年3月,成功地举办“首届天台山音乐会”,反响热烈。2010年9月,将受邀在上海演出,11月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专场演出。

天台佛乐背景

历史沿革

天台山,山水神秀,佛宗道源。它是一座令人向往佛教名山,又是一块仙气凝聚的道家圣地。西汉时高道茅盈入山修炼,三国时的葛玄创建道观,唐代的司马承祯来这建宫修炼,开创“天台仙派”,也奠定了天台山在道家心中的地位。北宋时,张伯端在桐柏宫修炼,著《悟真篇》,创立了道教南宗。东晋时期,高僧昙猷就曾在天台山习禅修行。陈隋之际,一代佛教大师智者带着弟子来天台山建寺说法,创建了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

天台山佛教音乐以天台宗佛教音乐为主要代表。佛教天台宗音乐,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如当地民歌、民谣、江南小调等元素),形成部分有本土特点的唱诵经文。其早晚课、水陆法会及瑜珈焰口等均有自己独特的润腔。天台山佛教音乐的音乐传承,均由各代维那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代代相传至今。在与全国各佛教寺院的交往中,融合了其他地方的音乐元素。但在有一定互通性的前提下仍然保留了自己个性的一面。

佛教音乐形式多样,唱词丰富,曲调优美,配器众多。它的形式主要是声乐,包括独唱、领唱和齐唱组合、齐唱、轮唱四种。唱词有赞、偈、文、咒四种格式。曲调又分歌唱型、吟咏型、念诵型三种。并有配有乐器或法器,表演形式多样,声腔抑扬顿挫,庄严平和。

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和发展,不但成为宗教音乐的代表,还影响了早期民间戏曲并传播海外。特别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天台智者大师画像赞》(附有曲谱),原曲曾自唐传入日本,由日本天台宗鱼山大原寺收藏,是研究佛教音乐的珍贵资料。

天台的佛教音乐与道教音乐,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宗教史上、民族音乐史上和对外的文化交流史上,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保护情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天台县委、县政府、县文广新局都十分重视,积极组织专业人员搜集、整理,进行抢救和保护。作为民间音乐的天台山佛教音乐和道教南宗洞经音乐,历来都只是寺僧和道士们口口相传,属于原生态的音乐。要使天台的古老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因此,用音乐来诠释天台山佛教与道教的博大精深,也成了天台县文化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990年根据国清寺诵经音乐《炉香赞》为素材创作的民乐合奏《天台清音》,在浙江省第四届音舞节上,获得创作、演出二等奖。2002年根据国清寺的《戒定真香》的诵经旋律创编的民乐合奏《吉祥平安》在浙江省广场民间器乐比赛中荣获演出金奖。2007年根据道教南宗洞经音乐《小赞韵》而创编的民乐合奏在第四届“得溢杯”浙江省民乐大赛中获得金奖。

2003年10月11日,为纪念天台智者大师诞辰1465周年,举办了“礼赞智者”佛教音乐祭,来自天台山国清讲寺、天台山佛学院的100多位僧人,表演了《戒定真香》、《心经》、《智者大师礼赞》、《六供养》、《礼敬三宝》《回向偈》。这是佛教音乐从寺院走上舞台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一次佛教诵经音乐原汁原味的展现。

上世纪末,天台县文化馆组织县内的民乐人才,成立了天台山民乐团,根据天台山佛教音乐、天台山道教南宗洞经音乐创编、演奏奏乐作品,举办以天台山佛教、天台山道教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7年3月,举办了“和谐天台——首届天台山音乐会”。在这台音乐会上,展演了多年来根据天台山佛教、道教南宗洞经音乐素材而创作的经典曲目,表现天台山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惊叹。

目前,“天台山佛教音乐”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台道教南宗洞经音乐”被列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浙江垟坑石塔

    六边形,现存六层,仿木楼阁式石塔。内部用块石砌筑,表面贴砌雕刻面石。塔下部有须弥座,束腰壸门中雕刻天王、金刚坐..

    2025-05-07
  • 浙江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石塔位于乐清市盘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前。《永乐·乐清县志》载:“真如院,唐文德元年(888)憎肇法师建。”石..

    2025-05-07
  • 浙江文明塔

    在德清县城东北2公里下兰山南,面临余不溪,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八月。建塔初意是堵塞下..

    2025-05-07
  • 浙江菜式话梅排骨制作方法是怎样的?话梅排骨营养简介

    排骨是家庭常吃的肉类食物,排骨的做法有很多种,哪一种最符合你的口味呢?今天小编介绍一款浙江菜式的做法:话梅排骨..

    2025-05-04
  • 中国佛教音乐

    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法华经·方便品》云:“歌呗颂佛德,乃至一音,皆已成佛道。”形式有声乐和器乐等多种。声乐主要有:1、独唱,由维那担任;2、领唱和齐唱结合,即..

    2025-04-18
  • 中国佛教与传统诗歌

    约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约在公元前30年左右,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宗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结果,宗教的出现又对人类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佛教也不例外。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不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

    2025-02-16
  •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印度的装饰性雕塑与中国的写意性雕塑交融,形成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特有风格,并呈现着由装饰性为主向写意性为主的转化,这是石窟雕塑的总趋势。雕塑空间的感性处理不论在云冈、敦煌,还是龙门,几乎每一洞窟内的雕绘都组成一个相互呼应、相..

    2025-02-15
  • 国际佛教电影节开幕 10部中国佛教文献纪录片参展

    2011年5月18日,为纪念佛祖悟道2600周年,国际佛教电影节开幕式在斯里兰卡科伦坡班达拉奈克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斯里兰卡议会议长恰马尔与尼泊尔、缅甸、泰国、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驻斯使节、斯政要和佛教界人士共100多人出席开幕式。中国驻..

    2025-01-28
  • 浙江方言笑话欣赏

    浙江某市一领导在会议上向外地客人介绍经验,说其市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是“一靠警察,二靠妓女。”众人不解,领导继续阐释:“警察,就是改革开放的警察,妓女,就是百年不遇的妓女。”众人更加愕然,后经看书面资料,才知道是“一靠政策,..

    2024-09-17
  • 2011年浙江艺术家大型采风创作启动

    4月19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联合举办的“与时代同行”2011年浙江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大型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市民广场举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茅临生,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

    2024-09-0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