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2025-02-15 08:48历史文化

印度的装饰性雕塑与中国的写意性雕塑交融,形成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特有风格,并呈现着由装饰性为主向写意性为主的转化,这是石窟雕塑的总趋势。

雕塑空间的感性处理不论在云冈、敦煌,还是龙门,几乎每一洞窟内的雕绘都组成一个相互呼应、相互关联的完整世界。塑像是石窟的主角,一般本尊佛像呈现为圆雕形式。其背光与身光的圆形或莲瓣形光环绘于或浮雕于身后龛壁上。本尊佛两旁的弟子、菩萨等形象多以类似的圆雕形式表现出来,而供养人的形象则多被绘在墙壁之上,龛楣绘有装饰性的花朵或飞天,窟内整个墙壁满绘着佛教故事的情节、场面。形成有主有从、有衬托、有照应、有节奏起伏、有微妙变化的统一的艺术世界,孤立地绘画或孤立地看雕塑都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容和意义。在这样十种统一的艺术世界中,多种造型方法共同发挥着作用,表现出整体性的浑然气势。中国雕塑往往有背景的描绘,独立的圆雕毕竟在表现空间体量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背景中图像的雕绘可以起到意蕴方面的补充。中国特有的塑绘结合的艺术,寓装饰性于空间感中,那山水画一般的空灵意境之表现,使得有限的空间深远化、无限化了。 

以形写神,重表现以及情感因素 传神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要求。面部表情是最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佛的庄严、观音的慈祥、愤怒的天王、骡悍的力士都要通过人的眼神、嘴唇的微妙变化传达出来,当然,眼睛离不开五官的谐和,神态也离不开身姿手势的表征。除个体形象本身的传神之外,传神还表现在人物关系之间及巨幅造像的整体意境中。石窟艺术中那些最为美丽的人体雕塑,盛唐的飞天、菩萨、供养人往往衣着华美而富有表现力。中国的人体雕塑很注意在服装刻画上下功夫,表现了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不仅雕像衣服质地的轻薄、厚重之感能真切地刻画出来,人们更常常通过衣纹的走向折变表现人体绅动态、身段,甚至巧妙地利用衣纹的特征烘托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性格。而西方雕塑多为裸体人像,没有用衣饰来充当表现人物情感的工具, 一切都通过裸露于外的筋肉及面部表情、外在动态姿式表达出来。这也构成中国雕塑的一大特色。

线的艺术 中国绘画重线条的表现力也影响到中国雕塑的风格。以体积为主要表现手段,并辅之以既有表现力又有形式美的线条,这就使中国传统雕塑在世界雕塑中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风格。 与突出团块、光影效果的雕塑造型方法相比,突出线条作用是一种概括性极强的造型方法。中国雕塑运用抽象于万事万物的形式棗线条概括物象的形态神情,能获得圆满的立体效果。这个效果不在雕塑实在的形态上,而超乎于形表之外,它产生于观赏者的头脑,是一种由主体精神补充上去的立体空间感。 在佛教造像中,常用粗硬的线条刻画出迎叶的“瘦”与天王的“猛”,用细柔的阴刻线刻画菩萨颈下横纹,表现其肌肤的丰腴细腻。在人物衣纹的处理方面更见出线条的功夫与魅力。如麦积山16号造像碑上的佛龛造像,线条的表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龛内三世佛的宽大衣裙因坐势而簇集垂聚成皱褶层迭的状态,坚硬的石头竞被刻成轻盈柔软的织物,像绸缎又像丝绒,石质竟然产生纺织品的光泽。这些线条常常表现得如毛笔般得心应手,衣裙层迭的线条宛转自如,衣内人体的动势巧妙地表现出来,且线条本身的美感和生气也通过这线条的韵律和节奏感得到充分流露。中国雕塑塑线条作用而造成的不拘泥于形体形表的空灵的空间感中,有着一种与西方团块雕塑的实在空间感大异其趣的美感。

程式化倾向 但是受佛教仪轨和思想制约的中国传统雕塑在题材、造型和审美范围内,长期摆脱不了印度佛教雕塑之“制”的影响。制;是程式化题材和表现形式的规范,包括题材内容、造型约定、配置原则。尽管佛教造像的题树很丰富,但都可以从佛经中找到出处和造型根据,在这点上讲,从事佛像制作的艺术家是没有创造自由的,必须受“制”于经典、范品和粉本的规范。人物造型五种规范模式(大小等级、正侧面、空间经营位置、色彩配置、人物动态)也造成了人物形态的类型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匠师的写实能力的提高。上述各方面的造型规矩限定了佛教艺术的基本表现效果。它以一种恒定的面目反复深化其宗教内容和审美功能,达到独特的造型效果。它们既代表宗教理想也代表了审美理想。佛教雕塑艺术的成熟与程式化几乎成了同义语,愈到后期,这种程式化倾向愈明显。毋庸置疑,它对中国传统雕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内容上由以表现人和动物为主题,变为着重表现佛、菩萨的宗教信仰崇拜。在技巧上由简明朴质发展到了精巧圆熟。在风格上由雄伟、挺秀转为庄严、富丽。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佛教艺术--敦煌壁画

    尸毗王本生毗楞竭梨王本生 飞天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

    2025-09-16
  • 西藏夏鲁寺及其佛教艺术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

    2025-09-15
  • 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

    西藏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昌都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士的陶器,造型优美、质朴。双体兽陶罐巧妙地把两个动物的造型融合为一个陶罐,波浪式的几何纹样,朴素、别致。骨器和松耳石饰物造型也十分优美、制作精良,肇开了雕塑艺术的先河。考古发现..

    2025-09-14
  • 360度环幕电影《千年佛足》开拍 再现佛教艺术发展历程

    2010年4月28日上午,全国首部石窟类360度环幕电影——大足石刻《千年佛足》在重庆大足宝顶景区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电影的拍摄和播放,对于充分彰显大足石刻崇高的价值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千年佛足》这部影片不仅仅只展现石..

    2025-09-14
  • “文明遗迹暨艺术表演” 杭州佛学院亮相吴哥窟

    近日,在被全球无数旅游者誉为“人生必须看一次”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柬埔寨吴哥古迹巴扬庙内,一场名为“文明遗迹暨艺术表演”的宗教盛事隆重举办。印尼、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中国、韩国和柬埔寨等13..

    2025-09-14
  • 七夕遥望牵牛织女星 爱情丰富了文化特征

    七夕遥望牵牛织女星又是七夕。这是一个适合绵绵细雨、遥望银河的日子。“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因为一个古老的传说,两颗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星星,从此染上了有滋有味的人间烟火,成为穿越时空里永恒的承诺。它无疑是中国传统节日..

    2025-08-28
  • 赵无极的艺术成就

    赵无极先生从50年代在巴黎画坛崭头露角开始,就一直持续地保持着在国际艺术界知名的记录,他享有了国际艺术界给予他的许多荣誉和尊敬,也是中国艺术的光荣。赵无极先生早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时,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他向林风眠学到的不是具体..

    2025-08-27
  • 如何继承程派艺术?

    如何继承程派艺术,这个问题也牵扯到整个流派艺术的继承问题。我想大家都已经认识到,过去的流派继承人,同时又是流派艺术的创造者。例如余叔岩是继承谭派而形成了余派,杨宝森继承了余派而形成了杨派。现在的流派继承人则是永远的继承者,因..

    2025-08-25
  • 白居寺壁画 明代藏传佛教艺术的瑰宝

    白居寺壁画弥勒下生经变(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白居寺的壁画艺术,主要保存在措钦大殿和白居塔之中,位于措钦大殿后山上的仁定扎仓也保留有一些壁画。从时间上看,措钦大殿内的壁画,比白居塔内的壁画相对要早。1、措钦大殿壁画措钦大殿..

    2025-08-24
  • 中国的佛塔艺术

    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塔的建筑在后汉末年,就已经风行全国了。据《后汉书》记载,汉末三国时期,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有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这些描述真实地记载了当时佛塔建筑的宏..

    2025-08-24
  • 命运由低谷转向高层的十个规律特征

    前天金泽见了一个五年未见的老友,和他交流了一个上午。他近十年其间离了两次婚,又数次被人骗。每次实心实意真诚的合..

    2025-08-07
  • 林风眠的艺术特点

    徐悲鸿、林风眠和刘海粟等,都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林风眠..

    2025-08-05
  • 徐燕孙的艺术特色

    徐燕孙既能画细如蚕丝般精美的工笔画,也能画寥寥数笔而生动传神的写意画。徐燕孙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健康发展。徐燕孙非常注重传统,从他临摹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宋代..

    2025-08-04
  • 钱笑呆的艺术特色

    在众多的连环画大家中,钱笑呆是称得上线描大家的。现在比较熟悉他作品的读者,大都是从他和赵宏本合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开始的,其他看到的还有《吉平下毒》、河北版的《女儿国》等,但还有许多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古典题材优秀作品,现..

    2025-08-04
  • 黄慎的艺术特色

    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如《群乞图》取材现实生活,描写灾荒年中,乞丐们流落街头..

    2025-08-04
  • 冷眼面对艺术品收藏热 艺术投资需谨慎

    收藏一直是投资的热门话题,进来艺术品投资火速升温,更有专家认为,高档的艺术品可以称为软黄金,比黄金还有价值。因为艺术品不但可以投资,还可以提高人的美学和精神的境界。那么,面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眼光来对待?应该..

    2025-08-04
  • 10种难嫁女人的面相特征!

    虽然社会在发展,但在中国来说,大多数还是比较传统,对于婚姻比较重视,普遍还是认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但现..

    2025-08-01
  • 八种特别抠门的人面相特征!

    什么面相的人最抠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比较抠门的人,他们可能是因为贫穷或者是性格使然。节约是好事,但是节约..

    2025-08-01
  • 佤族西盟型铜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佤族西盟型铜鼓特征简介

    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8世纪唐代到20世纪清代末期。流行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乐器。鼓身较小,呈直筒形,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

    2025-07-2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