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的几点书画收藏和投资经验

2025-05-12 08:23历史文化

收藏美术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的善举。但大多收藏者缺乏对美学理论、美术史、艺术市场等知识的了解,购买美术作品时,对其价值的考量更多处于盲从和跟风状态,缺少自己的主见。现就一般收藏者在购买美术作品时的心理误区逐一进行分析:

一、已名垂权威的美术史册,被社会公认的大师的作品。远的不说,现代的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等大家的作品,肯定具有收藏价值。只要是真迹,保值、增值没有疑义。可问题是价钱已经很高,投资太大,尤其是写意国画,一旦买了赝品会造成巨大损失,这种风险是时时存在的。如果是私人收藏,对年久的中国画的保养也颇有难度,安全问题也不能不考虑。

二、当今在美术院校、团体、机构、部门职位高者的作品。一般认为,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一定高。其实,职位只能证明其组织、管理或社交能力。往往这些领导者由于终日繁杂事物缠身,而无暇顾及对艺术的探索和创作。好的运动员不一定能当好教练,好的作家不一定能当好文化部长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按头衔大小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是幼稚的。有些官员作品的价值很可能随着官衔的消失而消失。当然,有人出于虚荣心,为壮门面而购买这些作品,甚至故意买这些人的赝品则与真正的收藏无关。

三、被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头衔一大堆的名人作品。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酒好不怕巷子深”早已过时,真正的艺术英才,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必须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才能被大众广为认知,才能发挥艺术品应有的社会效益。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有的艺术批评家“拿了人家的手软”就胡乱吹捧;有的媒体不顾政策、法规刊登隐性广告;艺术品经纪人为旗下作者进行炒作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的人简历和名片上国际、国内的会长、委员、顾问、客座教授等唬人的头衔一大堆。如此多的障眼法,真让一般收藏者无所适从。

四、有创新意识、有个性的作品。艺术贵在创新,齐白石说过的:“似我者亡”就是这个意思。但有些创新是通过一些特殊技巧或故意制作一些符号区别他人,一旦被人识破也就毫无价值了。比如,曾流行一时的油水分离法、撒盐法、揉纸法、拓印法还有什么极少主义等五花八门的主义,都如昙花一现,早已悄无声息。所以,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充满个性的作品,要鉴别它是刻意做作、靠小技巧、靠御用的理论家故弄玄虚的解说来哗众取宠,还是符合作者的经历、气质自然流露出来的。

五、逼真、肖似、繁缛、细腻的作品。当地位、名气、小技俩都不足以成为尺度的时候,人们自然会选择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的作品。但是,那些照着照片或名画“死抠”的油画,那些批量临摹、拷贝、近似流水作业的中国工笔画,还有依仗熟能生巧,内容苍白、题材单一的所谓“葡萄王”、“牡丹王”之类的小写意画,充其量算是手工艺品,决然与艺术无关。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应该是技术含量和思想内涵高度统一的。仔细研究一下西方古典写实油画和中国经典的工笔画,您的鉴赏、甄别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以上列举了这么多收藏者在选购美术作品时的误区,可能会使一些初涉收藏领域者产生困惑和畏惧。其实,只要平时注意学习美术史论,多看画册、展览,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热爱艺术的人,本着保护文化、弘扬文化、支持文化事业、扶助艺术家的心态,出于陶冶情操、提高品味的目的而购买的美术作品,十有八九是保值、增值的,而急功近利、投机跟风大多是要吃亏的。

初涉美术作品投资的企业和个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自己真爱的作品。在自己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后,看到一幅美术作品,无论是意境还是技法都发自内心的喜欢,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心灵得到净化,那么,这幅作品肯定有打动你的地方,同时,也一定能打动别人,自然具有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确保不是赝品、不是临制品,且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买下它吧。有这样的作品陪伴自己,时时品味、观赏,滋养心性,不要说保值、增值,就是作为文化消费也值得。

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作品。那些不逢迎权贵、不受潮流左右、不带功利目的,完全发自内心的、朴实、自然、真诚地反映出作者的经历、气质、人格和思想,并且能够折射出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一定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样的作品,无论是否出自名家之手,都应及早买下。人心都是向善求真的,以后,会有大量的和你一样的有识之士争购这类作品。况且,你的行动本身,已经是保护了高尚艺术,支持了一位真诚的艺术家。

三、画面精美绝伦的妙品。古人对美术作品有“能品”、“妙品”、“逸品”之说,“能品”指作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达到了形真神似的地步;“妙品”指在“能品”的基础上更求神似,画面中时有奇妙的神来之笔;“逸品”指技法炉火纯青,不拘章法,尽情表现胸中逸气;一般画家的发展道路也是这么几个阶段。以笔者之见:收藏能品保值,收藏妙品升值,收藏逸品风险大。因为,市场上的赝品大多是临摹名人逸品,不是专家很难鉴别。还有许多不肯下真功夫的讨巧者也都以所谓逸品欺世。在自己没有鉴别能力以前,还是以画面精美绝伦的妙品作为首选为好。

四、及早发现有潜质的艺术家。有潜质而未成名的艺术家作品,就象绩优原始股,越早购买赚钱越多。最好是通过与艺术家交朋友,了解他的社会经历、从艺经历、思想观念、创作态度、制作难度及作品数量。如果他创作态度真诚、艺术造诣深厚、有高超的表现技巧、从不无限量地克隆自己的作品、对艺术痴迷而虔诚、甘于寂寞自得其乐。那么他就具备了艺术家的素质。笔者曾按此经验收藏过一些年轻画家的作品,短短10年时间,价格已经上涨了5―10倍。

五、有系统、分门别类地收藏。如果有足够的财力,可以考虑按风景、人物、静物、花鸟,按主题、按历史阶段、按派系等有系统、分门别类地收藏。每个类别的作品力求都是最具典型的精品。当有了一定的规模以后,你的藏品就更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整体藏品的价格都会提升,这时你已经是一个收藏家了。这笔丰厚的财富会使你的后代在精神上和物质上获益无穷,国家、艺术家、子女都会感谢你。

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还处于初级阶段,艺术品的价格、艺术家的数量比起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会产生一个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收入稳定的中产阶层。国家出于对文化的保护,会采取增加投入、调节税收等手段鼓励对艺术品的收藏,广大的中产阶级将是艺术品收藏的主要群体,艺术品主要流向海外的局面将会结束。据报道,台湾的一家中高档画廊的收藏能够胜过我国省级美术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平均收藏4―5幅美术作品。因此,我国收藏美术作品的潜在空间是巨大的,对有意涉足该领域投资者来说,只是眼光和胆识的问题。

  • 收藏印章边款很讲究

    自明代中叶以来,篆刻的边款艺术成就与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并驾齐驱的。这一显著特点,说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秦汉印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产物,那么,明清卓有大成的边款艺术则是秦汉印苑里所未曾有的全新创作。鉴定一方印章是否为明清时代的..

    2025-05-13
  • 中国油画收藏家“藏”在哪?

    谈到收藏家,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国际级的收藏“大家”们,他们拥有艺术大师昂贵的作品,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甚至他们的收藏方向也成为收藏市场的风向标。相比国外收藏家的受人关注,中国收藏家却无声无息。我们不知道他们对待收藏的态度,以..

    2025-05-12
  • 海派“玩家”收藏经:冷门中玩出精品

    关于“玩”,京城大藏家王世襄曾说:“一个人连玩都不会,他还能做什么!”晚他一辈的上海收藏家金晓东把这句话奉为经典。他收藏也是从这个“玩”字出发。不限门类,不论贵贱,全凭自己的喜好。不过海派收藏家与京派藏家也有不同之处。北京人..

    2025-05-12
  • 艺术品投资资本唯炒 收藏唯实

    国人有句流传了上千年的老话:“盛世收藏乱世金”,一针见血的点明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浮沉起落。如今,经历了32年改革..

    2025-05-12
  • 中国收藏界的三大"弊病" 收藏家避谈"真伪"问题

    弊病之一:三五天的收藏家?现在,一幅所谓的天价油画被拍下,没几个月又被以更高的天价拍出,这样的转手游戏,显然已经被当下不少藏家玩得很熟练了。这也难怪世界著名藏家、80岁的张宗宪老先生要感叹,现在较多的是“三五天的收藏家”。收藏..

    2025-05-12
  • 雕塑收藏正当时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人类制造工具时,在对石头、木头、骨头、泥巴等材质加工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雕刻、堆塑等手法,最早的雕塑艺术就这样在原始器物中产生了。后来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开始有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雕塑追求,生存、祭祀、祈福..

    2025-05-12
  • 熊光楷:收藏大可不必强求真迹

    他是一名“武将”,却一直大力倡导读书、藏书,他说,藏书就是藏兵他搞收藏不求经济利益,而在于收藏知识、经历和记忆,他说,最喜欢“见字如晤”的亲切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既是一名“武将”,还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收..

    2025-05-12
  • 汉画像石拓片收藏

    收藏汉画拓片之风兴起,汉画拓片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亮点。尤其在山东、河南、陕北等地,如何收藏与投资汉画拓片成为收藏者的热门话题。许多地区汉画研究组织不断出现,并成立了很多“汉画研究会”,探讨汉画艺术,使汉画这来自古代的艺术更充满..

    2025-05-11
  • 我学京剧演唱的几点经验

    二百年来京剧不同行当、流派演唱五彩缤纷,这些演唱怎样从理性区分,怎样联系、怎样概论,怎样发展,几十年来我在教学、研究、实践、总结、归纳出京剧演唱几许心得,今天公众请大家批评指导!第一、总法"五多":多听、多看、多学、多练、多思。..

    2025-05-10
  • 盘点真实的ufo图片,各国收藏的绝密飞碟图片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这是萦绕在所有人心中的疑问,在各国曝光的ufo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种飞碟图片,据说这些老..

    2025-04-24
  • 水彩画收藏悄然兴起

    水彩画的价格在国内被严重低估 专家称价值被低估是不争的事实提起书画收藏,近年来,颇为风靡的书画当属国画与油画。然而,作为异军突起的水彩画收藏市场,也在悄然地露头。业内人士表示,纵观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长期以来就是以油画和中国画..

    2025-04-22
  • 收藏投资成扇要趁早

    近年来的书画拍卖市场上,成扇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印有名家书画兼具精美扇骨的,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何谓成扇成扇,俗称“扇子”,也就是所谓的折扇和团扇。据史料记载,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起初的扇子多为鸟类的羽毛编制..

    2025-04-22
  • 错位收藏名家另类作品 未来升值空间大

    名家是艺术品市场上一个永远的热点。但好的名家之作要么价位太高,要么就是出了钱也买不到,出高价而买应酬之作的事比比皆是。但即便如此,人们的眼睛还是盯着名家。在这场名家争夺战中,一些聪明的藏家另辟蹊径,瞄上了名家的另类作品,也就是..

    2025-04-21
  • 海派收藏: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

    “海派”一词,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与“京派”相对应,原指在上海滩改良与创新的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京戏―――“海派京剧”,后又有“海派文学”、“海派服饰”等。在当时,讲“海派”多少有点贬意。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海派”一..

    2025-04-21
  • 投资书画时的价格确定

    一.以“行内交易价”为准书画作品的市场交易,最终必须通过其相应的价格来实现,因此准确地断定书画作品的价格,是书画投资收藏致胜的关键之一。一般而言,书画名家的名气是与其作品的价格成正比的,但由于书画成交价即为“行情价”,而书画..

    2025-04-21
  • 收藏小知识

    小品中国画术语,市场中一般指尺寸较小、题材较为简单的作品。小品盛行于宋代,其尺寸虽小但画者创作态度认真,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近几年,随着书画市场的火爆,有的收藏者认为小品更显画家的真性情,或者认为小品具有文人雅气,因此崇..

    2025-04-21
  • 时下二级收藏市场潜伏隐忧

    “别着急,我建议你赶快报警……”日前,绵阳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李照明正在和部分会员商量协会年检事宜,突然被一个电话打断,打电话的是一位买到假货的收藏者。李照明坦言,“向我告状的太多了,我的电话都快成了110”。让李照明纠结的何止电话..

    2025-04-21
  • 书画市场“以假代真” 迷乱眼

    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张大千》即将开播,片中背景巨幅金箔重彩画《金碧荷塘图》在张园展出。这个“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书画精品展”展出的还有13件大千先生作品,展品均来自大千先生的家属和学生旧藏。实事求是的介绍选择在张园办展,是因为张..

    2025-04-21
  • 中国近现代书画为何能“抗衰”

    《百家讲坛》“水墨齐白石”播出后,找我讨论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的朋友越来越多。早在2008年3月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反复表示: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是最具投资价值的,而且升值空间巨大。可惜当时赞同的人并不多。结果,此言仅仅..

    2025-04-21
  • 国内名人手迹收藏成为热点 目前仍方兴未艾

    发展规模――目前仍属方兴未艾国内著名拍卖师刘新惠参与了今年多场春拍会上的名人手迹拍卖,“西泠春拍”的名人手迹拍卖专场,刘新惠也是见证者之一。他认为,从此次拍卖会所受的关注程度来看,名人手迹的拍卖和收藏,确有可能成为国内收藏界..

    2025-04-2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