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的几点书画收藏和投资经验

2025-05-12 08:23历史文化

收藏美术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的善举。但大多收藏者缺乏对美学理论、美术史、艺术市场等知识的了解,购买美术作品时,对其价值的考量更多处于盲从和跟风状态,缺少自己的主见。现就一般收藏者在购买美术作品时的心理误区逐一进行分析:

一、已名垂权威的美术史册,被社会公认的大师的作品。远的不说,现代的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等大家的作品,肯定具有收藏价值。只要是真迹,保值、增值没有疑义。可问题是价钱已经很高,投资太大,尤其是写意国画,一旦买了赝品会造成巨大损失,这种风险是时时存在的。如果是私人收藏,对年久的中国画的保养也颇有难度,安全问题也不能不考虑。

二、当今在美术院校、团体、机构、部门职位高者的作品。一般认为,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一定高。其实,职位只能证明其组织、管理或社交能力。往往这些领导者由于终日繁杂事物缠身,而无暇顾及对艺术的探索和创作。好的运动员不一定能当好教练,好的作家不一定能当好文化部长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按头衔大小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是幼稚的。有些官员作品的价值很可能随着官衔的消失而消失。当然,有人出于虚荣心,为壮门面而购买这些作品,甚至故意买这些人的赝品则与真正的收藏无关。

三、被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头衔一大堆的名人作品。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酒好不怕巷子深”早已过时,真正的艺术英才,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必须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才能被大众广为认知,才能发挥艺术品应有的社会效益。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有的艺术批评家“拿了人家的手软”就胡乱吹捧;有的媒体不顾政策、法规刊登隐性广告;艺术品经纪人为旗下作者进行炒作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的人简历和名片上国际、国内的会长、委员、顾问、客座教授等唬人的头衔一大堆。如此多的障眼法,真让一般收藏者无所适从。

四、有创新意识、有个性的作品。艺术贵在创新,齐白石说过的:“似我者亡”就是这个意思。但有些创新是通过一些特殊技巧或故意制作一些符号区别他人,一旦被人识破也就毫无价值了。比如,曾流行一时的油水分离法、撒盐法、揉纸法、拓印法还有什么极少主义等五花八门的主义,都如昙花一现,早已悄无声息。所以,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充满个性的作品,要鉴别它是刻意做作、靠小技巧、靠御用的理论家故弄玄虚的解说来哗众取宠,还是符合作者的经历、气质自然流露出来的。

五、逼真、肖似、繁缛、细腻的作品。当地位、名气、小技俩都不足以成为尺度的时候,人们自然会选择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的作品。但是,那些照着照片或名画“死抠”的油画,那些批量临摹、拷贝、近似流水作业的中国工笔画,还有依仗熟能生巧,内容苍白、题材单一的所谓“葡萄王”、“牡丹王”之类的小写意画,充其量算是手工艺品,决然与艺术无关。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应该是技术含量和思想内涵高度统一的。仔细研究一下西方古典写实油画和中国经典的工笔画,您的鉴赏、甄别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以上列举了这么多收藏者在选购美术作品时的误区,可能会使一些初涉收藏领域者产生困惑和畏惧。其实,只要平时注意学习美术史论,多看画册、展览,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热爱艺术的人,本着保护文化、弘扬文化、支持文化事业、扶助艺术家的心态,出于陶冶情操、提高品味的目的而购买的美术作品,十有八九是保值、增值的,而急功近利、投机跟风大多是要吃亏的。

初涉美术作品投资的企业和个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自己真爱的作品。在自己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后,看到一幅美术作品,无论是意境还是技法都发自内心的喜欢,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心灵得到净化,那么,这幅作品肯定有打动你的地方,同时,也一定能打动别人,自然具有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确保不是赝品、不是临制品,且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买下它吧。有这样的作品陪伴自己,时时品味、观赏,滋养心性,不要说保值、增值,就是作为文化消费也值得。

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作品。那些不逢迎权贵、不受潮流左右、不带功利目的,完全发自内心的、朴实、自然、真诚地反映出作者的经历、气质、人格和思想,并且能够折射出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一定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样的作品,无论是否出自名家之手,都应及早买下。人心都是向善求真的,以后,会有大量的和你一样的有识之士争购这类作品。况且,你的行动本身,已经是保护了高尚艺术,支持了一位真诚的艺术家。

三、画面精美绝伦的妙品。古人对美术作品有“能品”、“妙品”、“逸品”之说,“能品”指作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达到了形真神似的地步;“妙品”指在“能品”的基础上更求神似,画面中时有奇妙的神来之笔;“逸品”指技法炉火纯青,不拘章法,尽情表现胸中逸气;一般画家的发展道路也是这么几个阶段。以笔者之见:收藏能品保值,收藏妙品升值,收藏逸品风险大。因为,市场上的赝品大多是临摹名人逸品,不是专家很难鉴别。还有许多不肯下真功夫的讨巧者也都以所谓逸品欺世。在自己没有鉴别能力以前,还是以画面精美绝伦的妙品作为首选为好。

四、及早发现有潜质的艺术家。有潜质而未成名的艺术家作品,就象绩优原始股,越早购买赚钱越多。最好是通过与艺术家交朋友,了解他的社会经历、从艺经历、思想观念、创作态度、制作难度及作品数量。如果他创作态度真诚、艺术造诣深厚、有高超的表现技巧、从不无限量地克隆自己的作品、对艺术痴迷而虔诚、甘于寂寞自得其乐。那么他就具备了艺术家的素质。笔者曾按此经验收藏过一些年轻画家的作品,短短10年时间,价格已经上涨了5―10倍。

五、有系统、分门别类地收藏。如果有足够的财力,可以考虑按风景、人物、静物、花鸟,按主题、按历史阶段、按派系等有系统、分门别类地收藏。每个类别的作品力求都是最具典型的精品。当有了一定的规模以后,你的藏品就更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整体藏品的价格都会提升,这时你已经是一个收藏家了。这笔丰厚的财富会使你的后代在精神上和物质上获益无穷,国家、艺术家、子女都会感谢你。

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还处于初级阶段,艺术品的价格、艺术家的数量比起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会产生一个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收入稳定的中产阶层。国家出于对文化的保护,会采取增加投入、调节税收等手段鼓励对艺术品的收藏,广大的中产阶级将是艺术品收藏的主要群体,艺术品主要流向海外的局面将会结束。据报道,台湾的一家中高档画廊的收藏能够胜过我国省级美术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平均收藏4―5幅美术作品。因此,我国收藏美术作品的潜在空间是巨大的,对有意涉足该领域投资者来说,只是眼光和胆识的问题。

  • 超全的玉溪方言词典 一定要收藏

    该文章整理了玉溪基本的一些方言词义和解释,给玉溪的亲人们恶补一下,当然外地来的朋友也可以借此学习一下。也欢迎大家补充更正。方言词:扎筋解释:形容人为人、做事或者说话啰嗦,纠缠不清。例句:他这个人太扎筋了,我一见着他我就怕。方..

    2025-09-23
  • 怎样从纸质上辨别书画的真伪

    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尤为有用。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任何意外损伤,..

    2025-09-19
  • 书画同源之浅识

    在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史上,有关书画同源这一话题,历代不乏论述,但多局限于书画之观象思维。其实,此处“源”字,应包含二义,其一为“象”,其二为“神”。本文拟就以上二义进行如下分析。所谓“象”,是指文字与绘画在远古时期均源于古人的..

    2025-09-19
  • 书画小天地 全息蕴宇宙

    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宇宙间一根芦苇,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王存臻先生就是一根燃烧着思想之火的芦苇。他的思想超凡脱俗,神游宇宙,催生了“宇宙全息统一论”这枝宇宙奇葩,一鸣惊寰宇。匠心独运,他又进一步提出了..

    2025-09-19
  • 登记制度举步维艰 书画真伪鉴定系统呼之欲出

    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一派繁荣,但同时局面又有些混乱,既有人谈其“文化盛世”,又有人评说其“乱象丛生”,令人亦喜亦忧。2011年,多家新闻媒体曝光了徐悲鸿之子参与“指鹿为马”,将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学生作品“指”为“先父徐悲鸿..

    2025-09-19
  • 古书画收藏当心印刷品

    随着国内书画拍卖行情的快速升温,特别是古书画作品跨入“亿元时代”,各种五花八门、花样翻新的书画造假伎俩也相继出现。尤其是近一两年,一种以“高仿真书画印刷品充真”的造假手法在市场中屡见不鲜,许多印刷品已纷纷涌进大拍,以“书画印..

    2025-09-19
  • 如何保护您收藏的油画

    收藏者的身份涵盖了优秀艺术文化传承的责任,收藏风尚变得意义凝重。油画的保养并非易事,现在给大家分享几招。油画在居室如长时间的陈列,地点的选择和陈列的方式颇有讲究。一般油画作品的放置位置应选择在通风、干燥处,避开阳光强烈照射的..

    2025-09-18
  • 书画收藏防霉防虫秘籍

    其实,与其等到书画破损、霉变了,请修复专家妙手回春,还不如在书画受损之前,对其进行完善的保护,延长它们的“寿命”。如何在成都这样酷暑湿热环境下保存书画?如何避免书画作品受到霉变等伤害?如何利用家庭条件保护书画?收藏收藏,藏家..

    2025-09-18
  • 中国书画收藏圈与当代艺术圈掐架

    “当代艺术为了几个臭钱谄媚西方、愤世嫉俗!”“书画收藏圈的人被洗脑很深!”……这场由中国书画收藏圈和当代艺术圈的微博“掐架”成为这个夏天最热闹的艺术事件,并在近日达到高潮,共有近百位艺术家、艺术媒体、艺术批评家卷入了此次骂战..

    2025-09-18
  • 艺术收藏买艺术 不买‘头衔’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大量原本对艺术品并不熟悉的普通收藏者蜂涌入市。但是,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不少人却屡屡失误,不仅没有品尝到收藏的乐趣,而且吞下了因错买藏品而自酿的苦果。对此,着名收藏家郭庆祥告诫收藏者:收藏艺术品最..

    2025-09-18
  • 一文不值破书画摇身变2万

    三分画,七分裱!两幅鲁慕迅早期巨画完全风化、碎裂,一钱不值,经揭裱大师近50天的拼接,每幅画价值迅速飙升至2万元!这种化腐朽为神奇出自原武汉国画院手工装裱师张再义之手。潜江人黄先生和朋友驱车200公里,辗转找到张再义,捧着两幅湖北诗..

    2025-09-18
  • 礼品选择的几点要决

    礼品选择的几点要决礼品的选择要因人因事而异,下面就介绍一下礼品选择的几点要决:a.送礼的对象若经济不宽裕,则礼品选择以实惠为佳。b.送礼的对象若较为富裕,则选择精巧有品位的礼品为佳。c.送给爱人、恋人、情人的礼品则应富有纪念性或是..

    2025-09-04
  • 艺术品收藏要盯住六品

    时下,许多人已经渐渐从关注收藏到参与其中,并开始尝试着将收藏当作个人理财的一种方式。我把我自己在收藏方面的浅显体会总结了一下,提醒刚刚“上道”的朋友们注意一些事情。在私人收藏艺术品方面,我认为应追求以下“六品”:第一是“真品..

    2025-08-27
  • 书画收藏之“藏”的学问

    书画收藏的“收”,主要是解决鉴定问题,多有人谈及,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论及书画收藏之“藏”。作为一个书画收藏者,倘若只知“收”,而不知“藏”,那将功亏一篑。书画属于纸绢类文物,纸绢类有机物的寿命有如俗话所说的“纸寿千年绢八..

    2025-08-27
  • 品味收藏:再创造增添收藏乐趣

    收藏不能满足于“收”和“藏”。作为一个成功的收藏者,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对藏品进行再创造,使收藏活动增添无穷乐趣。诱人的“奇石宴”安徽池州奇石收藏者龙旺路从多年来收集的池州石中精心挑选,根据石头的色、形、纹制作出一桌拥..

    2025-08-27
  • 国画收藏:由来久远 博大精深

    国画在我国是一个由来久远、博大精深的画种,收藏的人也很多。笔者认为收藏国画需要注意3点。初涉国画收藏,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是因为收藏和投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幅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未必能在市场价位上得到相应的体现,只有那些..

    2025-08-27
  • 浅谈宋元绘画的欣赏与收藏

    艺术品收藏,艺术一般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正宗,所谓不是功能性的,这和陶瓷官窑、青铜器、玉雕都不一样,这些在美术史框架中一般被称之为装饰性艺术或者是实用性、功能性艺术。绘画、建筑、雕塑在西方的市场定义中是纯艺术或者是高端艺术..

    2025-08-27
  • 我国书法收藏市场扫描

    人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惊艳登场。北京的“京”字被幻化成一个奔跑的人形印章,中间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出人意料地用毛笔书法的形式写成,书体风格脱胎于古老的敦煌汉简体,古朴稚拙..

    2025-08-27
  • 开放时代的新收藏观 收藏文化性的转变

    收藏的动力来自何方?开放时代需要开放的收藏观:最高境界是为守护人类文明物证推动文化而收藏,其次是审美境界,讲究个人娱乐和修身养性,第三也要充分肯定投资的动力,但唯有投资而无文化,必然也走不远。我认为开放时代的收藏观要用开放的..

    2025-08-27
  • 早期油画收藏:价格与美术史地位不匹配

    “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教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来自明末清初时期姜绍闻的画史着作《无声诗史》中的一段文字,可窥见西洋画作为域外画种进入我国之始初。西画自明代传入,由..

    2025-08-2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