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中,讲究虚笔与实笔的互作用,讲究二者之间如何搭配组合的技巧,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艺术品在对现实世界的原型进行模写时,如何加以选择,何者用实,何者为虚。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把“虚”与“实”的概念和“全”、“粹”联系起来,虚和实的辩证统一在艺术表现里意味着全和粹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要选取生活和自然中“典型化”的部分进入艺术创作,从而在艺术真实的高度上去“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按照这种理解,凡能以实笔的形式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的,必是生活现实中的精粹部分,必是最能表现“全龙”神采的那“一磷半爪”。那么在戏曲舞台上,剔除了生活和自然的纷繁众象之后留下来的又是什么呢?是人的活动。在近乎无物的舞台上,集中突出表现的是人物的一动一静、一颦一笑,与无布景的虚笔相对应的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极度精致。一切舞台活动都因人而在,因人而无。虚笔的艺术生命、其中所藏的万千世界存在的前提是人的存在、主体的关注。同一把椅子摆在台上,由某人来坐,这里就是某人的家;此人下场了,这里又可以是别人的家。现实空间的拆分、重组、放大、缩小,如何在具体的剧情中实现,其根据是人物的活动及抒发感情的需要。观众获得的关于空间物象的感受,是由对剧中人所流露出来的感受、情绪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认同而得来的。戏曲空间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唯心”的存在,实际上只是观众和演员之间的一种共通的心理活动。戏曲舞台舍弃了妨碍表演技艺的真实场景,物的存在让位给人的存在,人物在各种情景中自由地来回穿梭,自由地用各样的舞蹈动作来展现内心的情感,在观众的情感共鸣中完成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在运用虚笔的意义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唯心论调的取得了一定的合理性。
进入戏曲表演的时间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唯心存在”,是经过主体关照的变形之后重新拆分组和而成的。一般来说,在大部分传统戏中,整出戏的事件发展过程遵循的是实际生活中事物运动的线性逻辑,而且还特别注重前因后果之间的联系,讲求头尾完整。这是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感受的写实。而当各种不同调高、节拍的唱段代替正常的语言对白时,戏曲时空中出现了对时间的任意省略、压缩和延长。诗化语句与音乐的结合,打破了生活中原有的语言节奏,把情感因素极大地融入到戏剧语言中。无论是叙事性、对话性还是纯粹抒情性的唱段,时间长短的安排都要受到表情需要的制约。情绪激动、感情热烈、气氛紧张,则运用快节奏的曲牌或板式;反之则可以放慢节奏,用数节拍的拖腔来充分舒展词句中所容纳的情感。同时,整体的戏剧动作也与之配合,随之作出相应的变化。陌生的观众常常会发现戏曲中的一种奇特情景:在两人或多人的对话情境中,当其中一人开始大段的演唱时,其他角色似乎突然间迟钝起来,甚至干脆木然不动,直到唱段或者一个乐句结束时才做出相应的反应。其实这就是适应表情需要而出现的时间延长,原有的事物运动频率被降低,戏剧动作自然就变得慢条斯理起来了。以京剧《锁麟囊?团圆》一折为例,主人公薛湘灵经历一番波折后与一家人团聚时,有一段西皮二六“换珠衫依旧是富贵容样”的唱段。西皮调一般适用于喜悦或较为激动的情绪,二六板的节奏明快而又不急促,与唱词相配合,恰当的传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当薛湘灵分别唱到“猛抬头见老娘笑脸相向”、“见我儿不由我喜笑非常”、“望官人休怪我做事荒唐”时,她的母亲、儿子、丈夫及家人丫环分别依次走上前来与她相见;其他人则在原地不动,主人家卢员外夫妇干脆转身背对观众,虽然身在台上,却在一转之间暂时从“镜头”前消失,给主角的前台表演让位。一家人劫后余生、悲喜交加的生活场景,在这里被拆分成多个小的时间段落,人物瞬间积聚的心理体验得到了较长时间段落的描述。再比如京剧中“叹五更”一类的唱段,表现主人公的彻夜未眠,人物在漫漫长夜中的复杂心理感受集中到几分钟、十几分钟的唱段和表演中,时间进程被浓缩。和空间的变换组合一样,是否用实写的手法来表现时间的线性过程,取决于人物的主观感受。在这里,时间步伐的转换以抒情需要为根据,时间进程是客观物质的运动状态,更是主体对事物运动节律的心理反应、主观把握。
古人论诗曰:“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乎实。有实用而害于诗者,有虚用而无害于诗者。”(明谢榛《四溟诗话》)这一虚实关系论同样也适用于戏曲舞台。虚拟手法首先要做到“象”,喂鸡如同真鸡在,上马如同真马在;然后还要进一步要求灵动、神采,否则“泥乎实”、限于“象”则不为艺术。舞台空间和时间的处理中如果过多“实用”,反而妨碍表演,“害于艺”;多用虚笔,则更有益于达到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
戏曲科诨与民族心理
科诨,又称“插科打诨”,是戏曲创作、演出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科诨利用滑稽的语言、动作,把它们穿插于剧情的发展之中,成为古典戏曲构建喜剧性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科诨是一种民族形式,是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的..
2025-07-10
-
戏曲结构的美学价值
艺术结构指的是作家、艺术家根据他对生活的认识,按照艺术形象和主题的要求,对生活材料、人物、事件进行和谐的组合和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结构就没有艺术品的存在。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就是把戏曲结构放在戏曲创作的首要地..
2025-07-10
-
戏曲表演魅力初探
表演艺术与其它艺术的重要区别在于创作材料是演员自身。虽然从舞台戏剧来讲,需要音乐、服装、道具以及舞美、灯光、效果多种物质、技术的配合,但主要的是演员的表演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戏剧“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理论是正确的,尤其是“..
2025-07-10
-
关于少儿戏曲的几点思考
从少儿抓起,让戏曲艺术在少儿时期就打上深深的烙印,这是戏曲发展的最基本的策略。一个人的教育是从少儿开始的,就像四季之春,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从小给少年儿童注入戏曲艺术的细胞,多开展一些少儿戏曲活动,培养戏曲兴趣,拉近与戏曲的距..
2025-07-10
-
戏曲生存之我见
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会看到:历史上,许多文学体裁都有一个兴衰过程,比如汉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每一文学体裁的兴盛都有其必然的原因,而巅峰过后的衰落也有其必然的原因。这是历史的规律、艺术的规律。在某种文学体裁衰落后,倘要..
2025-07-10
-
今天我们该怎样演唱戏曲
去年9月在浙江海宁召开的“新世纪戏曲论坛”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走向经典,走向民间”。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天的民间已经和以前产生戏曲的民间大相径庭,而且民间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下的农村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它已经城市..
2025-07-10
-
-
-
-
戏曲呼吸要领规则
(六)呼吸和挡气保持有关。还有一个问题要讲,就是我们在唱的时候,不但不能在主观上拼命地把气往外送,需要挡气。这还不够,还须要在呼气发声时,保持一种吸气的感觉。这比挡气更积极,不是消极地挡而是往回赶。这是因为人的呼吸是由两组肌肉..
2025-05-31
-
戏曲时空中的虚笔与实笔 之一
关于“虚实”这对美学范畴的讨论,常见于中国古代的画论中。谈到虚实用笔,通常是指一种艺术手段,及这种手段所带来的相关艺术效果。画家们首先关注的是,在这样一块有限的二维平面内,那些构成艺术品的材料之间如何搭配组合,即艺术家如何处..
2025-05-30
-
戏曲时空中的虚笔与实笔 之二
因为舞台布景的空白化,它不特别地指定剧中人活动的空间范围。道具的符号化使它们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流动性,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和演员一样上上下下地活动。无布景的虚笔不指定任何地方,也就可以是任何地方。因此在一小块特定的舞台上,便出现..
2025-05-30
-
-
-
-
-
戏曲中花脸的来龙去脉
在中国戏由中,将角色分为若干类型,名为行当。“净”是出现较早的行当。元人杂剧里就有“净”行,但与现在京剧中的“净”行有很大差异。元人杂剧里的主要角色,是不由“净”来扮演的。如《李逵负荆》杂剧中的李逵就由“末”扮,而在京剧里,..
2025-02-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