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在浙江海宁召开的“新世纪戏曲论坛”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走向经典,走向民间”。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天的民间已经和以前产生戏曲的民间大相径庭,而且民间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下的农村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它已经城市边缘化,而城市的平民也因经济收入的差别快速分化为不同的层次。无论农村的人还是城市的人,他们都会由自己的经济条件、文化情趣和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文化消费。
这使我想到戏曲如何走向民间的问题。我们能否以新的表演手法去演绎经典戏曲唱段,让传统剧和新编传统剧获得新的生命力。这一点可以从流行歌曲的翻唱经典老歌手法上找到佐证。当下风行的刀郎演唱的不正是现在40岁以上的人曾经喜爱的经典歌曲吗?可这些老歌经刀郎时尚化的翻唱,不仅曾经熟悉和喜爱这些歌的老一辈重新喜欢上它,而且现在40岁以下甚至更小的青年们也都在哼唱这些歌。可以看到,刀郎的翻唱经典老歌,已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感觉,是在生活中变化了的一种审美情趣。再回到戏曲上来,时下我们的戏曲爱好者的中坚力量的中年观众,既不愿听老的(感觉太俗又太陈旧),又不愿去听戏曲之外新的东西(感受时尚时一下子无法接受),那么借鉴刀郎翻唱经典老歌的做法,改编好传统戏,即在不会太多地走出传统范围的前提下,寻找更符合当代社会、更自然、更本色也更流行的方式,去演绎戏曲经典,或许是戏曲回归民间的一种好的尝试。在戏曲走向现代化的变革中,我们应当丢弃传统中那种浓烈的教化,那种陈旧的演绎故事的方式,完全可以采取轻松的节奏去重现历史的悲欢离合。这不是对历史的亵渎和对戏曲的恶作剧,而是因为传播经典的民间已经起了质的变化,受众主体的思想感情与产生于旧时代的戏曲经典的内容和思想相隔太远,能够让今天的观众在娱乐中了解过去的历史就很好了。假若这种尝试能够成立,即是对戏曲经典的继承与发扬。
时尚化地演唱戏曲经典,是对传统规范的一种叛逆。今天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在改编传统戏曲的时候,要注重去增加当代的民间语言,特别是流行于民众的口传杂语。增加了流行的生活口传杂语,会使舞台的对白自然滋长一种语言的张力,这是当代人能够接受和所需要的。当年王国维在作《宋元戏曲考》时,对衬词俚语格外看重。这种社会流行的民间的口传杂语,其实也是一种当代的民间文学,运用得好,会起到文学的戏剧效果。而且,社会流行的民间口传杂语既没有作秀的瑕疵,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训示之态,反而会使剧本更加平民化,更加民间化。王国维先生1912年写的《宋元戏曲考》只在二三个月内完成,但对中国戏曲的理解是他积数年心血而成就的。他认为南戏与元剧的共同点均在于其文章之自然,即最自然之文字。而这自然,也就是我们今日所言的相对官方和宗教的民间。民间的语言最生动自然,最有生命的活力。当代民间语言进入到戏曲中去,戏曲就具有了现代性。说到戏曲经典,其实,经典便是民间的过去时,虽然在当时只是民间的狂欢文化,但日后经过历史的呵护与浇铸,便成为了今天的戏曲经典。也就是说,经典植根于民间,民间孕育了经典。今天流行的时尚的,将来就可能变为经典。产生于民间的中国戏曲,如今许多成为经典,人们反而对它不了解了。
所以中国戏曲回归民间,就在于当代的中国戏曲要具备当代民间形态与当代民间样本的同时,重新拥有众多戏曲的拥戴者和痴迷者。这也才是中国当代戏曲的活力所在。
经典与传统是历史的符号,也更是一条流动着的历史长河,当每个时代都为它注入了鲜灵的活水,它的生命才会永盛不衰,它的艺术才会在创新与变化中延绵不息。借鉴流行歌曲时尚化翻唱戏曲经典的方法,大力融入民间流行杂语增强戏曲剧本的时代性、文学性与民间性,这也许就是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经典的传统戏曲的一个可行途径。
科诨,又称“插科打诨”,是戏曲创作、演出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科诨利用滑稽的语言、动作,把它们穿插于剧情的发展之中,成为古典戏曲构建喜剧性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科诨是一种民族形式,是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的..
2025-07-10艺术结构指的是作家、艺术家根据他对生活的认识,按照艺术形象和主题的要求,对生活材料、人物、事件进行和谐的组合和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结构就没有艺术品的存在。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就是把戏曲结构放在戏曲创作的首要地..
2025-07-10表演艺术与其它艺术的重要区别在于创作材料是演员自身。虽然从舞台戏剧来讲,需要音乐、服装、道具以及舞美、灯光、效果多种物质、技术的配合,但主要的是演员的表演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戏剧“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理论是正确的,尤其是“..
2025-07-10从少儿抓起,让戏曲艺术在少儿时期就打上深深的烙印,这是戏曲发展的最基本的策略。一个人的教育是从少儿开始的,就像四季之春,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从小给少年儿童注入戏曲艺术的细胞,多开展一些少儿戏曲活动,培养戏曲兴趣,拉近与戏曲的距..
2025-07-10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会看到:历史上,许多文学体裁都有一个兴衰过程,比如汉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每一文学体裁的兴盛都有其必然的原因,而巅峰过后的衰落也有其必然的原因。这是历史的规律、艺术的规律。在某种文学体裁衰落后,倘要..
2025-07-10(六)呼吸和挡气保持有关。还有一个问题要讲,就是我们在唱的时候,不但不能在主观上拼命地把气往外送,需要挡气。这还不够,还须要在呼气发声时,保持一种吸气的感觉。这比挡气更积极,不是消极地挡而是往回赶。这是因为人的呼吸是由两组肌肉..
2025-05-31关于“虚实”这对美学范畴的讨论,常见于中国古代的画论中。谈到虚实用笔,通常是指一种艺术手段,及这种手段所带来的相关艺术效果。画家们首先关注的是,在这样一块有限的二维平面内,那些构成艺术品的材料之间如何搭配组合,即艺术家如何处..
2025-05-30因为舞台布景的空白化,它不特别地指定剧中人活动的空间范围。道具的符号化使它们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流动性,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和演员一样上上下下地活动。无布景的虚笔不指定任何地方,也就可以是任何地方。因此在一小块特定的舞台上,便出现..
2025-05-30在绘画中,讲究虚笔与实笔的互作用,讲究二者之间如何搭配组合的技巧,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艺术品在对现实世界的原型进行模写时,如何加以选择,何者用实,何者为虚。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把“虚”与“实”..
2025-05-30在中国戏由中,将角色分为若干类型,名为行当。“净”是出现较早的行当。元人杂剧里就有“净”行,但与现在京剧中的“净”行有很大差异。元人杂剧里的主要角色,是不由“净”来扮演的。如《李逵负荆》杂剧中的李逵就由“末”扮,而在京剧里,..
2025-02-17戏剧梅花奖得主、莆仙戏优秀旦角演员王少媛不久前辞职,离团时字字哽咽:“为了生存,我常年奔波草台。如今年龄愈增,身体愈差,后半辈子生活没有保障,只能另谋生路。”山西晋城市艺校连续几年没法给戏曲专业开课。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2024-09-0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