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官府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江南各省强姓望族宗祠遍及天下。祠堂建筑与乡里的书院、文会、社屋等组成宗族祭祀社交娱乐的活动中心。而戏楼又是祠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无台不祠”的说法。
◆江西省
弋阳县弯里西李村祠堂台其特点是:进祠堂大门即为戏楼台底,两旁木柱以鼓形红石为基,两两相对,延伸到台口。台底用木柱支撑形成架空的台基。台前有石柱四根,八角石基,为戏楼的方柱。台基高1.9米,正面用红石砌成,左侧有石级,可上戏台。戏台宽14米,深7.8米;台中有屏风隔板,其前方两侧为上下场门,各宽14米,形成凹字形的空地,是乐队演奏之地。上下场门两侧有副台,以板相隔,也有门。整个建筑具有明代风格。上饶县应家龚氏叙千祠堂台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代搬迁到村口安沅庙前。戏楼周围筑起了高墙,墙端呈五岳朝天型。其他形制同于弋阳李村戏台,至今保存完好。
婺源县阳春戏台在婺源县方家宗祠内。戏台与祠堂的享厅相对,中可容纳四五百人的露天场所。台屋系大木椎卯组合建筑。戏台前后以板相隔,上下场设八门,正面四门为出将入相;两侧四门为演武戏用。台的怎正面梁枋上雕有戏剧人物,四壁装绘华丽。
瑞昌县大德山刘家祠堂台戏台建于明末,在祠堂的最低处,为砖木结构。台口周围有半米高的栏杆。两旁的厢房比正台高出两至三级台阶,专为乐队而置。
广丰县龙溪祝氏祠堂戏楼戏楼为歇山式双层翘角飞檐,梁柱花纹木雕精细,台前一对石狮戏球,台中隔板屏风设“神壁”。台上有对联:“一样楼台可家可国可天下;几个子弟能文能武能鬼神。”
广昌县赤水张家祠堂戏楼戏楼坐南朝北,建于祠堂进门处。戏台离地四米,台前两根大的石柱和台口进深一米处的两根中柱既为台柱也作顶柱。台口下沿栏板也是台下前厅的横梁。台口前面设一高35厘米的横木栏杆。由于戏楼很高,又在其前面建与它等高的避雨观戏楼正面看台宽5米,深四米;两侧看楼长7米,宽25米。中间为观戏庭院,供外姓几下人观戏。
修水县全丰余家祠堂戏楼戏楼结构如“山”字形,台沿雕花横梁上有三块条状戏文图案,中间是《天官赐福》右为《辕门斩子》,左为《梨花斩子》,雕刻精细。两侧酒楼紧连副台,直通大厅。
乐平县镇桥浒崦戏楼清同治十二年建,位于祠堂的对面,外围筑墙,戏楼左侧开小门,供平时出入。它是座南北向三叠檐古楼阁式晴雨双面楼。重檐翘角,屋脊中央立一大彩釉瓷瓶,中插铁叉,瓶颈以四根铁练系住屋檐四角,檐下挂铁马风铃。台基高2米,台高14米,宽25米,进深12米,正中以木质雕花屏风将戏台前后隔开,成为相互倚靠的晴雨两用楼。“晴台”面北朝外,是全台的主体,台下场地空阔,供晴天看戏,可纳千人。台上的屏风是晴台和雨台的共用后壁,左右各有一马门通往两侧厢房,厢房之间也相通。“雨台”与祠堂相对,中隔一天井,两侧厢房对称,形成“回”形。祠堂和厢房供雨天看戏。戏楼全是木结构,台柱穿过台板直通底层,如遇贵宾,台底的小门可关闭,拆去中间的台板,形成大的通道,可直接进入祠堂。
[page]玉山县官溪胡氏祠堂戏楼戏台建于大门的背后,与祠庙融为一体,形同楼阁。台面离地二米,台的梁柱上雕满人物图像;台前沿一排红色低矮栏杆将台面围住;中间有一大屏风。后台比前台稍高,与酒楼相通,衔接中堂。戏台左右为“报功”“泽德”两栋廊房。巍峨高耸。
江西乐平县涌山敦本堂戏楼坐落在乐平县涌山乡东溪村朱氏宗祠“敦本堂”内。建于清代。祠堂为八字门楼,两边砖墙上刻有戏文石雕;戏台背门而立,有二米宽的通道往前台。戏台屋顶为重檐卷棚式,翘角短拙;台口四根圆木大柱,横梁上有浮雕人物,整个戏楼显得古色古香。
鹰潭孔家祠堂台坐落在信江岸边的一座红石山旁,由下往上沿坡而建。整个祠庙有圆柱一百多根,共三重建筑,头重为戏台。戏台离大门四米,为砖木结构,前宽后窄。二重为风雨亭,是族长及男性族人看戏的地方,亭和台两旁有楼相连,是家眷和儿童看戏的地方。
◆浙江省
浙江衢县兰氏宗祠戏台是少数民族畲族兰姓祠堂戏台,建于明崇祯时期,后经重新修缮。该戏台以建筑雕饰构件繁多而闻名。
诸暨边村祠堂戏台清代建筑。祠堂由戏台、看楼、正厅、后厅四个部分组成。戏台与后厅顶棚建有雕刻精美的图案,整个结构前后呼应,富丽华美。台前设等距石狮,共六具,起栏杆的作用。
龙游杨氏宗祠戏台戏台设在前厅,分三部分:中间为通道,演出时需搭上台板;左右各为柜形台基。演区无台顶,台前是一天井。整个戏台有24根木柱支撑台板,前后柱头雕有莲座花草等纹饰。
龙游东陵侯府戏台即邵氏宗祠。戏台为长方形,前后都有天井。整个台架有了十二根木柱支撑,其中四周台沿有十根木柱。大门两侧是厢房。
◆福建省
周宁县郑氏宗祠戏台宗祠由正殿和戏台两部分,戏台面向正殿。台前设四柱,两根半柱在中,两根全柱在旁,支撑单檐悬山屋顶;台后也设四柱,内两柱之间有屏风分割前后台,台右边连接看楼处搭一平台,为乐队用。◆湖南省
溆浦贺家祠堂戏台戏台为两层砖木结构,背倚祠门。戏台宽大,下层高近八尺,副楼及两厢观剧楼,均有板梯上达。
芷江唐家祠堂戏楼单檐歇山式建筑。内外八柱,两边有观剧楼。
◆天津
李纯祠堂戏楼民国江西督军李纯祠堂建筑的一部分,戏台为伸出式,台口有护栏,台两侧为台阶。
流落美国72年最终回归的骑犼观音铜像。 一尊罕见的明代早期骑犼观音铜像,在流落美国72年后,终于回到祖国,在苏州太湖西山岛找到了其归宿——苏州观音寺。据国内著名文物及考古专家介绍,这尊骑犼观音铜像为青铜制造的等身法像,距今已有600..
2025-09-15基诺族挎包几乎就是基诺族服饰的缩影,其色彩和图纹,汇集了基诺服饰的主要特征。自织的棉麻条纹底布,是基诺族男女衣装的主要原料,它们自然也被用於挎包的缝制上。简捷的做法,是将约一尺宽的腰织土布,裁成几块,长的那块对折成条,做挎包..
2025-09-12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内部差别较大,彼此不相沟通,但都是属于多音节的没有声调的黏着语,现尚有语言15种,在聚居区和家庭等不同范围内使用,大体可分泰雅、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普遍兼通汉语文。民..
2025-09-01白居寺壁画弥勒下生经变(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白居寺的壁画艺术,主要保存在措钦大殿和白居塔之中,位于措钦大殿后山上的仁定扎仓也保留有一些壁画。从时间上看,措钦大殿内的壁画,比白居塔内的壁画相对要早。1、措钦大殿壁画措钦大殿..
2025-08-24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有两面,即公鼓和母鼓。公鼓大些,母鼓稍小。鼓身用坚硬而不易开裂的圆敲击太阳鼓,喜庆丰收木凿成,呈圆柱形,长约1米,直径约50-70厘米不等。两头均用方形木钉钉住牛皮为鼓面,两端鼓身四周..
2025-08-21很早就听说佤族的银饰品非常奇特,耳环大得出奇夸张,大得让人不敢相信。不久前,我慕名来到孟连县的富岩乡,终于见识到了这样的大耳环。 富岩佤族妇女的耳环,以纯银打制而成。大小不同,造型各异。有的似缩小了的象脚木鼓,直径3至4厘米,..
2025-07-29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