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的功能和形式

2025-07-08 08:11历史文化

一、道教音乐的功能

道教音乐的作用从宗教角度来看,在于宣扬教义,澡雪精神,使人净化,使人豁达;从实践的角度来观察,道教音乐的功能在于敬神和娱人。

敬神

道教音乐的内涵、精神、韵味和道教教义、教规、宗教思想是相一致的。道教道教音乐是出于对道教诸神的崇敬,对道教教义的崇信,对道教教规的崇尚而产生的,因而,道教音乐多追求庄重、肃穆的情调,表达与道教思想相一致的风格,以配合宗教仪式特定氛围的需要。围绕道教仪式「请神→礼神→谢神」的固有程序,道教音乐有赞美「三清」、诸神的颂歌;有表现神仙应召而来的飘拂飞翔之声;有表现镇邪避魔的庄严威武之曲;有表现仙境佳所的云乐之歌等。敬神可以说是道教音乐的核心和主旨。

娱人

道教仪式除了面对各界神灵,也面向于一般的俗民百姓,道教音乐从功能意义上亦带有娱人的作用,如武当山道士们演奏的具有娱乐性的「耍曲」;在苏州、无锡一带道士们表演的类似杂耍性质的「飞钹」等等,就是供斋醮道场上的一般民众欣赏的,目的是唤起参与者对宗教的体会,提高他们参与仪式的兴趣。

音乐作为广意「声音」的含意,其在仪式中具有的功能意义,是每一个道士入道之时就心领神会的。仪式过程中,道人们非常清楚音乐于功能上的主次之分:与经文内容联系在一起的音乐(即声乐诵唱经文的部分),在仪式中的作用是主要的;而经文之外的器乐演奏,则居次要地位,只起作烘托道场气氛,调节道场情绪的作用。因此,武当山道士们称带有娱乐性的器乐为「耍曲」;在苏州、无锡一带则可见到道士表演「飞钹」等等。

从功能形式上看,音乐的功能在仪式中又表现为隐伏功能和外显功能两种类型。

道教仪式中,有「内斋」和「外斋」之分。据《金箓大斋启盟仪》:「内斋者,恬淡寂寞,与道翱翔。昔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盖此类也」,「外斋者,登坛步虚,烧香忏谢,即古人祷祈之余意也。」可见,「内斋」是含有一种静意的仪,「外斋」则是含有一种动意的仪。在仪式行为之中,像念经礼忏,其动作程度不大,可以认为是「内斋」含意,而登坛拜表、步虚穿花、召请散花等均可以视作「外斋」含意。此处我们所说的音乐之隐伏功能和外显功能,与「内斋」和「外斋」是相对应的,亦即,音乐的隐伏功能作用于仪式的「内斋」,音乐的外显功能作用于仪式的「外斋」。

音乐的隐伏功能是依附于经文而存在的,其功能的引导动机也自然来自于经文所赋予的内容。经文出现甚么内容,法事随之便会有相应的情节。而不同的经文选用何种音乐?被选用的音乐在仪式中起何种功能作用?这是局外人难以得知其详的。

相对于隐伏功能而言,音乐的外显功能则易于外观者所理解。事实上,这一外显功能也正是针对参与道坛的信众和百姓而发生的,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以音乐这一形式吸引百姓,提高他们参与仪式的兴趣。

 二、道教音乐分类及形式

道教音乐分为由人声唱诵的「声乐」和由乐器、法器演奏的「器乐」两种形式。道教内部对上述两种形式有自己的惯有称谓,称声乐形式为「韵」、「韵腔」、「韵子」等;称器乐形式为「曲牌」、「牌子」等。在以上两种形式中,因各自的运用场合和接受对象不同,声乐部分又有「阴韵」、「阳韵」,器乐部分有「正曲」、「耍曲」之分。阴韵是用于外坛斋醮的韵腔,多在「赈济」、「放施食」等度幽荐亡的阴事道场中使用。阳韵是用于内坛祀典仪式中的韵腔,一般在殿堂内部唱诵,多在「朝圣拜斗」、「祈让祝福」等阳事道场中使用。正曲主要用于内坛阳事太平斋醮科仪及外坛阴事荐亡斋醮科仪程序进行的中间,在转坛之际演奏。耍曲是吸收民间音乐发展变化而形成的曲牌,主要在为俗民百姓做道场时于开坛之前和收坛之后演奏,带有很强的娱乐性质。

韵腔

韵腔形式有独唱、齐唱、散板式吟唱等,体裁包括「颂」、「赞」、「步虚」、「偈」等格式。颂、赞、步虚和偈,单一使用时,它是结构短小的分上下句式或起承转合的四句式歌曲;若将某一曲调配上若干段不同的经文,便可构成大型的更复杂的曲式结构,运用这种一腔多用的组合变化手法,与经文念白、诵经、禹步等合用在法事中,根据法事情节需要,组合串联各种颂、赞、步虚、偈等道曲,形成既有着千变万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声乐唱诵形式。器乐形式中所使用的乐器,不同的宫观和不同的流派有所不同。正一道所使用的乐器丰富,吹、拉、弹、打乐器俱全,演奏技法较为高超。全真道所用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法器),部分宫观加有少许管弦乐器,演奏形式较为单一,主要用作渲染道场气氛,及为唱诵韵腔伴奏。

声乐

声乐,是指道人们用人声咏唱或念诵经韵的一种音乐形式。根据经韵的音乐形态和道人唱诵的方法,又有「咏唱式」、「念唱式」、「吟唱式」、「朗诵式」等不同形式。

咏唱式是一种歌唱性很强的经韵唱诵方式。这种唱诵法具有细腻悠扬、抒情表意的特点。运用这种唱诵法唱诵的韵腔最多,韵腔的旋律性最强。各种「韵」(如《澄清韵》、《幽冥韵》、《悲叹韵》)、「赞」(如《大赞》、《小赞》、《中堂赞》)、「引」(如《幽魂引》、《梅花引》、《小救苦引》、《大救苦引》)、「偈」(如《大偈子》、《小偈子》、《刀兵偈子》)以及《步虚》、《吊挂》等等,都是运用这种唱法咏唱的。此种唱法,往往有法器和笙管笛萧及弹拨拉弦等乐器进行伴奏。

念唱式的声乐形态,音乐起伏曲折不大,音调平稳规整,是一种似念似唱的形态,旋律精简,少拖腔,呈公式化有规律性的上下句式结构。这种唱法多在道士每天早晚课中所诵习的诸尊神、真仙之训诫文诰的「宝诰腔」的唱诵中。该唱法的形式是由于宝诰腔的腔体结构和腔调旋律特征所决定的。宝诰腔旋律简练,不用衬字、衬词,没有拖腔,上下句结构规整。

吟诵式是专用于诵念咒语而形成的声乐形态。这种诵念唱法,韵腔旋律性较弱,以近语言性音调沿着五声音阶的框架,一字一音,在较狭窄的音域内展开,句未结尾落音趋规范化,可细分为「有节拍」的吟诵和「无节拍」的吟诵,上下两句无限反复,直至将咒语念诵完毕。这种韵腔形式,有道士称之为「棒棒经」。

朗诵式是唱中夹说白的声乐形态。这一唱诵法是一种按照自然语言声调而略为戏剧化了的经韵音乐,韵曲的旋律材料基本上集中在几个音上,通常表现为,在一段或几段经韵唱完后,插入一段有一定韵律的经文道白或咒语,然后再接唱经韵。

「阴韵」为用于外坛斋醮的「韵腔」,多在「赈济」、「放施食(焰口)」等户外或在斋主家中举行的科范仪式中唱诵。其接受的对象包括信众和看斋的一般民众。

「阳韵」为用于内坛祀典仪式中的「韵腔」,一般在殿堂内部唱诵,其接受对象主要是持修道教徒及天灵地祇和各界神明。

器乐

器乐是指用乐器或法器演奏的道教曲牌音乐。曲牌音乐主要运用于纪念法事与斋醮法事之中。在这二类法事科仪中,道教法师除讽经、咏唱各类韵腔外,还有画符、念咒、禹步、掐诀等宗教科仪内容,为了用来配合法师行法时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踏罡步斗、降妖捉鬼的各种宗教动作,需要演奏器乐曲牌。器乐曲分为正曲、耍曲及法器牌子三类。

正曲是由乐器或法器演奏的器乐曲。主要用于内坛阳事太平斋醮科仪及外坛阴事荐亡斋醮科仪程序进行的中间,在转坛之际演奏。耍曲的曲牌是吸收民间音乐发展变化而成,主要用于为俗民做道场,在开坛之前和收坛之后演奏,带有很强的娱乐性质。

法器牌子在道教音乐中虽为数不多,但地位却十分重要,在咏唱韵腔时,有时丝弦、吹管等伴奏乐器可以略去不用,然而法器是必不可少的。法器是道教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显示法力的一种象征性器物。宫观中的法器平时皆陈列于法坛的法器架上。通常用的法器有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敬祖师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勅令牌、天蓬尺、镇坛木;另一类为各种打击法器,常用的有大铙、小铙、大镲、小镲、铛子、手铃、大小木鱼、大鼓、小鼓、大铁磬、大铜磬、小铜磬。道教科仪音乐中所使用的法器,主要是打击法器。法器牌子又分为铙镲牌子与铛镲牌子两类。演奏铙镲牌子之用的法器是大铙、小铙、大镲以及大、小木鱼、大、小鼓和大、小磬;演奏铛镲牌子使用的法器是小镲、铛子、手铃以及大、小木鱼、大、小鼓和大小磬。铙镲牌子常作为各类法事科范仪式程序的转换、连接而单独演奏;同时还在各类韵腔、器乐曲牌的演唱、演奏中作为引子、尾声、间奏使用。铛镲牌子则常作为韵腔、器乐曲牌的伴奏法器,起到击拍数板、烘托宗教气氛的作用。

(作者系香港道乐团团长)

  • 京剧音乐和声腔术语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05-31
  • 佛教音乐也是一种修行法门

    佛教称八万四千法门,只要能慈悲济世,利乐有情,解脱生死之苦海,皆是方便。佛教音乐在普度众生方面,有着众多的优势。佛教从印度流传到中国,最古宣传弘扬的方法,只是翻译佛经。后来,聪明的古德觉得只是靠佛经的翻译流通,不能够使佛教在..

    2025-05-28
  • 六爻卦体结构与功能

    导读《火珠林》开宗明义即说:「易中明义,四营成易,八卦为体;三才变化,六爻为义。」四营即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2025-05-21
  • “禁欲”非但不能养生,反而会造成男性功能失常!

    要了解房中术,首先要初步了解欲望,欲望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想要的意思,没得到才想要,才有欲望,或者得到了但是没..

    2025-05-19
  • 独特的佛教音乐——梵呗

    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佛曲、佛乐等,是佛教徒在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歌咏的曲调。它是摹仿古印度的梵腔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的。相传我国最早创作梵呗的是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他尝游鱼山(一作渔山,今山东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

    2025-05-08
  • 郑州道教经幢

    现存郑州市博物馆。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因刻有道教经典而得名。唐会昌六年(846)正月十五日刻立。该幢初立何处不详,后立郑州开元寺。青灰石质,8棱柱状。底座及顶盖已失,高1.6米,面宽0.225米。从第1面起至第7面止,各面上..

    2025-05-08
  • 道教建筑与园林

    大多数道教官观建于山林间,一些建于城市的大宫观,除建有神殿和生活用房外,也有园林建筑。道教官观的园林建筑因地域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相同,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以人造景观为主,例如北京白云观的小蓬莱,在人造的山林中建有亭、台、..

    2025-05-08
  • 道教宫观建筑结构

    多数道教宫观的建筑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即以木架为骨干,墙壁用砖砌,用瓦盖屋顶,而墙壁隔扇仅作为内外间隔之用,不负屋顶重量。这种木架结构是在柱顶架梁,再于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亡一层梁上立脊瓜柱,搭成一个木构架。在两组构架之..

    2025-05-08
  • 女书源于道教符文

    湖南省永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永州市女书书法家协会主席周进隆,历时11年潜心研究,日前对女书起源提出了全新观点,认为“女书由道教符文改造扩展而成”。目前关于女书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女红图案变女字说、女书起源甲骨文说、古..

    2025-05-08
  • 佛教音乐的类型及其在修行中的价值讲座举行

    田洪刚居士作《佛教音乐的基本类型及其在修行实践中的价值》专题讲座应西安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邀请,终南山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田洪刚居士于2010年8月29日下午在雁塔论坛为大众作《佛教音乐的基本类型及其在修..

    2025-05-08
  • 道教上清派与晚唐游仙诗

    上清派是以奉持《上清大洞真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的道教流派。这一道派始创于东晋中叶,到南朝由陶弘景最后完成。因陶弘景在茅山筑馆修道,搜集遗经,传授弟子,故上清派又称茅山派。上清派在方术上的明显特点,是把符录禁咒和烧炼金丹转移到..

    2025-05-08
  • 佛教音乐的发展

    佛教音乐源于印度。公元前后,天竺的佛教音乐甚盛。后随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当时称为梵呗。慧皎的《高僧传》云:“天竺方俗,凡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义争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云:“初出家者……..

    2025-04-18
  • 中国佛教音乐

    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法华经·方便品》云:“歌呗颂佛德,乃至一音,皆已成佛道。”形式有声乐和器乐等多种。声乐主要有:1、独唱,由维那担任;2、领唱和齐唱结合,即..

    2025-04-18
  • 世界佛教音乐介绍

    佛教音乐指佛教之发展过程中,由各地区或各民族佛教徒所发展出来的音乐。玆依国家或地区,分别略述如次:(1)印度:释迦在世时,严格禁止佛弟子接触歌舞乐曲。不过,仍鼓励弟子们将经典中特定的文句加上曲调唱诵。因此当时并未完全否定音乐,且..

    2025-04-18
  • 佛事音乐的种类

    佛教音乐通常分为佛事音乐和以佛教题材为主题的或由佛事音乐改编的通俗音乐。这里仅介绍佛事音乐的种类:1.朝暮课诵:每天早、晚两次,其形式与程序基本相同,内容各异。早课的内容与程序为: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每月..

    2025-04-18
  • 三清神韵•和暖中华道教新春祈福音乐会将举行

    为展示道教音乐文化的魅力、庆祝北京道教音乐团成立,由北京市道教协会主办的“三清神韵•和暖中华——新春祈福音乐会暨北京道教音乐团成立庆典”,将于1月23日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据介绍,此次道教新春祈福音乐会由韵和弦清、玄门清韵、玉..

    2025-04-18
  • 山东道教书画展在济南举办

    10月29日,由山东省道教协会主办的山东道教书画展在山东省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为期三天,以“和谐社会,尊道贵德”为主题,汇聚了各地市道协、宫观选拔推荐的90余位道教人士的211幅书画作品。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道教文化..

    2025-04-17
  • 青岛崂山发现“北斗七星阵图”道教石刻

    山东青岛的崂山风景区管理局30日透露,近日,在崂山仰口游览区发现刻有“北斗七星阵图”的石刻,据专家估测,该石刻或刻于唐宋年间。该“北斗七星阵图”刻于崂山仰口游览区太平宫西侧的“犹龙洞”上方的“混元石”上。据传说记载“全真七子”..

    2025-03-29
  • 地脉人文孕育的清水道教音乐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并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发展起来的宗教。道教音乐是道教在其所有斋蘸科仪中,为敬天尊神、祈福迎祥,祭祖安魂、超度亡灵,驱鬼降妖、禳灾避祸等诸多的法事、道场活动而配合诵经讲法、踏罡布斗仪程所使用的宗教音乐。道教音..

    2025-03-29
  • 佛教音乐介绍

    传统佛教音乐称为“梵呗”,起源于佛陀时代。在古印度吠陀时代即盛行歌咏偈颂,属于五明中的声明,佛教亦采用此法赞咏、歌颂佛德,称为“声呗”。佛经中提到歌乐赞咏之处极多,如《阿弥陀经》所叙述的极乐世界,充满乐音:“彼佛国土,常作天..

    2025-03-29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