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最后的鹰猎人 哈萨克族驯鹰狩猎

2025-07-17 09:01历史文化

驯鹰狩猎的历史源自于公元8世纪左右,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金雕的捕捉、驯养、在狩猎中使用都有一套古老而严格的传统。今天的哈萨克族鹰猎人仍在遵循这套传统并将它延续下去。

在哈萨克族的传说里,金雕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不论捕食或飞行,金雕永远是蓝天中终极的猎手。

新疆富蕴县吐尔洪乡阔协萨依村哈萨克族牧民哈德力别克·马尔丹从父亲那里继承了驯雕的技艺,尽管冬日的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哈德力别克·马尔丹依然坚持托着自己的金雕在野外训练,传承着这项本民族古老的驯雕传统。

我国的哈萨克民族以其训雕绝技享誉中外,是世界上仅存能够坐在马背上使用金雕狩猎的民族。在新疆清河县的山区中,他们正在马背上展开捕猎角逐。猎人手中的金雕正展开翅膀,小试身手。

这次捕猎竞赛,是由当地捕猎协会组织进行的。旨在保护我国少数名族的传统习俗,并传承哈萨克族人狩猎实践技能。图中的猎手们策马奔驰,手中的金雕也正展翅欲飞。

金雕的主要作用,是在猎人追踪猎物的过程中协助追捕。它们的最高飞行时速可达200千米每小时。

洁白的雪地上,哈萨克族人的马蹄留下清晰的痕迹,湛蓝的天空上,他们手中的金雕画下雄傲的身影,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竞赛更赏心悦目的呢?竞赛中,输赢并不重要,猎手们前来是为了展示自己金雕的力量,和传统的狩猎技巧。

驯鹰狩猎的历史源自于公元8世纪左右,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金雕的捕捉、驯养、在狩猎中使用都有一套古老而严格的传统。

今天的哈萨克族鹰猎人仍在遵循这套传统并将它延续下去。

  • 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

    花毡是哈萨克最有代表性也是最为普及的家庭工艺品,哈萨克妇女人人会制,家家都有。花毡绣制工艺复杂,图案繁多,耗工多,劳务量大,制品美观大方,结实耐用,一条花毡可用十多年。俗话说:“千针万线绣花毡”,可见绣一条花毡确实不容易。哈..

    2024-09-23
  • 哈萨克族“柯赛绣”

    改革开放30年来,为保护和拯救“柯赛绣”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尼勒克县不断强化农牧民群众和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对“柯赛绣”进行发掘整理,大胆创新,不仅使这项古老的哈萨克族刺绣技艺重现光辉,还开拓出了海外市场,使得这一珍贵文化..

    2024-08-1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