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二十一日是哈萨克族传统的“纳吾尔孜节”。然而过这个节日不一定要等到那一天。从二月中旬开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一零八社区的哈族人家就已经家家户户轮流做“纳吾尔孜粥”请左邻右舍品尝了。
“纳吾尔孜粥”是用牛、羊或马的肉,脱皮碾压好的麦子或大米,奶豆腐,奶疙瘩,葡萄干,大红枣,咸盐等大致七样食物搭配熬成的粥。它的起源是哈族的祖先们每年开春天气转暖时,冬天储存剩下的肉,陈年的麦子、米,奶疙瘩奶豆腐等已经放不住了,就一块儿煮成粥喝掉,吃不完的就请左邻右舍一起喝。因此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个节日,其意义在于“去旧迎新”。
今年的“纳吾尔孜节”格外显眼:原来该社区许多哈族妇女生活富裕了,就为传统单调的节日增加了新的内容:各个身披五彩丝巾,聚在一起庆祝。她们不但准备了粥,还做了许多菜和买了水果饮料,大家几十个人聚在一起唱起了歌,跳起来舞蹈,把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奇台农场108社区)
妇女戴额带,其形如倒写的“丁”字,用蓝布或黑布做成两指宽筒状后缝合,交叉处用白线挑成齿形花纹,称“狗牙花”。头戴卷边毡帽,足穿“过加”、“花云子鞋”、“腰鞋”。“过加”,又称“其吉都鞋”、“仄子花都鞋”,鞋面上用彩色丝线绣成..
2025-10-26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
2025-10-26哈萨克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由古代乌孙人和突厥人的后裔组成、后有12世纪初西迁的部分契丹人后裔和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人的若干部落以及15世纪脱离乌孜别克汗国东迁的部分操突厥语的游牧部落长期融合而成。哈萨克人除少数从..
2025-10-24哈萨克妇女的主要头饰是帽子和头巾。帽子的式样很多,而且质地和装饰也都各不相同:圆斗形的“塔合亚”用彩色绒布缝制,上饰金丝绒线锈花和用珠子镶成的各种美丽图案;圆形的“标尔克”用绸、布和水獭皮缝制,在与帽沿相近的地方配有几颗红色..
2025-10-15驯鹰狩猎的历史源自于公元8世纪左右,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金雕的捕捉、驯养、在狩猎中使用都有一套古老而严格的传统。今天的哈萨克族鹰猎人仍在遵循这套传统并将它延续下去。在哈萨克族的传说里,金雕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不论..
2025-07-17穆斯林妇女戴盖头——不仅是一块儿头巾——因为安拉在古兰中两次命令她们那样做,因为穆圣(愿主福安之)同样命令之。古兰24章30——31节说:“你对信士们说,叫他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这对于他们是更纯洁的。真主确是彻知他们的行为的。你..
2025-07-17花毡是哈萨克最有代表性也是最为普及的家庭工艺品,哈萨克妇女人人会制,家家都有。花毡绣制工艺复杂,图案繁多,耗工多,劳务量大,制品美观大方,结实耐用,一条花毡可用十多年。俗话说:“千针万线绣花毡”,可见绣一条花毡确实不容易。哈..
2024-09-23改革开放30年来,为保护和拯救“柯赛绣”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尼勒克县不断强化农牧民群众和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对“柯赛绣”进行发掘整理,大胆创新,不仅使这项古老的哈萨克族刺绣技艺重现光辉,还开拓出了海外市场,使得这一珍贵文化..
2024-08-1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