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30年来,为保护和拯救“柯赛绣”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尼勒克县不断强化农牧民群众和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对“柯赛绣”进行发掘整理,大胆创新,不仅使这项古老的哈萨克族刺绣技艺重现光辉,还开拓出了海外市场,使得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得到了有效保护。
“柯赛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刺绣技艺,由于其刺绣制作技术独具特色,图案层次分明,光彩夺目,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备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柯赛绣”绣法源于一位美丽而充满智慧的哈萨克族女性——柯赛·阿娜。她出生于13世纪中期,不仅心灵手巧,在部落中也有极高威望,是部落首领、巾帼英雄。
柯赛·阿娜有四个儿子,为了教育孩子们团结一心,她设计发明了哈萨克族毡帽,毡帽四个面紧紧向中心会合,寓意深刻。她发明、设计的多种绣法和图案,直到现在还广泛流传。鉴于她对部落的卓越贡献,其部落就以她的名字命名,这在哈萨克族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她发明的刺绣工艺经过后人的沿用和步步更新,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工艺品。
“柯赛绣”包括十字绣、钩绣、平针绣、珠子绣、贴花绣、镂空绣、钩针等七种绣法。“柯赛绣”创作的各种图案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活灵活现,做工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一般绣在白布、平绒、金丝绒、条绒、毡子上。绣品主要用于男女老幼服装、花帽、家居饰品、各类小纪念品等,也可用于哈萨克族毡房装饰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手工业不断发展,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原有的民族刺绣得到了发展和繁荣。如今,哈萨克传统民族“柯赛绣”的部分样式也被其他民族吸收采用,其独有的特色展现着哈萨克族的风采。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
2025-10-26哈萨克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由古代乌孙人和突厥人的后裔组成、后有12世纪初西迁的部分契丹人后裔和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人的若干部落以及15世纪脱离乌孜别克汗国东迁的部分操突厥语的游牧部落长期融合而成。哈萨克人除少数从..
2025-10-24哈萨克妇女的主要头饰是帽子和头巾。帽子的式样很多,而且质地和装饰也都各不相同:圆斗形的“塔合亚”用彩色绒布缝制,上饰金丝绒线锈花和用珠子镶成的各种美丽图案;圆形的“标尔克”用绸、布和水獭皮缝制,在与帽沿相近的地方配有几颗红色..
2025-10-15每年三月二十一日是哈萨克族传统的“纳吾尔孜节”。然而过这个节日不一定要等到那一天。从二月中旬开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一零八社区的哈族人家就已经家家户户轮流做“纳吾尔孜粥”请左邻右舍品尝了。“纳吾尔孜粥”是用牛、羊或马的..
2025-09-22驯鹰狩猎的历史源自于公元8世纪左右,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金雕的捕捉、驯养、在狩猎中使用都有一套古老而严格的传统。今天的哈萨克族鹰猎人仍在遵循这套传统并将它延续下去。在哈萨克族的传说里,金雕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不论..
2025-07-17花毡是哈萨克最有代表性也是最为普及的家庭工艺品,哈萨克妇女人人会制,家家都有。花毡绣制工艺复杂,图案繁多,耗工多,劳务量大,制品美观大方,结实耐用,一条花毡可用十多年。俗话说:“千针万线绣花毡”,可见绣一条花毡确实不容易。哈..
2024-09-2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