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清皇子,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俗话说,陪君如陪虎。明清两代皇帝对待王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古代皇帝真的千方百计,不仅要提防朝臣,还要提防自己的儿子。
事实上,藩王不是在明朝发明的,而是早在汉晋时期就存在了。所谓的藩王就是指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并且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有很大的自治权。这将是对皇权的一个潜在危险,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为一个巨大的错误。
朱元璋告诉众臣这一决定时,虽然大家都知道弊端,但没人敢说。
唯独一个叫叶伯巨的人提出,甚至直指其害,以西汉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例子,分封藩王就是在损害王权制度,迟早是个祸害。可惜朱元璋不仅不听,还以损害父子关系为由,将其残忍杀害。
朱元璋不允许别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不担心吗?不是真的,尤其是太子朱标死后,他一方面大肆处决开国功臣,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藩王的监视。
为了消除隐患,朱元璋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那就是在不削藩的前提下,规定皇子不允许离开封地,未经许可不可进京。还让各皇子互相监督,从而达到各藩王势力的平衡。
清朝规定所有皇子都应留在京城,未经允许离京60里就属于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可治罪。在清朝,虽然皇子被强制留在京城,没有给予封地,但有足够、甚至是丰厚的“生活费”。
《清史稿》:“每岁亲王给银万两,以下世子六千两,郡王五千两,长子三千两,贝勒两千五百两,镇国公、辅国公七百两及相应禄米。”
就这样,清朝皇帝的儿子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宠物。虽然衣食无忧,但没有自由,或者说他的自由是受限制的。
因此,在清朝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皇子被允许离开皇宫,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奖励。
一种是皇子不得进京城,一种为皇子不得离开京城,皇上都有自己的心思所在,都是为了巩固当时皇权而做出的举措。
皇子们不论处于何种境地,应该也是提心吊胆的。你们觉得明清两朝的措施,哪个更好呢?
明代皇帝中,后世对于明仁宗和明宣宗的评价一直很高。继明成祖朱棣之后,明仁宗与明宣宗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国家出现盛世..
2025-09-06高山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父母为使子女在成年以后成为生产中的能手和村社的保卫者,男女从小就要跟父母或兄长学习各种生产知识。男孩子在家学习制作各种日用品和修建房屋;在农田或山上学习耕种和打猎。住在沿海地区的要学习造船、织渔网..
2025-09-01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摄政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始于摄政王,终于摄政王,清朝摄政王一共有两个人担任..
2025-08-23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谈恋爱有一种独特方式,叫“赠白花”。就是男女青年在平时的交往中,若小伙子看中了姑娘,便采一束白桂花,托自己的姐妹或较好的朋友将花送给女方,姑娘如果有意,就会说“请来玩吧!”。入夜,小伙子吹着葫芦丝登楼探访,家..
2025-08-2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