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大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有的皇帝都有他们高超的政治才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和分化大臣的权力,防止大臣篡位,清朝建立了一套不同于前朝的控制制度。
在大清朝,称“臣”还是称“奴才”,区别大了去了,不过归根到底区别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是不是自己人。如果是满族的大臣,那么在皇帝面前可以称为奴才,如果是汉臣,那么在任何场合下只能称为臣了。
这要先说到满人入关前,是属于奴隶制社会,其主奴之分严格,奴才一词用于奴隶的自称,后来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也自称奴才,除此之外,无人以奴才自居。满臣自称“奴才”,不仅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更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奴;而汉臣则没有这种关系,也就不能称“奴才”,汉臣如果在皇帝面前自称为“奴才”那就算犯了冒犯之罪,因为汉人称自己为“奴才”是不够资格的。
同时鲁迅先生在《隔膜》一文里说过:“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之后,一些皇宫出去的包衣,与康熙有某种亲密关系的八旗大臣也开始对皇帝自称“奴才”。这种称谓的背后,既有他们对皇帝的特殊感情,也表达了他们和皇帝的特殊关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