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词语详解

2025-08-08 08:32历史文化

当然东北方言的词语太广泛,相对来说词语也特别多,我只列举出一部分的词语:

1,喇子:塑料水桶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3,棒槌:人参,以前洗衣服用的棒子

4,苞米:玉米5,被垛:指几床被摞在一起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石砬子:陡峭的石头山8,喝咧:唱歌9,喇忽:遇事疏忽不够细心

10,列巴:面包11,母们:我们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干哈:干啥14,稀罕:喜欢15,贼:非常和特别,很

16,犊子:混蛋17,扯犊子:胡说八道18,埋汰:脏

19,得瑟:不务正业或臭美20,整个浪儿:全部21,随份子: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含松脂的木柈儿23,水筲: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

24,双棒儿:双胞胎25,甩剂子:“一甩剂子走了”,意为很不高兴的走了,不管了。

26,上外头:上厕所27,上赶着:主动28,善茬子:指软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痴呆的样子30,傻拉吧唧: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1,扫帚疙瘩:磨残的扫帚

32,赛脸(上脸):小孩不听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

33,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

34,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35,膈应:讨厌特别不喜欢

36,嘎咕:泛指做事与与众不同。37,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

38,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半个成年人。

39,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

40,土鳖了(图意):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41,伯灵盖:膝盖42,做喔:立刻43,麻儿溜儿地:快点地

44,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拨弄

45,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

46,得意:喜欢。47,掰扯:理论、研究,分析,计算,说道理

48,白唬(白话):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49,备不住:有可能,也许50,刺挠:身上痒。51,呲目乎:眼屎。

52,打狼/坐椅子:落后,最后一名。53,才刚:刚才。

54,哈拉子:比较多而且向下流的口水。55,嫉葛浪儿:起纠纷,争吵。

56,老鼻子了:很多。57,妈灵:蜻蜓,种品有:大黑,大黄,红辣椒,青茄子,

58,毛愣三光:不稳重,做事毛草。

59,尿性:泛指男性,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好。

60,念秧:反复念叨、叨咕一件事以表达自己的诉求。

61,欠儿登:泛指那里有事情那里到的人。

62,屈咕:两个人小声的互相嘀咕。曲咕:小声说63,且:客人。戚儿

64,老蒙咔吃眼:形容人年级大了,相貌丑陋,其貌不扬的意思

65,别楞:泛指叫人感觉不自在。66,得劲儿:舒服。67,噶点啥:赌点什么。

68,盯把(盯蹦):总是。总。例:她盯把看我,闹我一大红脸69,二倚子:不男不女。

70,吭哧瘪肚:泛指做事不麻利,说话不利落。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71,烂叁:泛指人不行为做事不利落,尤其是指妇女。72,打腰:很吃香。

73,撒摸(学么/寻么):(sa2me)找、寻的意思。例:你四处撒摸啥,四处张望。

74,豁愣:搅和,意在其中搅事。75,侩货:泡妞,勾搭年轻女性。

76,老报子:孵蛋的老母鸡。77,逾作:很舒服。

78,抽冷子:趁人不备,突然做某件事。79,呲哒:不是好气的责备别人。训斥

80,嗯呢:是,答应。嗯:是81,果:吸。82,日日的:形容速度快。

83,虎拉巴几(虎了吧唧):(二虎八鸡)形容人iq比较低傻乎乎

84,闹停:泛指心里有事,比较闹心。闹听;闹心85,码人:打电话叫人。

86,向着:偏袒。87,海了:非常多、大。88,抓瞎:没有依靠,毫无办法,无法解决

89,体动了:毁了。90,耐排:按顺序排列。91,彪:性情鲁莽。92,跐溜:脚下一滑。

93,呲拉:谷物或物品被阳光或风洗礼。刺啦:指菜下到油锅的声音,也指被锅里的蒸汽烫到。

94,突鲁:泛指物品比较滑,没有把住。

95,柴火妞:农村的姑娘。96,神神叨叨:比较神经质。

97,横扒拉竖挡着:特指某人极力阻挠某人做某种事情。

98,张斗:比较爱出风头。99,胡铁烙:一种蝴蝶的叫法。

100,幺称:称量物品的重量,腰称

101,叨愣七咕:泛指自言自语。102,黄了:指事情没有办成。

103,扭头别棒:本来已有矛盾,还要在一起。

104,撕吧:打仗之前的前奏,互相撕扯对方。

105,沾包:指做了事情有严重的后果,或连带责任。106,削你:暴打。

107,老疙瘩:家中排行最小的男孩。兄弟姐妹里最小的那位

108,嫌乎:(xiao2)嫌弃,厌恶109,扒瞎:说谎话

110,扯大彪:漫无边际的和别人吹嘘。

111,邪呼:特别的厉害。厉害112,闷头:青春美丽豆。

113,疙扔:垃圾物。戈能114,捂车:掩盖或摆平。

115,鼓(gu4)拥:慢慢的移动。116,夜个儿(昨个儿):昨天。

117,老蒯:老伴。118,涞旋:特别夸张、不着边际的讲说。

119,赖大彪:使用了大量的粗俗的语言。

120,干打垒:一种土坯房屋的建筑形式。121,鼓动:等同于煽动。

122,撩骚(撩侧):泛指闲着没事找事。

123,囊囊踹:泛指猪肚皮,指人没脾气

124,大仰巴壳子:四脚朝天。125,滴了哆嗦(滴了哆嗦):形容冻得浑身发抖

126,偏厦子:正房旁边装杂物的小房(棚子)

127,秃噜反张:特制做人、做事反复无常不利索。

128,嘶嘶哈哈:特指很冷。

129,观观:形容长相俊美。【例】:诶吗我大外孙子长得真观观。

130,魂儿画儿:特指脸部不规律的脏。

131,捂了嚎风:形容人癫狂到发疯,或者形容样子像发疯。【例】母们家孩子把脑瓜子插灶坑里把头发整的捂了嚎风的,一脸苞米该子。

132,草眯:躲起来了,有指人缩头乌龟的意思。

133,打误(误了):车陷在泥里。

134,藏猫儿:捉迷藏,小孩玩的一种游戏

135,掰白呼(白话):能说,能扯淡

136,卖呆儿:看热闹,卖单儿,发呆137,鼻涕嘎:鼻屎

138,耳馋:耳屎139,包圆儿:全部,全包了140,扯蛋:胡说八道

141,撮子:装垃圾的容器142,打奔儿:1,接吻2,停顿,卡壳

143,点儿高(背):运气好(坏)144,旮旯儿:角落

145,疙不溜丢脆:十分流利地146,嘎:1,小气,吝啬,2,蛮不讲理3,超过,比下去

147,嘎拉:贝壳148,嘎拉哈:牛羊等动物关节去筋肉后做成的玩具

149,杠杠的的:(gang2)形容程度大,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

150,咋整:怎么办,例:龙泉山庄给封了,这可咋整

151,解嘎吱:意为"过瘾"。例:你给我挠后背没挠准地方,一点儿都不解嘎吱。

152,扯哩咯儿楞:意为"扯淡"例:你别跟我扯哩咯儿楞,说点正事儿

153,闲嘎嗒儿:意为"闲扯",可以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例:没事儿就到网上闲嘎嗒儿

154,老灯:贬义,意为"老头子"。发音:正常发音。举例:你这个老灯,真碍事儿。

155,干不拉瞎的:形容某种东西很干的,也指人长得偏瘦没有肉。

156,磨叽:大家不用说都知道了吧

157,猫腰弓肌:形容身体不直流,。

158,抠里抠气:形容为人小气159,起根、乍根:原来、原先、开始。

160,唱蹦蹦:指唱二人转(地方戏)。161,诶吗、诶吗亲(四音):诶呀的意思

162,成绩:非常的意思“诶吗,这玩意成绩像样了”

163,尿秋、尿性:很厉害的意思。

164,起开:躲开的意思。边拉去(边儿去):靠一边站着。

165,脑瓜子:头的意思。166,大鼻嘎子:鼻屎的意思。

167,伯灵盖:膝盖的意思。168,脑门子、大ber喽(奔儿搂头):额头

169,嘎叽窝(咯吱窝):腋下腋窝。。170,卵子:睾丸的意思。

171,迂拙:做事很舒服顺畅172,且来:靠边的意思(起来)

173,雕像:缺心眼174,歪歪:形容人说话做事钻牛角尖,指人不正,把好事当坏事。

175,秃鲁皮:蹭破皮的意思176,起幺蛾子:没事找事,干的事儿别人不看好。

177,苞米杆子:玉米的茎,一种燃料。

178,柴火垛:指烧火用的柴禾堆积起来。把苞米该子摞起来,就成了柴禾垛。

179,捂了嚎风:形容人癫狂到发疯,或者形容样子像发疯。【例】母们家孩子把脑瓜子插灶坑里把头发整的捂了嚎风的,一脸苞米该子。

  • 当诗歌遇上成亳州方言!笑哭了!

    沙扬娜拉亳州话版最带劲一勾头嘞暖和逗跟一个fei莲花不害怕呼啦啦嘞风样再见嘞时候,嘟囔一句你可得好好嘞,嘟囔一句好好嘞那一句好好嘞有甜蜜嘞愁——再见航。偶然亳州话版我是天上嘞一块云彩,不知道影跑你心窝嘞捞——恁白斜呼,更白鬼嘞给..

    2025-08-08
  • 涡阳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解释

    马会——马上。晌午头——上午.后晌——下午。吃响晚——下午。合黑——黄昏。夜个——昨天。清起来——早晨。晚黑来——晚上。月黑头——漆黑的夜晚。对午时------------昼夜.麻似亮——无微明。多大会——多长时间。早晚——总有个时候。天..

    2025-08-08
  • 六安方言词汇

    安徽省六安地区的方言中有许多有趣的词汇,下面尽可能介绍六安地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对话来增进这些词汇的乡土气息和亲切感。也更容易让人们在这些词汇中体会到六按地区的风土人情、乡土乡音。1.“日霉”:在外地这可能算脏话,可在六安来说是老..

    2025-08-08
  • 东北方言与其他方言的差异

    1.儿化音较多。2.调值不够。尤其阴平调值为5—5调值,而东北地区基本停留在3—3调值;上声调值为4—1—2,而东北地区基本上是4—13.东北方言大部分地区平翘舌区分不清4.平直中有波澜,东北人(尤其辽宁人)说话有弯儿。东北方言有的来自多元文化..

    2025-08-08
  • 东北方言段落语言

    1,老么卡哧眼儿例:瞧你长的那样,老么卡哧眼儿,那个能看上你,形容又老又丑的人2,皮儿片儿:乱七八糟的例:老王家那小子把家里造的皮儿片儿的,同皮皮片片。3,魂儿画儿=魂画:指出去玩儿回来的孩子脸上和身上很脏例句:你这脸上抹啥了,..

    2025-08-08
  • 东北方言的历史-东北方言的来源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特殊性东北方言,是汉语方言。这种方言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它源头的特殊性。第一,..

    2025-08-08
  • 东北方言介绍-东北方言知识-东北方言由来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东北方言的形成也有其认知动因,隐含型东北方言和半隐含型东北方言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得以体现。字面型东北方言也并非其构成因子字面..

    2025-08-08
  •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

    声母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

    2025-08-08
  • 东北方言大解析

    1、噶哈:意思是有什么事,干什么去,视具体语言环境而决定具体所代表的意思2、咯了盖儿:膝盖3、卡了:摔倒,栽跟头了4、埋汰:脏,形容词。也做动词用,埋汰人,比喻侮辱人。5、上该里溜达:上街上,到街里闲逛。6、唠扯:聊天7、唠嗑:谈话..

    2025-08-08
  • 东北方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方言差异

    东北方言,就是东北的地方话。东北话,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北京官话的地方变体。以北京官话(由北京话和东北话话构成)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在近代已经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东北话和北京话一样,同属于北方方言的北京官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2025-08-08
  • 东北二人转-东北方言-东北话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1953年4月,在北..

    2025-08-08
  • 遂川方言俗语集锦

    遂川人家不说家,说屋滴。遂川人老公不说老公,说老林德。遂川人妻子不说妻子,说婆老林。遂川人小孩不小孩,说细涯德..

    2025-08-07
  • 景德镇方言知识

    【景德镇话版流行语】1、爸比,爸比,我们去哪里呀~(呀诶,呀诶,鹅们切哪里哟~)2、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鹅虚突得..

    2025-08-07
  • 搞笑的永丰方言

    《生活篇》:睡觉不叫睡觉,叫快告,吃饭不叫吃饭,叫恰饭,说话不叫说话,叫挖事,逛街不叫逛街,叫当该,读书不叫读..

    2025-08-07
  • 吉安方言俗语集锦

    我们吉安人吃不说吃,说掐。我们吉安人掐不说掐,说撅。我们吉安人说不说说,说挖。我们吉安人肉不说肉,说妞。我们吉..

    2025-08-07
  • 大余本地方言俗语集锦

    在大余,有一种谦虚叫,蛮失文。在大余,喂鸡时会说“丢丢丢丢”在大余,喂鸭子时会说“啊~~滴滴滴滴”有一种蜘蛛叫:拉..

    2025-08-07
  • 赣州方言中常用到的叠词

    济济晒:形容很湿坑坑黄:物品泛黄板板恩:形容很硬盼盼晕:头晕的感觉踏踏溜:很滑的感觉毕毕软:形容非常柔软揪揪佞..

    2025-08-07
  • 南康方言俗语集锦

    在南康,肥皂叫洋敢,把香皂叫香敢有种转圈叫打另另,有种狂吼叫挣老命有种黑叫乌凄凄,有种摔跤叫跌高有种螃蟹叫老凯..

    2025-08-07
  • 最全最有味的崇仁方言

    形容词(前面为副词、后面为形容词)热——捏【nie】湿——辣西【laxi】大——咧嗨【liehai】轻——飘墙【piaoqiang】软..

    2025-08-07
  • 抚州方言俗语集锦

    在抚州,有一种热叫哇烧,有种脾气叫作翘,有种笨蛋叫扭脑,有一种脾气叫作翘,有一种难过叫拖給,有一种讨厌叫nia咸..

    2025-08-0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