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历史有哪些?白族历史简介

2025-08-19 09:06历史文化
洱海区域和滇地区域皆是白族原始文化和古代文化的两大摇篮,也是祖国西南边地最早的文化发祥地。大理州宾川县白羊村遗址表明:约距今4000年前,相当于夏王朝早期,远古白族先民已进入比较完整的原始社会,已有木结构聚落,能种植水稻,驯养家畜。距今3200年,相当于商王朝后期的剑川县海门口遗址近千件出土文物表明:白族先民已进入铜石并用、以青铜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祥云县大波那铜棺墓葬、楚雄市万家坝、晋宁县石寨山、江川县李家山等地丰富精巧的青铜器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战国时期,白族先民已跨入有“常处”、有“君长”的家长制社会。在洱海西岸创建了以叶榆部落为主体的“叶榆国”政体,定“益都”(今大理喜州)为“国都”,“创建了洱海区域的农业文化”。同时代,大批游牧的“昆明”人进入农业民族的叶榆人所居住的坝区,并部分与叶榆人融合。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秦王朝开始经营“西南夷”。公元109年(元封二年),汉王朝在昆明设置益州郡,不久在大理地区设置叶榆(今大理)、云南(今祥云)、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四县,白族正式纳入益州郡建制。1254年,蒙古军灭大理国。后元王朝在云南设立行省,封白国王后裔段氏为“世袭大理总管”。1382年,明王朝平灭云南大理,命沐英世袭镇守云南,屯田戍兵,筑城积粮,为此大批汉族大姓从内地江浙闽一带迁来云南住居城镇或平坝,多与白族通婚,使白族与汉族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经元、明400多年治理,白族平坝地区步入封建地主经济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直至1949年,不少白族子弟勇敢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在中法战争、辛亥***、护国讨袁运动中英勇献身;一批优秀儿女加入***,成为***早期的共产主义战士、抗日民族英雄、云南滇西北武装暴动的党政军领导人物,等等为云南的解放立下不朽功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