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毗卢洞石窟护法天王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在古代的宗教典籍里,与狗有关的记述很多,这些记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不同宗派及其教理对狗的态度。佛经中提及狗的章节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狗子得度”的故事,《度狗子经》言:昔有一国,谷米涌贵,人民饥饿。沙门分卫欲出城门,逢猎屠儿抱一狗子持归,欲杀。沙门求救,不听:沙门举饭饲狗,以乎摩杖,咒愿狗子得食。善心生焉,人将还家。屠杀食之,即生大长者家,复值沙门出家成道。佛教力戒杀牛,讲求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容了对动物、植物所含的怜悯慈悲精神。“沙门度狗”则通过这样一个寓言式的故事,向人们释说人与动物所具的同体平等性,以及佛教倡导的慈悲精神。我国的十二生肖与佛教文化中的十二神兽几乎完全一致。虽不能说汉地的十二生肖文化来自于佛教,但至少可以说它们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说: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往窟,即属此兽扩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物为天宫的守卫。大势至传达了佛陀的意思,各种动物纷纷赶来,首先赶到的是猫,其后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大势至以先到者为入选守卫,并请他们等待如来佛的到来。等了一会儿,猫很不耐烦,便溜了出去。如来佛来时,猫还未回来,这时,猪赶来了,便站在前十一位候选者之后。于是猫就排在十二属相之外,鼠被排在首位,猪则列在末位。不过从印度早期的神话《阿婆缚纱》分析,十二生肖原为十二个神的驾兽,后成了佛教的护法神将。据佛经《药师本愿经》记载,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本尊称作药师佛,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个誓愿,救众生之病源,治无名之痼疾。因此,佛弟子当中,流传着弥陀有四十八愿,药师有十二大愿的美谈。关于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佛经曾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而所谓的十二大愿,则是依佛教的基本思想,即“苦、集、灭、道”为中心而展开的。与十二大愿相对应的则是药帅佛手下的十二药叉神将,他们又按昼夜十二辰划分护守,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据佛教文献说,十二神将,又称十二神明王,即药师之十二神。据说:十二药叉神将,因闻佛说药师经之功德,即发愿于后末世,拥护此经,利乐有情。故佛经曾云: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大概由于东方琉璃世界是由十二药叉神将守护的缘故,因而《药师本愿经》在佛教史上,有时也译成《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经》。对于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与十二神将的关系,太虚大师认为:药师本因地中所发十二大愿,上求佛德,下利有情,果上得满本愿,乃等流为十二药叉神将,故十二大愿,即化成十二药又神将。故十二神将,乃佛果之化身,如西方弥陀欲令法音宣布,变化众鸟,而今东方药师欲令十二大愿具体表现,化此十二神将。故约迹而论,为十二神将;约本而论,即佛身等流也。而佛经里所说的十二位护法神将,也恰好与汉地的十二生肖动物的排列一致。1.宫毗罗大将(或曰金毗罗大将)。为子神,本尊弥勒菩萨。2.伐折罗大将。为丑神,本尊势至菩萨。又译为金刚大将。3.迷企罗大将。为寅神,本尊弥陀如来。4.安底罗大将。为卯神,本尊观音菩萨。又译作安陀罗、安捺罗。5.頞罗大将。为辰神,本尊如意轮观音。6.珊底罗大将。为巳神,本尊虚空藏菩萨。7.因陀罗大将。为午神,本尊地藏菩萨。又译成因达罗印陀噜。8.波尼罗大将。为未神,本尊文殊菩萨。9.摩虎罗大将。为申神,本尊大威德明王。10.真达罗大将。为酉神,本尊普贤菩萨。11.招社罗大将。为戌神,本尊大日如来。12.毗羯罗大将。为亥神,本尊释迦如来。以上十二位护法神将组成了严密的护法方位体系。为众生消灾去难,镇邪扶正,与十二种动物相对应。据佛经《大集经》卷23记载,十二神将分别居住在不同的方位,在不同的山和窟中修持护卫,如以下所示:南方琉璃山:种种色窟—蛇;无死窟—马;善住窟—羊。北方银山:金刚窟—猪;香功德窟—鼠;高功德窟—牛。西方颇梨山:上色窟—猕猴;誓愿窟—鸡;法床窟—犬。东方金山:明星窟—狮子;净道窟—兔;喜乐窟—龙。由此可以看出,与狗对应的方位是西北方,而其对应的季节是秋季。这里的十二种动物,除狮子以外,其余都与汉地的生肖相同。十二位神将或直接呈兽头人身相,或以头盔上的动物为标志。在佛教的十二生肖里与狗对应的是招社罗大将,他修持的本尊是密宗中的主佛大日如来。戌神有时也称为摩睺罗。佛教东传日本之后,戌神变成了观音菩萨的化身。据《药师经疏》说:地藏菩萨造印佛执,其法始以十二神兽为诸圣化,酉神西,阿弥陀,左右有戌申神,申势至云云。由此可见,佛教关于犬的记述大多与佛教慈悲的思想以及护持佛法有紧密的关系。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古代人对于动物的认识态度。
投资6100万元倾力打造的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建成开放短短月余,就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6月30日,记者从碑林博物馆获悉,新石刻艺术馆的“长安佛韵”陈列分为“众生祈愿”——北朝造像碑专题和“宝相千颜”——单体佛教造像专题两大..
2025-10-07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近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在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该县唐汪镇红塔寺石窟内,发现一处约50平方米的石窟壁画。壁画内容主要有佛本生故事画,菩萨、罗汉、护法像等,以及清代墨书题记。该石窟壁画是甘肃省临夏地区发现的除炳灵..
2025-10-076月7日,记者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庄严妙像——甘肃佛教艺术展》将于12日在该馆亮相,这也是省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献上的一份“文化大礼”。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甘肃省博物馆特地..
2025-10-07大佛岩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安居区步云乡黄盐井村,始凿于元至正乙未(1355年),分布于长35米、高8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及题记八龛,造像数百余尊,大的造像高3.8米,小的造像高十余公分,形态各异,非常民俗化,具有典型的元代造像风格。据文..
2025-10-07梁思成先生曾言“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的确,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重要载体的佛教艺术亦随之接踵而至,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中又以石窟寺艺术为最。随着佛教对世俗社会渗透的加深,世俗政权意识到..
2025-10-07佛殿——对印度佛教经典建筑艺术的传承印度风格佛殿位于白马寺西侧,主门面东,北与泰国佛殿苑相望。建筑是社会文化的反映。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说,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印度风格佛殿,还需要对印度古代文明以及印度佛教的诞生、传播等有所认识。..
2025-10-072001年秋天,德国柏林,亚太文化艺术节。来自中国的“青州佛教造像艺术展”第一次在海外展出,33件展品以异常夺目的光彩征服了世人。之后,青州佛教造像数次漂洋过海,先后在日本、美国、瑞士、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众多媒体..
2025-10-06尸毗王本生毗楞竭梨王本生 飞天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
2025-09-16比尔•维奥拉是美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尤其在新媒体领域。他学美术出身,但从美术学校毕业后又学过一段时间音乐,因此他和录音、电视、电脑等媒体接触较早,也和新媒体的主将白南准等人颇有往来。他虽是个美国人,却花了许多时间研究东..
2025-09-16比格斯作品比格斯(sanfordbiggers1970-),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他是一个跨学科,多面手类型的人,同时制作电影、录像、装置、雕塑、音乐和表演。他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他在1992-94年赴日本教授英文并开始学佛习禅。他创作的作品在2000年..
2025-09-16佛教的传人普及、中国化与中国瓷器的发明、发展、繁荣共同进步、精神与物质的渗透,必然影响促进了中国陶瓷的发展,中国陶瓷不仅在型制,而更在装饰上日臻完美,常用佛教中的人物、植物、法器作为瓷雕、图案,作为日用、陈设器皿,广泛用于钦..
2025-09-162010年5月18日,是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新建成的新石刻艺术馆面向游客开放,其内陈列《长安佛韵》,共展出149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展示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大部分石刻造像尚属首次展出。西安..
2025-09-155月21日晚8时左右,为恭祝释迦牟尼佛圣诞,福建省厦门市观音寺举办大型佛教音乐会。音乐会由大爱妙音合唱团义务演出,由厦门市著名音乐人张金挺先生主持,各级领导、嘉宾和上百位善男信女观看。厦门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观音寺住持定恒法师..
2025-09-15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翰海2010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2日在北京拉开帷幕,届时,台湾收藏家珍藏的重要明代佛像将亮相拍卖会。据悉,这是北京翰海首次推出台湾私人珍藏佛教艺术专场拍卖。此次推出的拍品有来自台湾著名收藏家陈国恩先生十数年来私..
2025-09-152010年5月20日上午,湖北省荆州市民宗局组织荆州市书法家协会和荆州画院的知名人士在菩提寺举办了书画笔会。中国画院特聘画家、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荆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小白将所画的一幅“禅院花木深”赠送给祖静法师。中国美协湖北分..
2025-09-15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心理治疗手段。心理学家认为音乐疗法对情绪智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个人和个性的尊重;“全人”或“全人性”的自我意识;个人的意志和自我实现目的的发展;选择的自由;理解他人..
2025-09-1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