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中的佛教

2025-11-19 08:40历史文化

 陶瓷佛像。资料图片

佛教与陶瓷文化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佛教借助陶瓷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我国陶瓷文化又因佛教文化而丰富多彩。

佛教的传入与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我国陶瓷的发展。使我国的陶瓷不仅在型制上,更在装饰上日臻完美。佛教中的人物、植物、法器作为瓷雕、图案,作为佛教日用、陈设的器皿,广泛用于饮食、祭祀中。

我国的陶瓷常常用佛教中的人物作为雕塑借以弘扬教义。维摩诘即维摩,意译为“净名”,《维摩诘经》中说他是古代一位居士,是解脱境界现身说法的代表人物。飞天梵名“键闼婆”,意译为“天乐神”、“吉祥天”,是欢乐和吉祥的象征,在佛教壁画中常见。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是修行得道人的僧侣、佛的弟子。传说释迦牟尼有16个弟子,称“十六罗汉”,传入中国改为“十八罗汉”,五代时又增至五百罗汉。力士有世俗和佛教两种,元代藏传佛教对统治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藏传佛教有关的陶瓷日用器皿开始流行。

贲巴壶是一种佛教专用器物,相传释迦牟尼平生有九龙灌顶事迹。《楞伽经》中说:“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又传闻天竺国王即位须以四海之水灌顶以表祝愿。故我国藏传佛教将贲巴壶专用以宗教仪式。

僧帽壶是元代出现的新器型,口沿一侧设流,另一侧口沿高起似僧帽,束颈腹部鼓出,下承圈足,器盖卧入口沿之下,呈圆形,较平坦,一侧伸出遮流,上有扁圆钮,因型似僧侣的法冠而得名。

多穆壶也是元代出现的新器物,形如直筒,上部略小于下部,上部一侧出一流,另一侧有曲柄,顶部半周高起,作僧帽状装饰有盖,壶身有三周较宽的凸弦如箍,上下以归并条连接,相交处有圆钉。是仿木制或银制的“索拉”,“索拉”分为有流和无流两种,前者是酥油茶壶,后者盛放大米和人参果。据称多穆是满语奶茶,多穆壶即奶茶壶,它在藏传佛教的教徒中流行。

高足杯上部为侈口碗,下承竹节形或圆柱形高足,足下端稍外撇,足内中空无釉,足和碗间以胎泥相接。据考,藏语高足杯称为“噶予域仁”,主要用来盛酒或放人参果、大米做成的食品,是藏传佛教中具有极高地位的供器,使用时将高足杯插入金属器座中,一般置于寺庙的主佛前,平时则收藏在特制的杯套中。

我国的陶瓷雕塑,糅合了泥塑、石刻等艺术,特别是吸收佛教艺术及石窟造型的精髓,故造型优美、技艺熟练。甚至连衣冠服饰、社会生活也生动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的特点。考古学者1955年在北京西城区出土了瓷雕《影青观音》,高66厘米,观音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和璎珞飘带、体态匀称端庄、脸容腴润、神情温雅慈祥,确有一种大慈大悲、降福救难的独特气质。分析其制作方法是先用瓷土捏制出形体轮廓,再用刀具精工细雕,璎珞飘带则是贴上去的,施上明澈莹润的影青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具有清新雅致的艺术效果。我国的陶瓷不再简单地就塑像而模仿,如七级塔式盖面绘莲叶脉络纹,就是把这些佛教人物融入各种陶瓷器皿中,既再现了佛教的宗旨,又丰富了陶瓷的使用功能。

与佛教有关的图案都成为陶瓷装饰极为普遍的题材,其使用功能也扩大了,并不局限于佛教供器上使用了。缠枝莲纹是借鉴佛教艺术中的忍冬、卷草纹之类波形纹,同时把它和汉代彩绘以及漆器上的云气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缠枝纹。元明以来八宝一直是青花瓷器的主要图案,但到了清乾隆时,却制作成了精细的粉彩瓷器,佛教的达摩、观音等瓷雕得到了发展。

  • 佛具收藏:细数佛教七宝里的好意头

    佛界有三宝:佛、法、僧。佛教有七宝: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玉髓。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佛教七宝是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而藏传佛教中的七宝则为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所以可以..

    2025-11-19
  • 《梵呗·佛教唱诵》cd专辑周六签章

     上海音像公司最近出版了上海西林禅寺方丈悟端的《梵呗·佛教唱诵》cd。“华严字母”唱腔是念诵八十卷《华严经》必唱的佛教梵呗,其音律富丽幽深。据悉,这张专辑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和松江区宗教办的大力支持。2月27日10时,专辑将..

    2025-11-19
  • 傣族的历史起源是什么?傣族文化简介

    傣族的社会发展,和祖国的历史分不开的。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傣族地区就是祖国西南和中印半岛的缅甸、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开发西南地区,建置益州郡时,傣族地区即是益州郡的西..

    2025-11-16
  • 宋朝经济文化都极其富裕,为何军事能力却不强?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

    2025-11-14
  • 双沟酒的历史及文化

    双沟是一块古老的土地,从1800多万年前的双沟醉猿,到5万年前的下草湾人,大自然的演变和人类诞生的过程,在为双沟留下厚重地域文化积淀的同时,也不断滋养着双沟历史文化的延伸。而在这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双沟酒文化都一直贯穿着。双..

    2025-11-11
  • 闲话中国的敬酒文化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

    2025-11-10
  • 基督教在缅甸是如何传播的?基督教对景颇族文化的影响

    缅甸的景颇族被称为克钦族,约有60万人(1995年),主要分布在缅北的密支那、八莫、杰沙、兴威、腊戍、孟拱、果当、葡萄、户拱河谷、瓦扎等地,此外还分布在瑞丽江流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中缅边境地区、掸邦部分地区。缅..

    2025-11-07
  • 京族的文化符号是什么?京族独弦琴的特点

    京族群众在金滩弹奏独弦琴欢庆哈节“都说蒙古族是逐草而居的民族,而京族是逐鱼而居的民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2025-11-06
  • 藏族有怎样的艺术文化?藏族的艺术文化贡献

    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吐蕃王朝崇奉佛教,曾专设译场,宋代自内地传入雕板刻经,其典籍著述之丰富可与汉族媲美。书籍装帧为横条散叶梵夹本。藏文..

    2025-11-06
  • 可怕的捡尸文化:在酒吧喝醉酒被捡尸什么意思

    可怕的捡尸文化:在酒吧喝醉酒被捡尸什么意思我没醉啊,继续喝啊!我没醉!我还能走直线呢!快拉我过去路边,我好想吐..

    2025-10-30
  • 佛教艺术:把信仰请回家

    一尊佛,一炷香,一卷佛经,万物皆忘。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爆发与佛教文化的盛行,共同促成了佛教艺术收藏的热潮。资本汹涌无常与物质尘嚣日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内心的安静,越来越多的人寄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25-10-29
  • 中印边境卡孜河谷地带发现古格王国早期佛教遗存

    中国考古专家对中印边境中方一侧卡孜河谷地带佛教遗存研究时发现,这批考古遗址中的早期石窟、寺院遗存属公元11世纪古格王国早期,与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山大师仁钦桑布的活动有关。刚刚在此间结束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上,四川..

    2025-10-29
  • 五台山发现佛教曹洞宗派图塔

    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一座佛教禅宗“曹洞宗派之图”石塔。该塔坐北朝南,位于五台山车沟村的山谷中,建于明嘉靖六年,是一座八角二层石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

    2025-10-29
  • 穆斯林文化中的阿文书法

    在宁夏博物馆“回族民俗文物”展厅内,陈列着一组由6幅条屏组成的阿拉伯文书法作品。该条屏每幅长208厘米,宽52厘米,底为深藏蓝色锦缎,由金粉、香料、水银等调和为泥金,从右至左书写,一气呵成。其所书内容大意是:赞美真主,是他创造了人..

    2025-10-29
  • 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的影响

    窝风桥古代石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桥梁科技、桥梁美学、桥梁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面貌,因此无论是石拱桥还是石梁桥,它们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技术,更大层面上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道教文化对中国古桥建筑有着深..

    2025-10-29
  • “佛教书法”之晚唐五代直抒心意的狂草书

    我以为晚唐是中国书法史上佛教精神表现得最明显、最彻底的一个时期,它给中国书法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众所周知,佛教在晚唐时代,主要是禅宗,特别是主顿悟的南宗禅。南禅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只要“本心..

    2025-10-28
  • 金坛市艺坛新锐参展 佛教书画联展

    范燕青书记会晤常州支社社长孔建钟7月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无锡市美术家协会、江南书画院协办的“澄怀雅集”书画联展在无锡市江南书画院开展。金坛市青年书画家程云仲、陈曦的多幅作品参展。据介绍,这次联展汇集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

    2025-10-28
  • 米兰壁画:揭开西域佛教最早遗迹的面纱

    米兰佛寺出土的“有翼天使”画。资料图片根据学者的研究表明,古代的西域(大致是如今的新疆)很可能是中国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当时的西域诸小国佛教的直接源头很少是印度本土,而是邻近的犍陀罗。犍陀罗佛教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包容了古希腊..

    2025-10-28
  • 晋城迴波寺第二届佛教文化节举行

    11月10日(农历九月二十四),位于山西晋城市区五龙河西村南,始建于明代的晋城市迴波寺举行第二届佛教文化节。据现存的石碑记载,迴波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再未修缮。2003年,晋城市五星居委会在迴波寺原址上开始重修,2006年完工。重修后的..

    2025-10-28
  • 哈萨克族有什么游牧文化?哈萨克族马上求爱风俗简介

    从事游牧生产的哈萨克人,非常喜爱马上运动。叼羊马上摔跤赛马等是他们的传统体育运动,'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

    2025-10-25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