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收藏者:书画艺术市场谨防三大新误区

2025-08-26 08:48历史文化

静安书画院院长宣家鑫的书法作品近日起在上海图书馆展出,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状况和新误区。

头衔与作品价位不等同

宣家鑫说,日前某省书法家协会公布了一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润格表”,按照会员在书协里的级别,从高到低地排列作品价位,最高的是书法家协会主席。这种由头衔决定作品报价的做法,引起了轩然大波。职位高,书法艺术造诣也一定高吗?他认为,书画的定价和其在官场的职位毫无关系。虽然书法收藏者在收藏作品时,会考虑书法家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但书法作品的价值不一定随职位高低而增减。

出现这种“价目表”的原因是社会上有不少新入门的书画收藏者,对书画艺术没有鉴别力,只能依据职务的高低来判断作品的优劣,从而形成了职务越高、价钱越贵的状况。有的地方甚至按照官衔标价,市级领导、县级领导的题词都有一定的价码,他们的字甚至比书法家还要贵得多。

鉴与赏两者不能混淆

宣家鑫认为,鉴定是一门科学,“鉴”与“赏”是不同的。“鉴”是指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作品,客观地分析作品的书、画、章、纸、装裱、题跋等多方面的知识,目的在于分辨作品的真伪。“赏”是对作品的判断与主观理解,更多的是评判作品的艺术水准与作者的艺术造诣,两者不能混淆。

但有些书画家常常在鉴定过程中,把自己对书画的主观判断带入到辨别真伪中去,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是真迹,画得差的就是赝品。其实不然,作伪者通常会将书画家的代表作作为底稿,所造的赝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如果仅凭画得好坏来认定真伪,是不科学的。也有的鉴定专家采用著录法及标准件法,把需鉴定的作品与公认的真迹作比较,如果风格一致即为真迹,风格有差异则为赝品。这种鉴定方法也存在局限性。书画家一生中作品多达几万件,少则数千件,而真正成熟期的作品不到十分之一。如果仅用成熟期的作品作为标杆来对照,必然会造成“冤假错案”。

同件拍品频现有炒作之嫌

同一件作品频频出现在不同拍卖会上,宣家鑫认为这是短线炒作的缘故。常去参加艺术品拍卖会的人会发觉,同一件作品,春季拍卖时出现在这家拍卖会,秋季马上就会出现在另一个拍卖场;也有的今年买进,明年卖出,而且价格会明显攀升,给人一个假象:此件作品升值空间大、升值快。宣家鑫说,这种价格其实是不可信的,有些人就是靠拍卖来不断炒作、抬高自己的身价。买者要有独立的思考和辨别能力,不要盲目地被所谓的市场价所蒙蔽。

  • 拍卖书画当心"双胞胎" 给收藏者敲响警钟

    一条报道引起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9幅价值数千万元的假画,与长篇吴冠中专访和大量吴冠中私人照片被同时刊登在一本杂志上,很容易让读者误认为这些画作是吴冠中真迹。吴先生看到杂志后,当即表示无法容忍,随即委托有关人员与该杂志交涉。..

    2025-08-26
  • 吃螃蟹引大抢救 医生的忠告告诉所有人吃螃蟹要注意什么

    中秋将至,除了月饼,伴随我们的还有某些海鲜,关于海鲜的故事,小编这儿要分享篇文章给你们了,文章里有些小故事,这..

    2025-08-08
  • 广东饮食文化误区多 饮早茶不利肠胃健康

    广东人的饮食文化比较特别,喜欢煲汤,喜欢和早餐,饮食讲究特别多,但是其实广东人这样的饮食习惯跟糖尿病、高血压、..

    2025-07-27
  • 禁画哭泣的男孩的诅咒,收藏者死于火灾画却完好

    在世界十大禁画中,有一副画让英国人恐慌了接近三十年,它就是《禁画哭泣的男孩》,在这三十多年里,凡是收藏或者购买..

    2025-07-09
  • ​学八字的重大误区

    目前,特别多的命理初学者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即动不动就这八字身旺,喜抑制(泄克耗);身弱喜生扶等等。如果八字只是..

    2025-07-05
  • 学习阴阳五行的误区

    【1】认为阴阳五行这些是封建迷信。说这话的人,肯定没研究过阴阳五行,更别说运用阴阳五行的道理来解决生活问题了。..

    2025-05-01
  • 笔筒 收藏者还需分外留心

    笔筒,可以说是古今皆宜的小物件。虽然位列文房四宝之外,不过少了它还是不怎么方便。早在唐代,毛笔是放在笔床上的,明代中后期,才被大量兴起的笔筒取代。现在收藏界可见的笔筒多是明清时制。目前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是一件清雍正年间仿木纹釉..

    2025-04-01
  • 书画收藏三大误区

    一、收藏者往往“追涨”。现在一些投资商携带大量资金进入书画市场,扮演了呼风唤雨的“庄家”的角色。由于人为炒作,一些不知名的画家作品几乎在一夜之间急剧看涨,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比不少早被普遍认同的古代名家还高。有些收藏者不能做..

    2025-02-02
  • 书画收藏的误区

    一、收藏者往往“追涨”。现在一些投资商携带大量资金进入书画市场,扮演了呼风唤雨的“庄家”的角色。由于人为炒作,一些不知名的画家作品几乎在一夜之间急剧看涨,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比不少早被普遍认同的古代名家还高。有些收藏者不能做..

    2024-11-0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