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西部边隆的沦源、西盟、孟连、耿马等县的群山中,居住着一个古铜肤色的民族—佤族。他们以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为世人所知。在以往的记忆中,神秘的“司岗里”传说,雄浑的木鼓舞、奔放的甩发舞,是我们对仇族的全部印象。来到阿佤山才真正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神奇的阿佤山养育了这个美丽善良、纯真质朴的民族。佤族医药也秉承了阿佤山的质朴,它是民族医药宝库中令人着迷的一块璞石。
佤族,人口总计100万,我国大约有38万(第五次人口普查),镜外(缅甸、泰国等)约有60多万。由于地处边疆,交通闭塞,让这个民族长期沉睡于尘世的喧嚣之外,直到解放时,其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历史的迟滞让佤族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文化和原始社会的遗风,至今还延续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质。
佤族地区多属于亚热带和热带低纬气候类型,是瘟疫的流行区。是疟疾、天花、霍乱、痢疾、肝炎、流脑、肺结核等疾病的高发区。佤族只有利用当地的医药资源防病治病。千百年来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佤族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行医用药经验,为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佤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无法记载这个民族医药形成和发展所走过的漫长历程,而主要是通过口碑代代相传。
佤族地区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医疗用药经验。佤药有1000多种,常用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物有300余种;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佤族医生们还逐渐积累了药物组合治病的经验。据1997年6月正式出版的《中国佤族医药》第4册收集,佤族医药民间单方、验方270余个;佤族医药的用药方法,除了内服之外,还有外拔外包内服法、外切外敷内服法、推拿按摩外敷法、食疗法、外敷内服法、熏疗法、生食含漱法、放血内服法、外搽内服法、外包外洗法、散剂、熏蒸法、嚼涂法。食疗法和熏蒸法目前在民间仍广泛使用;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佤族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理万方法。如拔火罐法、揪利法、抹法、放血法、操擦法、拍打法、推拿法等。但由于诸多的原因,佤族医药尚未形成自己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还较多地停留在经验和感性的认识层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的深度和进行科学的解读,以便有效的开发利用。
佤族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佤族人民防疫治病、生存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在广泛应用。同时,佤族医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古老的民族至今还较多地保留着原始文化的遗风、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质,被看成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活化石”,是我们研究人类医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医学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素材。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准确的生物起源的认识,是人类成长的清晰记忆。医巫并存、药食同用的医学早期形态,直击人性的音乐和舞蹈……无不注释着医学的“进化”和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医学发展历史和医学文化的人来说,就像一个人试图追忆婴儿时期却只能依靠母亲留下的旧相册一样,现存的佤族医学文化就是这样一本弥足珍贵的旧相册。
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佤族总人口为39.6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普洱等县。其主要居住区位于澜沧江与萨..
2025-09-02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土语的差异。佤语与德昂语、布朗语有亲属关系,与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词汇中大约有10%的傣语借词。解放前,除部分地区曾使用过一种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外,佤..
2025-09-02佤族民间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方法较为简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一问、二看、三号脉〈诊脉〉、四顶指甲尖。问,问患者病因、病情、疼痛部位,以及冷热、出汗、饮食和大小便等情况。看,看患者精神面貌,看皮肤。面红发热多为伤风感冒或其他疾病所..
2025-09-011949年前,佤族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只贯穿在生产、宗教等社会生活活动中,未形成专一的学校教育体系,极少的私塾或学校也未形成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机构和人员奇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佤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佤族在过去漫长..
2025-09-01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打,作为戏曲艺术在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凡在剧目中表现敌对双方开兵布阵,战场上厮杀争斗,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与歹徒格斗等情节,都需运用武打的形式来渲..
2025-08-25酒,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除了它的色香味有诱人之处以外,主要是因为酒中含有酒精--也就是乙醇。乙醇有扩张血管,麻醉中枢的作用,饮用后如古人赞扬的有“霜天雪夜,变寒为温”等等作用。如果我们撇开古代文人对酒的“散愁”、“遣闷”、“..
2025-08-15如果依据销售业绩、品牌影响力、市场范围等三大参数对徽酒势力进行盘点,徽酒军团可划分为两大阵营:第一阵营,以“古井贡”、“口子窖”、“高炉家”、“迎驾贡”、“金种子”、“皖酒王”为代表,构成徽酒的六朵金花;第二阵营,以“文王..
2025-08-14鄂伦春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医药卫生知识与经验。鄂伦春族常用药物以植物药为主,有少量动物药,未见矿物药。植物药多数专作药用,但有的兼作食用或以食为主。动物药用较多,具有民族特色。常用..
2025-08-10很早就听说佤族的银饰品非常奇特,耳环大得出奇夸张,大得让人不敢相信。不久前,我慕名来到孟连县的富岩乡,终于见识到了这样的大耳环。 富岩佤族妇女的耳环,以纯银打制而成。大小不同,造型各异。有的似缩小了的象脚木鼓,直径3至4厘米,..
2025-07-29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工队创作的佤族舞蹈《秧歌》中有一个情节:青年男女一边劳动一边调笑说唱,在小伙子们的频频进攻下,姑娘们就会满脸羞涩地把自己抽的烟锅递给自己中意的小伙子。随着烟锅传递次数的不断增加,姑娘和小伙子的感情也不断加深,..
2025-07-29“叫谷魂”是佤族敬祈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意思是将谷子的魂叫回来,让它粒粒饱满,来年获得更大的收获。叫谷魂一般在每年谷物快要成熟时进行,由村中一户比较富足且有一定声望的人家来主办。是日,要请“魔巴”(巫师)做“法事”,要唱歌(叫谷..
2025-07-29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
2025-07-29居住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布饶克人(佤族支系)村寨里经常响三弦声。原来三弦声悠扬的地方,往往就是布饶克男女青年社交的场所。布饶克人的三弦与其他三弦不同,它的三根弦线,用粗细不等的钢丝拴系而成,弦尾振音口用蟒蛇皮蒙面。弹奏时,只要..
2025-07-28嚼槟榔:佤族男女皆喜欢嚼槟榔,每人随身携带装有槟榔的小包。槟榔是圆饼形的,加上石灰、烟草、麻栗树叶同嚼于口中,随嚼随将红色唾液吐出(据说嚼槟榔,有防蛀牙的攻效)。嚼槟榔把嘴唇染成红色,佤族人以此为美。..
2025-07-2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