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的传统民歌,以其生动鲜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民歌分为花儿、宴席曲、号子、小调、婚礼歌等类型。保安民间“花儿”,在“回汉花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高亢嘹亮,并带有颤音,由低转高,婉转动听,独具特色;其内容和形式也十分丰富。
保安民间花儿尤以用汉语演唱的“河湟花儿”为主;号子用保安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演唱,如《拉木上坡号子》就是完全用保安语传唱的。保安族花儿的令调主要有“保安令”、“水红花令”、“三起三落令”等,歌词一般以四句、六句式为多,也有五句、八句式等,由所表达的内容来决定。保安族花儿的内容大体上分为:反抗旧社会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花儿;表现保安族社会生活的花儿;表达保安族青年男女真挚和坚贞不渝爱情的花儿;追求新生活的花儿等。其中爱情花儿内容丰富、数量多、艺术性比较高,在保安族花儿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舞蹈与宴席曲
保安族的舞蹈刚健有力,节奏明快,感情豪放,既带有蒙古族舞蹈的传统特征,又巧妙地吸收和融汇了汉、回、土等民族歌舞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舞蹈《保安腰刀》曾获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优秀节目奖。
宴席曲是保安族举行婚礼时,在宴席场地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乐曲,曲调优美,欢快明朗,节奏性强,有时还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一般在青年男女新婚之夜演唱。宴席曲没有道白,没有乐器伴奏,纯属清唱。代表性的宴席曲有《恭席曲》、《白丝布汗褡》。
乐器
保安族还擅长吹奏乐器,其中比比(用竹子做的双筒四孔乐器)和口弦(长一寸左右,重不到一钱,形如三叉,中叉为舌簧,两边为弦架)在民间很普遍。除此之外,保安族经常使用的乐器还有笛、箫、唢呐、四页瓦、二胡、四弦等。
民间文学
过去,保安族虽无正规的文字,但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神话故事、笑话、传说、格言、谚语等在民间流行都很广。如民间故事《三邻居》和神话传说《神马》等,寓意深刻,影响久远。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一向以刀刃坚韧、锋利著称,它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式样美观,久负盛誉,远销国内外。保安人制作腰刀的工序十分惊人,一把腰刀少则40多道,多则要经过80道工序。
保安腰刀,已是保安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每到七月半河灯歌节,资源县城就变成了灯的世界、歌的海洋,人们享受着节日带给他们的乐趣。因百姓广泛参与,奠定了河灯歌节良好的群众基础。2004年,资源县河灯歌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十大百姓生活游主题活动之一。河灯歌节已成为资源人们..
2025-10-13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把弘场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人文”精神、“自然”精神..
2025-10-10锡伯族喜欢吃奶制品,如奶子稀饭、奶子面条、奶酪、酸奶子疙瘩、酸奶、奶茶。锡伯族有饮茶和喝糊米水的习惯。伍他茶是将黄豆、玉米等炒熟后磨成面粉,或将麦面用羊尾巴油炒成,食用时用开水冲,放入少许糖、羊油或奶油即可食用。..
2025-10-05冬子锣,又称小钩锣。土家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响铜制成,形似盘状,锣面平坦无脐,锣体较钩锣更小。面径10厘米,锣边宽1.7厘米。锣边无孔无绳。锣棰木..
2025-10-04点子,土家族、布依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北、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用响铜制作,形似小锣,锣面平坦无脐,锣面直径9.5厘米~10.5厘米、锣边宽2.3厘米~3厘米,锣边钻有三个小孔,用细绳系于带有三条腿的圆形竹圈中,锣面悬空朝上,竹圈..
2025-10-04在湖南湘西北的大山深处,有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它能用简单的乐器,打奏出深山里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以及人们喜怒哀乐的声音。千百年来,当地人们用清一色的铜制乐器打奏出了天籁之音,并且曾多次作为中国打击乐艺术珍品走出国门,蛮声海外..
2025-10-04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