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银针试毒,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电视剧都是这么演的,古人在吃饭的时候都会用银针试毒,银针就会变黑就证明有毒,这种方法是否可行?这里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那么这种银针试毒真的可行吗?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古时候的人们中的是哪一种要命的毒。相信朋友们在古装剧中经常会听到一种剧毒之物,那就是鹤顶红。
对于鹤顶红不明白的人们还以为它是仙鹤头顶那点红色物质产生的。其实剧毒鹤顶红跟仙鹤没有一点关系,它还有一个名字是我们都知道的,那就是砒霜。没错,鹤顶红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砒霜。
砒霜在化学上的学名叫三氧化二砷,它是早期治疗梅毒和肺结核病的辅助药物。砒霜的毒性是非常强的,能够与人体内蛋白质中的硫基结合让其失去活性,阴断细胞风氧化供能的进行,最终会导致人体缺少三磷酸腺苷的供能而死亡。
能够提取砒霜的矿石是比较多的,例如:天然矿物红信石,含砷矿物雌黄和砷黄铁矿等。而在大多时候,这些矿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经常会混合在一起 ,古人从矿石中提取砒霜的方法是比较原始的,通过研磨煅烧来提炼。
等到毒砂升华后,再凝结就可以得到红色粉末砒霜,可能有朋友会说了,砒霜不是白色的吗?怎么会出现红色?其实白色的砒霜是纯度比较高的一类砒霜,红色是纯度较低的,其中含有硫化砷等杂质。而古人的提炼技术比较原始简单,纯度自然不会太高,所以大部分的砒霜都是呈现红色,看上去像鹤头上的一抹红色,因此命名为鹤顶红。
古人粗糙的提炼方式,使砒霜的的纯度并不高,即使是白色的砒霜,仍然含有不少的硫或者硫化物,而硫化物在遇到银这种物质的时候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所以,银针一旦碰到砒霜这种物质,表面就会变黑,能够判断出食物中是否含有毒性。
由此可见,古人用银针试毒其实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那么到了现代,这种方式还能够见效吗?恐怕不行。前面我们说了,银针在遇到砒霜的时候会变黑,是因为银跟硫化物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是古人提炼砒霜技术粗糙的结果。
可是在现代,我们有了更先进的矿石提炼技术,砒霜的纯度是非常高的,硫化物要么被全部清除了,要么只有非常小的含量。没有了硫化物的砒霜再用银针去试毒,它就不会变黑,从而让试毒失效。
所以,我们用银针插入蛋黄中,它就会变黑,如果是在古代,大部分的人们都会以为蛋黄中有剧毒。而其实蛋黄是无毒的,有毒但不含硫的物质,银针是不会变色的,也就失去了试毒的作用,这样的有毒物质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氰化物、毒鼠强、铊盐等。
银针试毒只是古人生产力,科技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一部分应用,而在现代,这种验毒的方式基本已经失效,依靠它并不能判断食物或者其他物质中是否含有毒素。我们要真正检验中物质是否有毒性,只有依靠现代先进的科技才能够得到保障。
银这种物质虽然在现代失去了试毒的作用,但是它去发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杀菌消毒。人体内的大部分致病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依靠蛋白酶维持新陈代谢和繁殖,会夺走银原子,变成带正电的银离子。
银离子能够与带负电的硫醇基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链与四肽交联,破坏细胞壁,让它失去对渗透压的保护作用,能够将细胞壁与细胞膜捅破,达到杀菌效果。
可能有人会说了银属于一种重金属,它不是对人体有毒吗?银单质是无毒的,可是产生的银离子对人体有毒,只不过银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非常低的,只能产生微量的银离子,而微量的银离子反而能够杀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益,所以我们在使用银器具的时候,不用担心会出现重金属中毒。
事实上,古时候还有一些检测方式对于现代人来说比较荒谬,例如:滴血认亲,古人检难自己跟后代之间是否存在血缘关系,往往会有这种滴血认亲的方式。如果二者的血液融合了,那就是有血缘关系,是亲生的。如果没有融合,那就不是亲生的。
这种方式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其实是比较弱智的,可是在古代却成为了一种铁律,几乎没有几个人去怀疑它是的真实性,因此这种方式也导致了不少的悲剧发生。当然,我们也不用去嘲笑古人的愚昧,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佤族总人口为39.6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普洱等县。其主要居住区位于澜沧江与萨..
2025-09-02我国的德昂族主要分散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镇康、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县,分布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绝大多数的村寨都是和景颇、佤、汉等族分寨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
2025-09-01保安族的传统民歌,以其生动鲜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民歌分为花儿、宴席曲、号子、小调、婚礼歌等类型。保安民间“花儿”,在“回汉花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高亢嘹亮,..
2025-09-01高山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父母为使子女在成年以后成为生产中的能手和村社的保卫者,男女从小就要跟父母或兄长学习各种生产知识。男孩子在家学习制作各种日用品和修建房屋;在农田或山上学习耕种和打猎。住在沿海地区的要学习造船、织渔网..
2025-09-0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