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人口爆发增长的主因应是“生产分工”

2025-09-11 08:05历史

在清代前期200年里,中国人口出现爆发式增长,从1亿增加到4亿,更古至今都是奇迹!究其原因,除大家熟知的粮食作物引进、农业生产提升外,起决定作用但常被忽视的应是经济上亚当·斯密式的“生产分工”。

古代中国其实一直是地广人稀、人力资源紧缺的局面,直到唐宋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长江以南地区获得深度开发,中国人口规模才接近1亿,大致相当于当代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因此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人口问题,加强人口统计管理,并出台很多鼓励婚育、增长人口的政策,但受生产力水平限制效果均有限。

中国人口大约在明代初期突破1亿、在清代前期200年里跃上4亿台阶。以往解释其中原因: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畜力增加以及农作物品种的丰富,宋代引入占城稻优良品种,明清时期则有来自南美的番薯(山芋)、玉米、马铃薯(土豆)等作物引入并推广种植,总之是农业生产的进步。当然也有清代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丁税)的功劳。

但我们容易忽略重要一点:应该是生产分工的深化、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就要提到亚当·斯密和他的“经济增长理论”了!亚当·斯密1760年代撰写的《国富论》中所提的一些经济学观点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常识”,其中一条:增加国民财富的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深化生产分工!他还提到:通过生产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技术进步;而要想保障深化生产分工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顺畅市场交换过程。

明清时期的封建黄帝、官员们或许不知道亚当·斯密和他的经济学说,但他们鼓励专业生产、社会分工的一些具体举措(尤其是清代黄帝和官员),以及民间自发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一些行为,正暗合了亚当·斯密“经济增长理论”,个人认为,这些才是清代国民经济得以较快增长、并引发人口发生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1、清代黄帝和官员虽不是亚当·斯密的学生和信徒,但他们在大清广袤国土上推行“生产的社会化分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远胜于当时欧洲诸多小国家,大致有三方面。

一是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控制国土面积最大的时代,已达1300万平方公里,这是任何一个欧洲小国无法比拟的。广袤国土上不仅有大量的耕地,还有林木、草原、矿产等等。气候环境、自然资源、农业物产等的多样性,一直到当代都是中国最大的优势。

二是具有庞大且统一的商品市场。清代虽实施闭关锁国的国际经贸政策,但国内市场却是统一且足够庞大的!当时在主要省份间的水运交通已极便利、货物运输能力较之前有很大提升,清代前200年也没有关卡限制、商品交换顺畅,保障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生产分工的深化。

三是众多的人口为深化生产分工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不仅如此,众多的人口也扩大了消费、形成庞大的商品需求,反过来再促进生产分工,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总之,清帝国4亿人的国内社会产出是“惊人”的、是当时占世界经济三分之一比重的“庞大经济体”。

2、清代黄帝、官员应该对上述优势有所认知,自觉地因势利导、鼓励民间专业化生产,当然也有亚当·斯密所说的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社会和民间深化生产分工。

史料记载,清代的生产分工主要是“家庭型的专业化生产”,较之前朝的手工生产效率已有极大提升。在这种家庭型的专业化生产之下,朝廷、商人的投资能形成规模化生产,虽然较之欧洲的工厂化生产仍显落后,但也是巨大的进步了。以往常说这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应是不正确的,它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差异极大,仍有鲜明的“小农经济”烙印。

史料还显示,清代的土地制度不同于前朝,更加灵活和商业化,土地所有权、租佃权、转租权、经营权的分离已很普遍且受到社会认可和保护,这就为家庭型的专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一些本来没有土地的租佃农户,一旦持有稳定的租地契约就有意愿雇工,规模化经营榨油、榨糖等家庭手工业生产。这在之前的历朝历代是不可想象的。

3、清代黄帝和官员特别鼓励不同地域的专业化生产,很多地区和城镇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优势,外部还有畅通无阻的交通、不设限制的市场,也成为专业化生产的保障。

清代不同层次的“市镇”在全国蓬勃发展,如著名的“天下四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等。这些市镇又分为两类:一是集散市场市镇,如汉口镇,地处沿海、沿河、沿江、沿运河的重要交通节点,以集散和批量交易商品为主要职能,可以为商品的顺畅流通提供保障。

二是手工业市镇,在生产领域尤显重要。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市镇较前朝更具优势、更加繁荣,一些重要大宗商品(包括出口商品)在全国范围呈现明显的生产集聚效应。如景德镇,不仅是瓷器生产人口聚集,同时也是产地市场、交易上下游产品,辐射全国、行销海外。还有生产丝织品的苏州盛泽、生产铁器的广东佛山、生产印刷书籍的福建四堡等。

特别是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依靠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优势,大量发展棉布、丝绸、瓷器、纸张、书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比粮食生产的附加值更高,于是当地粮食生产退居“次要”地位。虽说当地粮食总产量仍很大、但大约仅仅能供给本地的密集人口,有一句民间谚语就印证了清代生产分工的这一变化!

宋代人有谚语“苏湖(常)熟,天下足”,说明当时的苏州、太湖一带粮食生产已超过北方(有引入占城稻的功劳),中原王朝统治阶级要靠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粮”输出供养;而明代后期至清代,谚语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显示此时湖北、湖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已取代苏湖(常)成为了全国“商品粮”基地。

大致情况是:中部地区在南宋时期开始拓荒、明清时期进一步开发,“湖荡洲滩”大面积围垦、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同时农作物结构多样化、农副产品商业化。清代尤其注重中部地区的开发,扩大粮食生产并大量输往北方,还鼓励种植棉花、烟草、糖、茶、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以及借此地山地丘陵优势发展农产品、木竹的手工业加工以及矿产开发。

还有,随着清帝国版图的扩充,边疆地区统治巩固、经济初步发展,也促进了不同地域的专业化生产。东北地区,虽有封禁政策,但陆续有汉族居民迁入带动了当地农牧业发展;蒙古地区,官方极力扶持当地养殖业和皮毛加工业发展;西北地区,甘肃、新疆等地耕地增加,特殊色手工业也有发展;西南地区,随着大量汉民迁入,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有了进步。

4、总之,清代在深化生产分工方面确有作为,其结果就是人口大幅增长、经济繁荣。但它毕竟是封建王朝,家庭作坊生产也落后于工业化大生产,清代还长期坚守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当人口从1亿“暴增”到4亿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粮食和资源危机、被西方人称为“饥饿的盛世”!

由于粮食短缺、人地矛盾突出,清代中后期民间械斗不断。典型就是南方地区的“土客械斗”,明末清初是就已存在但规模不大,到1800年后则愈演愈烈,蔓延至南方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甚至浙江、苏北等许多地方。主因就是这些地区人口剧增、生存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极度短缺、人民生活困苦。其结果则是人口损失,仅1854年广东的“土客械斗”就造成上百万人伤亡,还有大量人口流亡海外。

还有“太平天国运动”,它对中国中部、东南部人口稠密地区的破坏极大,经济、人口损失惨重,虽没有准确的人口损失记载,一般认为超过5000万!当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方因人口快速增长对土地和粮食供应造成的压力。这些现象或许印证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战争论”!即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人口的迅速膨胀,然后战争造成人口大量损失又反过来控制了人口增长,于是战争就成为避免种种社会经济危机的“调节器”!

马尔萨斯的观点当然是片面的!但它有助于我们观察清代人口增长与变化的“奥秘”:造成清代“饥饿的盛世”的根本原因,或许正是人口增长“过快”与经济发展“稍慢”之间的矛盾!而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源,还是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的落后!如有适当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让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相匹配、共同提升,那么人口就不再是负担而是“资源”了。现代人有共识:高质量的“人口众多”从来不是负担、而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公众号:苗青滨海新区财经

  • 《冲天神数》清代木刻本

    《冲天神数》目前得以流传的比较少,之前秘术网在收集《术藏》全套电子版的时候,也一直没有找到它的电子版,这次终于..

    2025-10-21
  • 【稀见清代四部辑刊】目录

    有需要【稀见清代四部辑刊】里的各种古籍电子版的,可以联系站长微信/qq:1715524655【稀见清代四部辑刊】(全1000册..

    2025-10-11
  • 浠水县福主庙清代戏台有什么由来?浠水县福主庙清代戏台简介

    该台上下场门上挂“去往”、“今来”牌,台前依斜坡形成自然看台。

    2025-10-05
  • 《清实录》:清代官方编纂的史书巨著

    《清实录》是清代官方编纂的一部规模庞大的史书,共收录了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清朝历史,..

    2025-09-25
  • 中国古代战乱曾造成人口大量减少的悲剧

    我们都知道古代气候周期、农业生产水平对人口规模的影响,不过毋庸置疑,对中国古代人口影响最大的还是战乱和冲突,或..

    2025-09-19
  • 漫谈古代人口剧变

    隋文帝喜好节俭,统一后大幅削减朝廷开支,轻徭薄赋,进而形成开皇之治。人口是评判古代盛世的主要标准。据唐《通典》..

    2025-09-17
  • 清代叙州文化世家鲁家园邱氏

    自古以来,宜宾(北宋末年至清为叙州)便是川南著名的文化之乡。宋代宣化的程氏、开边的廖氏,明代长宁的周氏、李氏,..

    2025-09-16
  • 清誉流外江:清代嘉、道年间的宜宾知县陆成本

    有清一代,宜宾县大约上任过100余位知县。这些知县平均任职不过3到4年。而其中任职最长的,是浙江萧山人陆成本(1763-..

    2025-09-10
  •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人口只有800人/天主教朝圣之地

    地球上有一共200多个国家组成,中国已经算是其中比较大的国家了,有些小的国家甚至还没有我们一个省大。你知道世界上..

    2025-08-18
  • 清代画家:高其佩

    高其佩(1660―1734)清代官员、画家,指画开山祖。字韦之,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别号颇多,另有山海关外人、创匠等。奉天辽阳(今属辽宁)人,隶籍汉军。康熙时以荫由宿州知州迁四川按察使,雍正间擢都统,后罢去。工诗善画,所绘人物山..

    2025-08-03
  • 土家族的人口有多少 土家族的分布地在哪里

    土家族的人口数量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世居毗连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地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

    2025-07-28
  • 《择明师》清代汤紫云手抄本

    “求地必先择良师,师非其人害不浅”!《择明师》,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岁菊月重九,七旬零四渊塘氏汤紫云篡,全本共89个..

    2025-07-25
  • 《地理千金不换》清代名师崑山堂龙松柏抄録本

    《地理千金不换》,清代名师崑山堂龙松柏抄録,合计118页。内容简介:玄関竅、救人黄泉水法、八干黄泉水法、地支黄泉..

    2025-07-21
  • 《地理要法》清代精抄本

    《地理要法》上下两卷,品相完整,清代精抄本,此书内容广泛,涉及阴阳宅,择日,梅花,奇门等,包含阳遁三元歌、符式..

    2025-07-20
  • 清代画家:高凤翰

    高凤翰(1683~1749)胶州大行高氏二股十一世,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汉族,山东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办事处三里河村人。雍..

    2025-07-12
  • 清代鬼面蓝香炉现身禅城

     清末“文武宫”香炉。明清时期,石湾陶瓷业进入了空前兴旺的发展时期,陶瓷产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釉色也十分丰富,从唐宋时单一的青、墨、酱黄等釉色,发展成为有红、白、黄、绿、青、蓝、紫等多种釉色。近日,我市收藏爱好者棠伯由于机缘..

    2025-07-09
  • 身弱财杀旺,命主因结识新欢,被旧爱捅伤

    日主弱的情况下,忌官杀克日主,如果身弱官杀重,又有财星旺而生官杀,会使官杀克日主的力量越来越强。这种情况的根源..

    2025-06-30
  • 清代的包衣制度怎么来的?包衣指哪些人群?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众所周知,清朝是关外游牧民族政权而来。其统治者爱新觉罗氏与绝大多数上层阶级皆..

    2025-06-21
  • 《严可珍先师秘传拔砂图》罕见清代孤本

    罕见孤本地理古籍《严可珍先师秘传拔砂图》,清代手抄本,全本共98个双面,合计196页。内容简介:先师严西江望气寻龙..

    2025-06-02
  • 《地理龙穴扼要》清代木刻版10册

    《地理龙穴扼要》10册,清代木刻本,佛山广安堂藏版,浔阳廖辰编辑,陈莲史鉴定,此书清晰度欠佳,文字看起来有些吃力..

    2025-06-0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