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竹筒,基诺族敲击体鸣乐器,又称七轲。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洛克。
在祖国西南边陲景洪县的基诺山,山青林密,气候温和,竹楼点缀山寨,这里是基诺族聚居的地方。传说基诺人的祖先,是三国时代随孔明南征时被“丢落”的一支人马。清初文献记载为“攸乐”。基诺族以农业为主,男子酷爱狩猎。竹筒最早是盛水的器具,后来成了西双版纳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狩猎时敲击的响器,用于集体围猎撵山时惊吓野兽。经过基诺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和不断发展,已成为七个一组的旋律乐器。每当捕到较大野兽时,猎人吹响竹制的“杓北”发出信号,人们便闻讯赶到现场,当即砍下毛竹制成竹筒,一路上边走边敲边唱边舞,抬着野兽返回山寨。
基诺竹筒,每个竹筒多用一节毛竹制成,一棵大毛竹可做若干个竹筒。一般多由四至七个组成,以七个一组最为流行,而又以七个竹筒都取材于一棵竹子为佳。竹筒有大小两种,它们不仅尺寸有别,其式样和用途也各不相同,稍大者称布姑,略小者称切克。
〔布姑〕用较粗大的毛竹筒制作,通高24厘米~36厘米,筒径7厘米~8厘米,上端敞口,下端底部留有竹节,在上端筒壁一侧正下方开有一条垂直缝隙,缝长10厘米~16厘米、缝宽1厘米~2厘米。布姑的音高决定于筒的长短、筒径大小、缝隙的长度和宽度。用于捕猎到野牛、大野猪和马鹿等较大野兽时敲击。
〔切克〕用稍细小的一节或两三节毛竹筒制作,通高34厘米~46厘米,筒径5厘米~6厘米(图4),筒下端留竹节,从竹筒的1/2处左右向上修削成斜口,不开垂直缝隙,上端只留有一片呈三角形的部分筒壁。切克的音高与筒长、筒径和修削的斜口角度有直接关系。用于捕猎到山羊、小野猪和麂子时敲击。
演奏时,坐奏或行奏均可。行奏时,左手持竹筒下端,筒口朝下,右手执硬木棒或毛竹片敲击竹筒上部。木棒长24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坐奏时,领奏者击三个或四个竹筒,并将竹筒横于腿上,高音竹筒在外,低音竹筒在内,用一手执硬木棒演奏,发音清脆洪亮。七个一组的布姑,由大到小的基诺语名称为尤优、革勒多、革姑、革公、春绕、春女、春卯,按五声音阶排列,音域g-a1。有极少的村寨也使用八个或九个一组的竹筒,它们分别用于捕到母野兽或公野兽时敲击。这是一种合奏乐器,一般多为每筒一人集群演奏,也可四五人合击,少于七人时,其中有一或两人兼奏两三个竹筒。竹筒用后不保存,用时都临时制作。
竹筒与基诺族的狩猎生活密不可分,其它场合则不使用。按民间风俗,凡捕到大野兽时,在猎归凯旋途中,人们都要反复唱着《回家调》、《猎获调》,回寨后大家分享猎物时,则唱起《到家调》、《欢庆调》,并用竹筒为其伴奏。竹筒有一定的演奏规律,已形成曲调的固定节奏伴奏型。音色丰富,音响谐和,清脆的竹筒声和粗犷的歌声,融汇于基诺人的欢乐之中。1980年10月,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基诺族白腊支,将大小不同的竹筒置于架上,制成五音竹筒用于独奏,随演唱曲调敲击简化的旋律,与另外四位执无固定音高的单竹筒的奏者互相配合唱奏《猎获小调》,生动别致,纯朴粗犷,气氛热烈,富有浓郁的基诺族风采。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基诺山鲜花盛开,欢声笑语。寨子里的卓巴(长老)敲响了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族喜庆丰收的民族舞蹈“太阳鼓舞“。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有两面,..
2025-09-12基诺族男女皆喜欢戴大耳环,耳环眼较大。他们认为耳环眼的大小,是一个人勤劳与否的象征,所以从小就穿耳环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如果一个人的耳环眼小,则会被人认为是胆小、懒惰。基诺族的耳环一般用刻着花纹的竹木或银器做成,精..
2025-09-12基诺族挎包几乎就是基诺族服饰的缩影,其色彩和图纹,汇集了基诺服饰的主要特征。自织的棉麻条纹底布,是基诺族男女衣装的主要原料,它们自然也被用於挎包的缝制上。简捷的做法,是将约一尺宽的腰织土布,裁成几块,长的那块对折成条,做挎包..
2025-09-12日月花饰是基诺族男子的背部装饰。每个男子在衣背中央均缝缀着一块彩色图案,基诺人称之为“波罗阿波”,意为太阳花或月亮花,即日月花饰。日月花饰呈圆形,直径约为10多厘米,用红、黄、绿、白等彩色丝线绣于18厘米见方的黑布上,再缝于衣背..
2025-09-12基诺族男女青年都喜爱踩高跷赛。竞赛分两种:一种是高跷踢架。两人一组,双方踩在高跷上,相互以高跷架踢对方踩着的高跷架,踢倒对方高跷者为胜方。另一种是高跷赛跑。人数不限,参赛者踩着高跷站在起跑线上。一声令下,踩着高跷跑向终点。距..
2025-09-12基诺族青少年特别喜爱的力量型竞赛活动。用于比赛的竹竿长3米,直径10厘米左右。先在场地上划一条中线,赛前双方将包头布解下围在腰上,两人相对,各顶住竹竿的一端。竹竿的中点对正地面的中线。双手不得碰竿,成弓步站稳。一声号令,两人均用..
2025-09-12相传基诺族的祖先是孔明南征军的—部分,他们因在途中歇息而掉队,后来追上大部队后,孔明不愿再收留。为了让这些落伍的兵士能够生存,孔明赐以茶种,让其种植,并让他们依照自己的帽子式样修房盖屋。后来基诺人在自己的衣背上就刺绣上孔明的..
2025-09-12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有两面,即公鼓和母鼓。公鼓大些,母鼓稍小。鼓身用坚硬而不易开裂的圆敲击太阳鼓,喜庆丰收木凿成,呈圆柱形,长约1米,直径约50-70厘米不等。两头均用方形木钉钉住牛皮为鼓面,两端鼓身四周..
2025-08-21基诺族挎包几乎就是基诺族服饰的缩影,其色彩和图纹,汇集了基诺服饰的主要特征。自织的棉麻条纹底布,是基诺族男女衣装的主要原料,它们自然也被用於挎包的缝制上。简捷的做法,是将约一尺宽的腰织土布,裁成几块,长的那块对折成条,做挎包..
2025-08-21基诺族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如:煮麂子头时须在妇女睡觉后进行,产妇不能吃用铜、铁锅鱼的饭;祭过寨神的食物,必须在村、社长门前煮食;祭山神的食物一定要在野外煮食,不准拿进寨;在民间有食鸡肉可以治病之说。婴儿满月,其父要闭门烤一只..
2025-08-21竹筒酒是独龙族男女老少都爱喝的传统饮料,它还被当作青年男女订婚时的礼酒和盛大节日中的喜酒。制作竹筒酒,首先要在山中竹林里选择最好的竹子,将其做成酒筒,然后把煮熟的小麦、大米或者高粱拌上酿酒用的酒装进竹筒内。—般在七天之后竹筒..
2025-06-29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