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少数民族春节习俗掠影

2025-11-04 08:16历史文化

湖南是我国内陆地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全省有一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县区。此外,还7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半数的县、区,99个民族乡。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五普”统计数据,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641万余人。全省55个少数民族中,世居的有8个,按人数依次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人口达63万余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7%。

湖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独具魅力,特别是湘西、湘南,独特的美景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土家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苗族的刺绣、蜡染,演绎着古老而瑰丽的历史文化蕴涵。火把节、芦笙会、四月八、茅古斯舞,飘逸着浓厚的民族情愫。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历来为各个民族所重视。吃年饭、放鞭炮、扎花灯、舞狮子、耍龙灯……这些是大多数民族都有的庆贺新年的方式。除了这些外,许多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过年习俗,这些习俗无不打上了一个民族思想、文化、情感、心理和历史的烙印。

土家族:“赶年”与“抢年”

过年是土家族人最重要的节日,从内容到形式比土家族的其他节日都要隆重,持续时间也最长。

湘西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传承至今。土家年(土家语:起老嘎卡)是湘西土家族最大的节日。其时间是:腊月大二十九日,腊月小二十八日,因为总是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叫做过“赶年”。具体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即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到过“赶年”这天,每天都有具体的安排;二是敬神阶段,即在过“过赶年”这天的下午三时左右,按照顺序先后敬供历代祖先、彭公爵主、灶神、土地神、四官神、门神等神灵;三是正式过“赶年”,即全家男女老小,共吃团年饭,边吃边唱祝酒歌,一派热闹气氛。吃完团年饭后,全家在火床上围着火炕烤旺火守年,刚进凌晨燃放鞭炮、挑水、推磨舂碓……进行“抢年”。

土家年,始于明朝中期,盛行于明末清初和民国时期,清乾隆《永顺府志》和《永顺县志》均有记载,同治九年(1870年)《永顺府·龙山县志》风俗载:“土人度岁,月大以二十九日为岁,月小则以二十八日。相传前土司出军值除日,令民间先期度岁,后遂以为常。”土家族过赶年不但在时间上有其独特之处,而年事活动也丰富多彩,持续时间也长。主要内容有“打粑粑”、“做团馓”、“插柏梅、贴纸”、“贴门神”、“吃团年饭”、“守岁抢年”等。

土家族的“调年会”,节庆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连续举行几天几夜,最热闹的是跳摆手舞,同时还要举行地牯牛角力、抵杠斤和蛤蚂抢蛋等。近年来调年会,越来越热闹。还有耍龙灯的,卖艺耍刀的,唱山歌的。在街道两旁出售山货的,叫卖小吃的。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多次组织物资交易会,大力促进了民族贸易的发展,活跃了民族经济文化市场。

苗族:“保年树”与“赶年场”

苗族原本是以农历十月为岁首,按照苗族习俗在农历十月过苗年,近代以来湘西地区的苗族渐渐改过春节了,但也有部分地区依然保留着过苗年的习俗,同时也过春节。凤凰苗族过年很有特色,每年春节的凤凰古城都会吸引大批旅游者,特别是除夕前一天就有很多游客赶到凤凰旅游过除夕。

苗族除夕这天要在房前屋后插上新砍来的篱笆树,称为“保年树”。除夕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这一点形式上和各地都一样却有着不同的内涵。每年的除夕傍晚,全家人一起动手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包谷烧酒,欢天喜地吃“团年饭”。

饭后,家里所有人都要洗脚,先从小孩洗起,意为“出门处处有着落”。除夕深夜,人们还占卜来年的气候,看北斗星周围的云雾状预测水涝或者干旱。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小孩子们就已经醒来抢鸡头,单等第一声鸡鸣响起,就蹦蹦跳跳的跑到院落里点起新年的第一挂鞭炮,就算抢到了鸡头,会为自己带来一年的好运气,学习好,身体好,定能考上状元郎。

正月初一,凤凰苗族最大的活动就是赶年场,十里八乡的苗族人聚集在一起,进行舞狮子,唱花灯等娱乐活动,热闹非凡。

侗族:侗家“行年”与“芦笙会”

所谓行年,就是春节期间,侗家串寨做客,即以寨为单位集体去另一个寨做客的习俗。

集体互访很隆重,起源于古时侗族村寨之间的联姻行为,即有婚姻关系的寨子之间的集体互访,以巩固婚姻联盟,以后逐步发展为村与村、寨与寨互相往来做客宣讲款约、增强民族感情、维护社会治安的一种集体做客形式。

行年又称作“乡客”、“鸡尾客”。因为去做客的芦笙队,队员们身上穿着特制的舞衣,衣边吊有小海螺或小蚌壳,头上插有鸡尾巴上的毛,故名“鸡尾客”。

行年时,寨子每户一人组成行年队伍,选出三五人为卜耶,作为全队的领导中心。卜耶中又推荐一人为耶高,即头客,作为全队的指挥。参加做客的人一切行动都要按头客的号令行事。大家撑开雨伞,由头客前导缓缓向主寨鼓楼前进,来到寨中萨坪,队伍围成一个圆圈,头客在坪中用罗盘找好位置,指定芦笙队进坪吹奏的路线后,做一个金鸡倒立姿势,芦笙队即吹“进行曲”和“欢乐曲”,边吹边跳芦笙舞,三遍后停止。主寨的男女老少围拢来亲热道贺,握手言欢,并争相拉客回家住宿款待。

第二天早餐后,头客把自己带来的队伍聚集到萨坪上,围成圆圈讲款,从“开天辟地”、“人的起源”、“芦笙的由来”,一直讲到“村规寨约”,以及上团下寨互相友好,彼此帮助等等。主寨的男女老少也汇集萨坪,静听讲述,讲完,主寨杀猪相待,设宴摆酒,尽欢而散。

第三天中午,头客集合全部来客,整顿行装告辞。主寨设长席,宾客相对而坐,献上年礼。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男女涌向席间,共唱“拦路歌”以挽留客人。后跳“多耶圆舞”,依依不舍地在芦笙曲中上路别行。

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瑶族:“放炮节”与“舞春牛”

舞春牛是瑶族过节的一种民俗文艺活动,春节期间举行。活动分三个部分:迎春牛、耍春牛、送春牛。春牛由两个青年男子扮演,扎黑绑腿,穿紧身衣,牛头为竹扎框架纸糊而成,牛身由一块青土布制成。基本动作是牛走路、过桥、喝水、搔痒、撒欢、发怒等。春牛进寨时,全寨的男女老少都在寨前相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还高声念《迎牛词》。春牛进到表演场中,便撒欢、“滚水”。这时,大家都争着摸春牛的眉心,讨开年吉利。送春牛是像迎春牛那样,全寨人列队恋恋不舍地将春牛队送往别的寨子。

位于南岭腹地的江华大圩、两岔河一带是高山瑶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九,这一带瑶族村寨的瑶胞们都要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欢度他们特有的“放炮节”。几个村寨轮流做东,“聚集一脉男女,生熟表散,摇动长鼓,吹唱笙歌,祭祀歌乐盛会,务使人欢鬼乐,物皁财兴”。全体男女老少带着各色鞭炮,来到一个宽敞的坪子上。大家唱起婉转多情的瑶歌,跳起花样百出的长鼓舞。气氛最热烈时,大家燃放起自己带来的鞭炮。

正月十五闹元宵,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的传统节目是“火烧龙狮”。十五晚上8时左右,张灯结彩的码市街上,鼓锣齐鸣,龙狮并舞。舞龙队和舞狮队从街头舞到巷尾,各家各户则向龙狮燃放起鞭。附近村寨也都派来文艺骨干,拿出龙狮拜年、火烧香火龙、耍春牛等传统节目一比高下,把瑶山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有时闹到次日凌晨3时才尽兴而散。

白族:“办年”、“团年”与“拜年”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我省主要聚居在张家界一带。白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风韵,同时又受到汉文化的深远影响。

白族人过年的全过程包含“办年”、“团年”、“拜年”三个主要环节。“办年”,就是在春节到来之前,为过年做一些物质准备。白族农家办年最重要的有三件事:杀年猪、推豆腐、打粑粑。白族有句俗语“年年腊月二十八,又打粑粑又浇蜡,还有个小小年猪杀”,就是概况的办年的情况。

桑植白族把吃年饭叫团年,意思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饭。年饭可以年三十的中午吃,也可以晚上吃。吃年饭先要敬神、祭祖。年三十的晚上要守岁,火塘里要烧大火,俗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拜年是新年的事,正月初一不拜年,只是一家人内部晚辈给长辈拜年,一般是大人在初一清早给全家的最长辈送一碗甜酒鸡蛋,孙子们要给爷爷奶奶磕头。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要给亲朋好友拜年。

白族人民过新年,还开展一项传统的活动——“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达一百多米。这项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强悍性格。

春节期间,桑植白族农家还有一些集体的文娱活动。最热闹的就是游神、玩龙灯、打花灯。游神是白族最重视而又最喜爱的一项民俗活动。始自明初,世代相传。

  • 查白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查白歌节的习俗_万年历

    导读: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些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岁月所沉淀下来的规矩。它不仅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形成轨迹,也是作为一个民族向外展示最好的方式。今天,万年历小编带大家走进查白歌节去了解下,查白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查白歌..

    2025-11-03
  • 近日,湖南怀化,一男子带娃吃完宵夜后开心睡觉,第二天一刷朋友圈发现孩子丢了......

    近日,湖南怀化,一男子带娃吃完宵夜后开心睡觉,第二天一刷朋友圈发现孩子丢了......事发当天晚上8点左右,派出所接..

    2025-10-28
  • 哈萨克族有什么禁忌?哈萨克族禁忌习俗简介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

    2025-10-26
  • 哈萨克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哈萨克族的节日简介

    哈萨克族,有人口1111718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2025-10-25
  • 土家族有什么禁忌?土家族禁忌习俗简介

    土家族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

    2025-10-25
  • 哈尼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哈尼族的节日简介

    哈尼族,现有人口1253952人。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余分布在普洱、勐海、景洪、勐腊、禄..

    2025-10-24
  • 蒙古族人的信仰习俗

    蒙古族人的信仰崇拜天地蒙古崇拜天地族对天地十分崇拜,喻天地为父母。以为天是伟大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支配着世间的一切。大地哺育万物,是万物生长之源。因此,在一些重大活动乃至日常生活中,对天地很崇敬,如熬好奶子,首先向天地泼洒敬..

    2025-10-16
  • 狩猎习俗 蒙古族人如何挑选猎狗

    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当第一次出猎调..

    2025-10-16
  • 土尔扈特献哈达的习俗

    起源于土尔扈特人祭敖包时,在敖包上悬挂彩布绸条,表示对自然的崇敬。(有的学者认为是藏传黄教信徒礼佛时的供品),以后献哈达这种礼仪传入土尔扈特部落社会生活中,就成为日常交往的礼敬用品。在喜庆大典迎送宾客时,献哈达表示隆重珍贵的礼..

    2025-10-16
  • 巴州各民族的丧葬习俗

    1949年以前,巴音郭楞境内的汉族人和全国各地的葬俗大致相同,他们把死称为白喜事则指衰老的死亡,新生成长,这是大自然新陈代谢的一大喜事。人死无大难,一切归入了平和宁静之中,这是第二大喜事。人死之后,身体埋入了地下或烧成了灰烬,而..

    2025-10-16
  • 肯尼亚饮食习俗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国土面积的18%为可耕地,其余主要适于畜牧业。肯尼亚自然物产丰富,大峡谷中..

    2025-10-15
  • 加纳饮食习俗

    加纳是个盛产木薯、大蕉、玉米,以及少量大米的地方。他们平时多用上述原料加工成不同的主食品种。他们爱吃烤全羊(其烹制方法是先去毛、脱蹄,然后开膛净腹,再将羊身涂上佐料,用一根长铁棍从嘴到尾穿起来,再把其架在火上反复烘烤至熟)。因..

    2025-10-15
  • 满族的生育习俗

    妇女怀孕,在满族人看来是一件吉事。因此全家人都对孕妇给予特殊的照顾。婆婆不但要向儿媳传授一些保胎、生育知识,同时也提出许多清规戒律。妇女一怀孕,就不能再参加他人的婚礼,更不允许侍奉祖先神。怀孕5个月时,不能到马棚,不许牵马,不..

    2025-10-15
  •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尝新节的习俗_万年历

    导读: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些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岁月所沉淀下来的规矩。它不仅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形成轨迹,也是作为一个民族向外展示最好的方式。今天,万年历小编带大家走进尝新节,去了解下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的习..

    2025-10-13
  • 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节是我们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三大祭祀节日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原本每年春分后的十五天都属..

    2025-10-07
  • 揭秘恐怖的冥婚习俗,深夜娶阴间妻搭骨尸!

    冥婚,是为死了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那时,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

    2025-10-06
  •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仫佬族的民族习俗

    仫佬族,现有159328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

    2025-10-05
  • 土家族跳丧鼓的习俗有什么?土家族跳丧鼓风俗简介

    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湖北省西部的长阳、来凤、利川等县。土家..

    2025-10-04
  • 土家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土家族的节日简介

    土家族,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的石柱、..

    2025-10-04
  • 土家族哭嫁的过程有什么?土家族哭嫁习俗简介

    聚居在三峡地区的土家族在婚俗方面保留着古朴的民族习俗,别具一格的环节有哭嫁、过礼、开脸、戴花酒、背新娘、迎亲、..

    2025-10-0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