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司鼓的伴奏艺术也非常重要,,不过它只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对唱腔的理解以及熟知剧情就可以胜任了,但是司鼓的指挥艺术就非常深奥了。指挥功能又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在乐队中的指挥作用,其二是对全剧的指挥作用。在过去,由于传统京剧在艺术上的写意性和物质条件的制约,乐队的设置非常简练,文场(弦乐)以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大件为主,辅以三弦中阮等,唢呐和笛子都由三大件者兼任,武场(打击乐)则由板鼓、大锣、铙钹、小锣组成,在习惯上对文武场通称为三大件和三块铜。司鼓虽然也是演奏者,但是在称谓上是独立于其他演奏者的,可见司鼓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在传统的京剧乐队中,司鼓无疑是指挥者。随着新编古装戏和现代戏的诞生,传统的京剧乐队配置以远远不能满足剧情的塑造,为了丰富乐队的伴奏功能和丰满音乐形象,乐队的配置增加了许多民乐和西洋乐器,“样板戏”的乐队配置达到了鼎盛水平。在一般的京剧院团,由于没有专业指挥,或者有但对京剧的节奏和神韵没有研究,也很难胜任京剧的指挥工作,练乐过后,一般都交给司鼓来完成实施的,因此,现在对司鼓的艺术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要求更为严格。
在乐队的指挥作用,他不但要指挥三块铜,还要指挥整个乐队,因此要求司鼓者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熟知各件乐器性能的常识,对每段唱腔和音乐必须熟烂于心,对每个行当和流派的艺术特点有充分把握和研究,在和演员保持高度默契的前提下,将乐队统一在自己对剧情理解、把握和艺术处理的理念之下。一个称职的司鼓,必须有“管住”乐队的能力,“管住”乐队就是领必奏,收必止,“管住”乐队靠的是司鼓者的艺术权威。一个司鼓者在乐队演奏中的权威,是建立在他对剧情的理解,对唱腔节奏和艺术风格的把握,以及驾御全局的能力;在唱腔演奏中,在掌握剧情和把握流派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剧场的氛围,因为观众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演员的创作冲动,根据观众的情绪随时调整唱腔的急缓和强弱,一个好的司鼓在剧场氛围强烈的时候能引领演员和乐队演绎出超常的艺术效果。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司鼓在关键的时候两键子就能使演员的唱腔得到酣畅的发挥,从而赢的潮水般的掌声。在音乐的指挥和处理上,现在的司鼓比过去难度更大,过去的音乐都是一些固定的曲牌,在节奏上没有大的起伏和变化,只要领的准,收的齐就可以了。现在创作剧目都有大量的幕间曲和主题音乐及形象音乐,并且都有配器,这就要求司鼓者不但要有娴熟驾御能力,还要有较高的音乐知识,如何处理好这些音乐,关乎到全剧的成败。戏曲音乐在处理上,和通常民乐、交响乐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节奏的灵活性,戏曲音乐是为表演伴奏的,它必须根据演员情绪和演员对人物的处理而决定节奏的张弛,才能指挥乐队完美地完成演奏任务。
司鼓在全剧的指挥作用,首先要求他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一个剧目能不能高水平地呈现,除了演员准确的理解人物表演外,是由司鼓者整体把握的,因此,司鼓者的艺术水准决定一出戏演出的精彩和成功与否。而全剧的把握首先是对全剧的节奏把握和处理,节奏又分为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外部节奏是指用听觉能感受到的唱腔、念白和音乐快慢,内部节奏则是全剧的主题、风格地把握,以及每场戏、每个段落的有机关联和互相照应。一出戏可能顺畅,也可能拖沓,关键就是司鼓的艺术能力和对剧本、人物、情节的理解。我们通常说的节奏是指快慢,而整出戏的节奏则是指剧情的发展是不是符合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迹变化,最终使全剧的呈现契合剧本的主题精神,因此,全剧的节奏是张弛有序,舒缓随机,如果简单地理解一个戏的节奏快慢,就会失之毫厘,谬只千里。外部节奏较容易把握,内部节奏则难度很大。
作为一位司鼓者,他在演出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地研究,加强音乐知识地汲取,加强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强审美能力和美学知识地培养。
京剧的乐器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
2025-11-22凡京剧爱好者,都知道京剧有个上口字的问题。什么是上口字?简言之,即凡是京剧语言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
2025-11-22近日中央电视台11频道《跟我学》栏目,邀请北京京剧院青年京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杨少彭、国家京剧院一级琴师赵建华、香港著名月琴演奏家雷群安、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鼓师马勇,合作录制了一期特别的节目――实力派演员与高水平乐队亲密..
2025-11-22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文场包括的乐器,主要有:京胡(..
2025-11-22现在的新编京剧,能称做"精品"的很少,我以为,主要是没有掌握京剧的“精髓”之所在。编京剧,关键也在剧本,而如何评判京剧剧本的优劣呢?除了对戏剧的一般要求之外,就是要看这剧本是否充分地抓住了京剧的“精髓”。那么,什么是京剧的精髓..
2025-11-21本源及其艺术规律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洪阜内容提要:京剧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其韵味要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京剧声腔韵味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
2025-10-31纵观京剧声腔和音乐发展史,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涵盖于其中的规律:京剧自身固有的声腔、板式的发展;引进地方音调;横向借鉴生活中的音乐形式;吸收了宗教音乐的某些旋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京剧音乐在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其它艺术..
2025-10-31京剧声腔丰富,包罗万象,来源广泛而复杂,这里作一个简单罗列。1、属于皮黄声腔系统的部分(主腔部分,使用胡琴伴奏)西皮:脱胎于梆子声腔,最早产生于湖北襄阳地区,名叫襄阳调。基本板式有--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导板、散板、摇板..
2025-10-31(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10-31(31)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32)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33)工尺戏..
2025-10-31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即上字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
2025-10-31过门,就是演员在演唱之前,由乐队演奏的引子和在演唱之中的间奏,俗称"垫头"。什么板式的唱腔就要有什么样的过门,有经验的观众一听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唱什么板式,什么调门,什么节奏,甚至能分出演唱者是老生,还是老旦,是青衣,还是花脸。..
2025-10-31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进到戏的规定情境中去,集中精神、集中精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毫不懈怠地把角色的神气和情态传达给观众,既不消极地懈场出戏,也不单纯卖弄技艺以表现自我,因为这同样是与角..
2025-10-31指架子花脸演员表演哭最难,表演笑的难度也很大,仅次于哭,再次是念白。在这里把念白列为第三位,并不是表示念白容易。实际上,在架子花脸的表演中经常是念多于唱,而且有的戏念韵白(如《法门寺》的刘瑾),有的戏念方言白(如《审李七》的李七..
2025-10-31这条谚语流传极广,其含义在于强调念白在整个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条谚语并无贬低唱工的意思,只是通过念与唱对照的方式构成夸张的修辞效果,以突出地显示念白的重要性,即以矫枉过正的语言纠正人们轻视念白的观念。为什么说念..
2025-10-31京剧前辈名家在演唱方面,一向主张出新,从不墨守成规。近些年来,也曾出现几位后辈演员,在出新方面取得成就。前些年,看童芷苓演出“荀派”名剧《勘玉钏》,由秦雪玲以二旦扮演丫环鸾英。这出戏里的这个角色,虽归于二旦,可是戏很轻。只有..
2025-10-30梅派唱腔雍容华贵,醇厚园润,端庄大方,自然流畅。为其伴奏的梅派胡琴其韵味气度也是如此。这里提到梅派“琴韵”而不说“琴艺”,是因为“艺”字易于令人联想到外在的技巧,属于表层问题;“韵”是内在的含蕴和实质,是音乐高度修养的体现,..
2025-10-3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