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源及其艺术规律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洪阜
内容提要:京剧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其韵味要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京剧声腔韵味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完成,这是韵味形成的内涵。京剧韵味的形成有中国诗史和音韵史的本源及其艺术规律,是中国自《诗经》以来,延至元明清的歌唱艺术的“诗声一体”的再现。中国京剧声腔的韵味美,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美。其本源和艺术规律来自于中国诗词歌赋及宋元戏曲的”声诗一体”的范式。
中国古典京剧声腔有其独特的“韵味”色彩,是京剧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说明戏曲声腔的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中国戏曲的声腔有其特定地区的独特个性,有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戏曲声腔韵味。戏曲声腔韵味的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与各种文化要素密切相关,导致戏曲声腔在语言、韵律、板式、审美心理方面,既与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又各具特点,中国古典京剧也是如此。京剧不属于有特定地区的地方剧种,它是吸收了各地方戏曲的精华而形成,有“国剧”之称。京剧形成于清代中期。当时北京戏班荟萃,徽班进京以后,吸收各剧种的营养,逐渐形成京剧。由于京剧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形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京剧文化”,遍及全国,远及国外。特别是京剧声腔独特、优美。韵味浓郁,脍炙人口,便于传播,久唱不衰。为什么呢?因为京剧声腔的“韵味”特别美。
京剧的声腔包括唱腔和念白,有其独特的韵味风格。京剧的唱念包括四声阴阳、尖团清浊的字音规则和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京剧的念白可分为韵律化的“韵白”和“京白”,是一种经过艺术提炼、具有节奏感的音乐性的语言。京剧属于含有“西皮”、“二黄”的皮黄板腔系统。京剧的腔格,唱、念宗奉“中州韵”和“湖广音”,字分“尖团”、“上口”,押韵以“十三辙”为准。根据汉字的阴、阳、上、去四声调值,安排唱腔的旋律走向,要求依字行腔,以腔带字。四声不同,从而形成唱腔的高、低、断、连,使旋律走向各异。京剧声腔风格不同于其他剧种,自然,京剧的声腔韵味就不同于其他剧种。京剧演员在充分保持该剧种的唱念韵味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当,又创造出个人唱念的韵味风格。而这种独具的风格,最后形成流派。区分流派的标准主要是声腔。京剧的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通称为“京腔京韵”。它的声腔旋律要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即以“字”为根本,使音乐语言化。京剧的韵味,是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完成的,以文字的音乐性来加强声腔的音乐性。歌词的抗坠抑扬与声腔乐曲关系密切,对审音用字十分考究,要紧处往往一个字要几经改易,以求完美。中国的诗词歌赋都是歌唱体,音谱歌法早已失传,但因为词的文字声调表现音律,它的字声组合谐和协调,即使无谱可依,唱读起来仍然铿锵悦耳,这就是汉语的“美”。京剧遵循的“中州韵”和“湖广音”,就是通过长期舞台实践,经过无数前辈艺人积累和研究,逐渐形成的一整套有丰富艺术效果的京剧声韵系统。这套比较完备的京剧声韵系统,丰富了京剧声腔艺术语言的规律性,京剧艺人奉为圭臬,京剧的韵味就是这一套语音系统的充分展现,把汉语语音的音乐性的审美愉悦充分发挥出来。
京剧声腔的“韵味”是什么?就是字韵与声腔的珠联璧合,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美。它体现了京剧的语言节奏韵律,运用韵白的语音音乐性,使之产生汉语语音的节奏和韵律。运用韵白的音乐性,使之产生对称均衡,调和铿锵的韵味。它比用其它的语言方式如普通话的语言方式更耐人寻味。
“韵味”是一种由戏曲化的歌唱技巧所创造出来的戏曲声乐最高的形式美。
纵观京剧声腔和音乐发展史,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涵盖于其中的规律:京剧自身固有的声腔、板式的发展;引进地方音调;横向借鉴生活中的音乐形式;吸收了宗教音乐的某些旋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京剧音乐在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其它艺术..
2025-10-31京剧声腔丰富,包罗万象,来源广泛而复杂,这里作一个简单罗列。1、属于皮黄声腔系统的部分(主腔部分,使用胡琴伴奏)西皮:脱胎于梆子声腔,最早产生于湖北襄阳地区,名叫襄阳调。基本板式有--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导板、散板、摇板..
2025-10-31(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10-31(31)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32)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33)工尺戏..
2025-10-31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即上字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
2025-10-31过门,就是演员在演唱之前,由乐队演奏的引子和在演唱之中的间奏,俗称"垫头"。什么板式的唱腔就要有什么样的过门,有经验的观众一听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唱什么板式,什么调门,什么节奏,甚至能分出演唱者是老生,还是老旦,是青衣,还是花脸。..
2025-10-31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进到戏的规定情境中去,集中精神、集中精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毫不懈怠地把角色的神气和情态传达给观众,既不消极地懈场出戏,也不单纯卖弄技艺以表现自我,因为这同样是与角..
2025-10-31指架子花脸演员表演哭最难,表演笑的难度也很大,仅次于哭,再次是念白。在这里把念白列为第三位,并不是表示念白容易。实际上,在架子花脸的表演中经常是念多于唱,而且有的戏念韵白(如《法门寺》的刘瑾),有的戏念方言白(如《审李七》的李七..
2025-10-31这条谚语流传极广,其含义在于强调念白在整个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条谚语并无贬低唱工的意思,只是通过念与唱对照的方式构成夸张的修辞效果,以突出地显示念白的重要性,即以矫枉过正的语言纠正人们轻视念白的观念。为什么说念..
2025-10-31京剧前辈名家在演唱方面,一向主张出新,从不墨守成规。近些年来,也曾出现几位后辈演员,在出新方面取得成就。前些年,看童芷苓演出“荀派”名剧《勘玉钏》,由秦雪玲以二旦扮演丫环鸾英。这出戏里的这个角色,虽归于二旦,可是戏很轻。只有..
2025-10-30梅派唱腔雍容华贵,醇厚园润,端庄大方,自然流畅。为其伴奏的梅派胡琴其韵味气度也是如此。这里提到梅派“琴韵”而不说“琴艺”,是因为“艺”字易于令人联想到外在的技巧,属于表层问题;“韵”是内在的含蕴和实质,是音乐高度修养的体现,..
2025-10-30五德学说,水德为“智”。智为智力,为文化属性;智为智慧,则有处世哲学之意。《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
2025-10-13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锣鼓经冲头长尖长丝头小锣长丝头带锣小锣带锣一封书慢长锤快长锤散长锤撞金钟摇板长锤拗锤闪锤反长锤纽丝快纽丝抽头七字锣小锣抽头滚头子大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四边静扑灯蛾小锣扑灯蛾急急风紧锣串锤望家乡搓锤小锣搓锤阴锣九锤半双飞燕马腿儿..
2025-10-10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
2025-10-10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盔,是武..
2025-10-10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
2025-10-10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二黄慢板的唱腔..
2025-10-1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