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声腔丰富,包罗万象,来源广泛而复杂,这里作一个简单罗列。
1、属于皮黄声腔系统的部分(主腔部分,使用胡琴伴奏)
西皮:脱胎于梆子声腔,最早产生于湖北襄阳地区,名叫襄阳调。
基本板式有--慢板
原板
二六
流水
快板
散板(导板、散板、摇板、回龙、小导板)
反西皮:乃西皮调的反调。
基本板式有--摇板
散板
二六
二黄:起源争论性较大,有安徽说、江西说、湖北说、陕西说四个说法,安徽说是传统主
流说法,但是近些年来湖北说法证据充分,陕西说法也十分流行,二黄起源问题一直是戏
曲音乐学的最大焦点。
基本板式有--慢板
原板
二六
快原板
跺板
碰板
散板(散板、摇板、回龙)
反二黄:二黄调的反调。(基本板式同二黄)
汉调二黄:传统的汉剧二黄唱法,在京剧中也有应用,如《红娘》里“我小姐红晕上粉面
”
徽调二黄:传统的徽剧二黄唱法,在京剧中也有应用,如《白蛇传》中“亲儿的脸,吻儿
的腮”
2、属于徽戏曲调的部分(常用声腔)
四平调:又叫二黄平板,使用笛子伴奏,基本板式只有原板和慢两种,属于昆腔、二黄腔
、弋阳腔、余姚腔在安徽的融合形成的特殊声腔,另有反四平调是四平调的反调,梅派名
段《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就是唱的四平调。
吹腔:又叫安庆调,是西秦腔到达安徽与安徽本土的四平腔融合以后产生的一种介于板腔
体和曲牌体之间的声腔,吹腔广泛存在于全国各类剧种中,用笛子伴奏,但带有过门乐。
如《单刀会》《贩马记》等中均使用吹腔演唱。
基本板式有--原板
慢板
流水
高拨子:与吹腔合称“吹拨子”,是西秦腔到达安徽安庆地区形成一种特殊声腔,后随徽
剧被京剧继承,成为京剧常用声腔,原来使用拨子胡琴伴奏,现在逐步改为胡琴伴奏,唱
腔音调高亢,富有特色。
基本板式有--(导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
3、属于梆子声腔系统的部分(使用梆子击节,胡琴伴奏)
南梆子:为梆子声腔到达安徽的南方化以后的产物,柔美凄婉,京剧中只有小生和旦角才
使用南梆子唱腔,基本板式只有导板和原板两种。如《霸王别姬》中虞姬唱“看大王...”
一段就是南梆子的经典唱段。
娃娃调:又名西皮娃娃调,调行同西皮相近,更加粗圹激昂,接近于梆子声腔的“吼”唱
,使用梆子击节,海笛和梆笛加锣鼓伴奏,具有浓郁的山陕梆子气氛。
4、属于昆曲和高腔系统的部分(使用昆笛和锣鼓伴奏)
昆腔:京剧中保留了大量的昆腔戏,特别是武戏部分,如《夜奔》、《挑滑车》、《小商
河》等等,只有昆腔才能配合好京剧武打。
昆弋腔:是昆腔和弋阳腔(属于高腔)的混合声腔,也广泛存在于京剧唱腔中。
吟诗、山歌、琴歌:均来自于昆曲唱腔,在《霸王别姬》《群英会》中均有使用。
5、属于打锣腔系统的部分(唢呐,小锣,鼓伴奏)
南罗:又名罗罗腔,在山西、河南、山东戏曲里直接叫做罗腔或罗罗调、罗罗腔,来源于
鄂东北地区的田歌,随着徽汉剧被京剧所吸收,一般只出现在小丑和小旦的戏中。如名丑
李庆春《打面缸》里面就是唱的南罗。
6、属于山东柳子戏的部分(曲笛加海笛伴奏)
柳枝腔:曲调轻快跳跃,十分活泼,只有在《上小坟》一剧中为京剧专用唱腔,整个此剧
全部使用该腔。
7、属于弦索声腔部分
银纽丝:只有在《探亲家》一剧中使用,源于扬州乱弹戏的传统曲调。
8、属于安徽花鼓戏的部分
凤阳歌和献花调:只有在《打花鼓》一剧中使用,都是民歌中曲调被京剧吸收融化了。
9、属于滩簧声腔系统的部分
少见,穿插于个别剧种使用,直接来源于苏州滩簧(下江滩簧),使用二胡伴奏,诙谐幽
默。
10、属于河北民歌的部分
使用笛子伴奏,京剧著名小戏《小放牛》专用曲调,直接来源于河北民歌。
本源及其艺术规律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洪阜内容提要:京剧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其韵味要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京剧声腔韵味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
2025-10-31纵观京剧声腔和音乐发展史,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涵盖于其中的规律:京剧自身固有的声腔、板式的发展;引进地方音调;横向借鉴生活中的音乐形式;吸收了宗教音乐的某些旋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京剧音乐在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其它艺术..
2025-10-31(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10-31(31)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32)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33)工尺戏..
2025-10-31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即上字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
2025-10-31过门,就是演员在演唱之前,由乐队演奏的引子和在演唱之中的间奏,俗称"垫头"。什么板式的唱腔就要有什么样的过门,有经验的观众一听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唱什么板式,什么调门,什么节奏,甚至能分出演唱者是老生,还是老旦,是青衣,还是花脸。..
2025-10-31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进到戏的规定情境中去,集中精神、集中精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毫不懈怠地把角色的神气和情态传达给观众,既不消极地懈场出戏,也不单纯卖弄技艺以表现自我,因为这同样是与角..
2025-10-31指架子花脸演员表演哭最难,表演笑的难度也很大,仅次于哭,再次是念白。在这里把念白列为第三位,并不是表示念白容易。实际上,在架子花脸的表演中经常是念多于唱,而且有的戏念韵白(如《法门寺》的刘瑾),有的戏念方言白(如《审李七》的李七..
2025-10-31这条谚语流传极广,其含义在于强调念白在整个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条谚语并无贬低唱工的意思,只是通过念与唱对照的方式构成夸张的修辞效果,以突出地显示念白的重要性,即以矫枉过正的语言纠正人们轻视念白的观念。为什么说念..
2025-10-31京剧前辈名家在演唱方面,一向主张出新,从不墨守成规。近些年来,也曾出现几位后辈演员,在出新方面取得成就。前些年,看童芷苓演出“荀派”名剧《勘玉钏》,由秦雪玲以二旦扮演丫环鸾英。这出戏里的这个角色,虽归于二旦,可是戏很轻。只有..
2025-10-30梅派唱腔雍容华贵,醇厚园润,端庄大方,自然流畅。为其伴奏的梅派胡琴其韵味气度也是如此。这里提到梅派“琴韵”而不说“琴艺”,是因为“艺”字易于令人联想到外在的技巧,属于表层问题;“韵”是内在的含蕴和实质,是音乐高度修养的体现,..
2025-10-30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锣鼓经冲头长尖长丝头小锣长丝头带锣小锣带锣一封书慢长锤快长锤散长锤撞金钟摇板长锤拗锤闪锤反长锤纽丝快纽丝抽头七字锣小锣抽头滚头子大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四边静扑灯蛾小锣扑灯蛾急急风紧锣串锤望家乡搓锤小锣搓锤阴锣九锤半双飞燕马腿儿..
2025-10-10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
2025-10-10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盔,是武..
2025-10-10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
2025-10-10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二黄慢板的唱腔..
2025-10-10在三晋曲坛上,有一种叫屯留道情的曲种,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道教的声腔艺术结合地方风俗,以讲故事的形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日常生活趣事和风趣幽默,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屯留道情”是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2025-10-08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
2025-09-1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