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的作者是谁?明朝造园艺术家计成人物简介

2024-08-29 08:08历史解密

中国古典园林,以精美的艺术和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

它凝聚了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从实践到理论都已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很多经典著作相继问世。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是明代著名造园大师计成,以及他的《园冶》。

计成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卒年不详。原籍松陵(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

计成虽不是出自名门望族,但少年时期家境尚可,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倾心艺术,擅长书画,优游于经史子集之间,于诗词绘画有相当素养。

最爱关仝和荆浩的云山烟水、气势雄浑的笔意,作画时常常师法他们。

少年时代的计成,就以擅画而闻名乡里。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但诗作已散佚。

他骨子里对新鲜奇特的东西很有兴趣,年轻时,离开了家乡吴江松陵,游历天南海北的名山大川,丰富了创作思想,并立志开创立体的山水艺术。

中年时,返回家乡,最终定居镇江,因为镇江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正是计成理想中的居住地。

此后,长期从事造园,不仅是兴趣所致,在明代,富贾达官喜爱造园,计成与他们打交道,也是凭造园技艺谋生。

计成故居

家庭成员中,妻子未见诸文字,他较晚得子,膝下至少有两个儿子,名曰长生、长吉。53岁完成《园冶》时,两个儿子不足10岁。

中年以后家境衰落,他本人也不顺利,正如其自云“历尽风尘”,一生艰辛坎坷。

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

明天启元年(1621),定居镇江,在一次参观堆假山作业中,提出了应按真山形态堆垛假山的主张,并动手完成了这座假山石壁工程。

作品形象佳妙,宛若真山,于是名闻遐迩。这是计成在中年成为一名出色造园师的开始。

明天启三年至四年(1623年-1624年),应常州吴玄聘请,为其营造了一处私家园林。那是吴公在城东得到的一块地基,原是元朝温相的旧园,面积仅有十五亩。吴公要求用其中十亩来建住宅,余下的五亩造园。

吴公说:可以仿效司马温公独乐园的遗制。接下来,计成对于他“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原则的第一次实践。

他观察了园基情况,发现地势很高,探究附近的水源,发现很深,还有乔木高耸于云霄,虬枝低垂于地面。

于是计成对吴公说:“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来看,造园时不仅要叠石使部分地方变高,还应该挖土使洼地更深,让所有的乔木都错落分布于山腰,在部分外露的屈曲盘驳的树根间隙镶嵌石头,这样就有山水画的意境了;再沿着池边的山上构筑亭台,使高低错落的亭台倒映于水面,再加上回环的洞壑和飞渡的长廊,其境界之美将出乎人的意料。”

计成营造了一处精巧的人间仙境,名为“东第园”,吴公很高兴:“从进园到出园,虽然只有四百步,但我自以为江南胜景尽收于我们眼底了!”计成,从此名声大振。

之后,仪征县(今江苏仪征)汪士衡邀请计成为他主持建造寤园,在扬州为郑元勋改建的影园等。

影园

后经安徽太平府又鞍山名士曹无甫提议用文字、图样把造园的方法记述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计成于崇祯四年(1631),他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

崇祯七年(1634年)计成写成中国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日本及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园冶》

《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计成在《园冶》中对造园艺术的精妙总结,道出了造园的真谛。

中国园林追求惬意,自然,以人为本,天然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园林这一小小的壶中天地,最大程度上让它师法自然,接近自然天成的样子。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基础,以植被作为装点,利用山、水、植物的素材,加上人为的巧妙加工,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特点,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园冶》并不是从理论视角来写作的,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课本。读过《园冶》,站在一座园林的亭台楼阁之间,你才知道怎么去看,如何发现层层叠叠的美。

《园冶》中计成描绘出一幅幅园居图,比如站在楼阁上,看平远的山景;遥望紫气青霞,有鹤声传来枕上;城墙斜起在远空,长桥横跨在水面;养一只鹿,携鹿同游,养一池鱼,闲来垂钓。

计成不止一次在《园冶》中提到造园师地位的重要性,他认为,造园师在园林艺术的成就里起到九成作用,而工匠则只占十分之一。

一个造园师胸中的丘壑与诗情一点都不比一个画师差,画家可以让山水小景出现在纸上,而造园师可以亲手去让那些山水变成现实。

《园冶》一书,早就在日本很受欢迎,甚至成为教科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先生在日本搜罗到《园冶》抄本。

后来将它整理、刊行,《园冶》才重新回到国内。计成这个千古一流的造园师,以及他的造园艺术,才终于被人们欣赏与记住。

  • 白庚延的艺术特点

    白庚延是那种能让你能感受到灵魂的画家。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力图把整个心灵世界都放进作品中。面对这样的画作,让人很难无动于衷。画面里深厚的精神寄寓和文化内涵,会让你思索、追寻、体味,因一种心灵的沟通而愉悦。弦为之激荡,灵魂受到..

    2025-07-13
  •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跟其到底还是出在没钱上

    对明朝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明朝的起源,是从明太祖朱元..

    2025-07-12
  • 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时,为什么没能取得胜利?

    对萨尔浒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明史》中有这么一段结尾:“明朝不亡于崇..

    2025-07-12
  • 朱松发人物简介

    朱松发(1942.11―)出生于安徽黄山紫云村。10岁时随父母迁往安徽怀宁。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家,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院,结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任安徽省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

    2025-07-12
  • 明朝的户籍制度是如何建立的?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明朝的户籍制度是如何建立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是..

    2025-07-12
  • 明朝灭亡前,那些锦衣卫去哪里了?

    穿飞鱼服,佩绣春刀,飞檐走壁,见人杀人,见鬼杀鬼,英姿飒爽,无所不能,这便是明初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锦衣卫作风..

    2025-07-11
  • 明朝的九边重镇是哪九个?又是如何分布的?

    明朝的九边重镇是哪九个?都分布在哪?九边,又称九镇、明朝九边,是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

    2025-07-11
  • 方荣翔的唱腔艺术特色

    我自幼喜爱裘盛戎的表演艺术,是裘派引领我走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殿堂,所以对其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和熏陶,又由于自己从小爱好文艺,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所谓艺理相通,因而对裘派艺术乃至花脸艺术的理解,也较一般观众深刻些。但我毕竟不是..

    2025-07-10
  • 明朝官员俸禄那么低,背后是什么原因?

    不仅仅是现在的社会存在工资低的问题,历史上很多时候都存在工资低这个问题,最低的莫过于朱元璋统治时期了,朱元璋不..

    2025-07-10
  • 麒派艺术浅谈

    歌台花甲气如龙,麒风标一代宗师;今日工农同祝贺,千红万紫拥高峰。这是老戏剧艺术家于伶同志在为周信芳举行舞台演剧6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写的长诗中的诗句,从诗句赞誉中确实反映出在60年代初期不论是同行和观众对于“麒派”艺术在思想上、认..

    2025-07-10
  • 揭秘:明朝锦衣卫的服饰长什么样?

    明初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

    2025-07-10
  • 张敏:明朝宦官,却偷偷养大了一代天子

    张敏(1434年-1485年),字太德,或字辅德,明朝宦官,福建同安县绥德乡翔风里十七都(今金门县金沙镇青屿社)人。曾因违..

    2025-07-10
  • 在明初的洪武年间,明朝的农业经济又是如何发展的?

    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生产的措施,使得明朝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393年(洪武二十六..

    2025-07-10
  • 在明初的洪武年间,明朝的手工经济又是如何发展的?

    明初,手工业以棉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和造船业等的发展最为迅速。纺纱织布是明初农村的重要家庭副业。洪武年间景德..

    2025-07-09
  • 在明初洪武年间,明朝的商业和城市经济如何繁荣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明初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南京是当时的国都,人口近20万,人烟稠密,住宅连廓栉比,旅店..

    2025-07-09
  • 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又是如何建立了黄册制度?

    赋役黄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

    2025-07-09
  • 佛塔的来历和佛塔艺术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

    2025-07-08
  • 万岁作为皇帝的专有称呼,但明朝为何却有万岁阁老?

    在中国古代,“万岁”一词不仅仅指活一万岁,还可以是皇帝的代名词,“万岁”和“万岁爷”指的都是皇帝。很多古装剧中..

    2025-07-07
  • 罗城镇戏楼有什么布局?罗城镇戏楼建筑简介

    全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舞台正面五十米长的街面依山势分成五级,利于观看演出。戏楼为骑楼式的过街楼台,来往行人..

    2025-07-06
  • 佤族木鼓的历史由来是什么?佤族木鼓样式简介

    木鼓,是佤、高山、苗、侗等族敲击体鸣乐器。历史久远,形制古朴、发音低沉,应用广泛。流行于云南、贵州、台湾等地。..

    2025-07-0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