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文化的代表,西方建筑都有哪些风格呢?

2024-09-20 08:08历史解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们环绕在我们周围,并以一种深远微妙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模式。当我们走进或经过建筑时,它能深深地唤起我们的记忆、感触、心声和联想。

由于西方建筑尤其是一些大教堂过于宏伟,外表雕饰的也极其美丽,并且有许多雕塑精品的装饰,给许多人的直觉是西方古建筑的风格好像有点相似又分辨不出来。

今天我们对西方的建筑风格做一下整理。

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是欧洲建筑的先河,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该时期实现了由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整个欧洲文明都是建立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之上的,并且后世许多流派的建筑师,都从古希腊建筑中得到借鉴。因此谈欧洲建筑首先从古希腊建筑谈起。

古希腊世界是一个神话的国度,关于诸神的观念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城邦争相建筑高大精美的神庙,并围绕着神庙建筑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这个以神庙为核心的地方,一方面作为城邦公共活动的中心,一方面用来彰显自己城邦的魅力,增加城邦的商业吸引力。

古希腊建筑中风格成熟的柱式有三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多立克:一般建在阶座之上,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人柱。

多立克柱式代表建筑:帕特农神庙

爱奥尼: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人柱。

爱奥尼柱式代表建筑:胜利女神神庙

科林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

科林斯代表建筑:雅典宙斯神庙

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建筑风格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建筑类型也逐步增多,有宗教建筑、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还有普通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这些宏伟高大的建筑不仅由于建筑技术的提高,也体现了罗马帝国雄厚的国力,体现了罗马帝国雄霸天下帝国风采。

罗马建筑继承了希腊的很多东西,最典型的是希腊柱式,除了希腊三种经典柱式之外,罗马人又增加了两种,塔司干柱式和混合柱式。然而罗马的伟大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式,就是拱的技术。

拱的使用让罗马建筑摆脱了承重墙的束缚,空间可以更加宽大和通透。有了券拱的使用,才有了万神殿和斗兽场这样的经典建筑。

万神庙,建于公元120到124年,是古罗马最大的一座神庙。半球形穹窿顶,直径达43.2米,这个记录直到20世纪还未被打破。如此规模的穹顶通常需要一些支撑物,但古罗马人精通如何建造拱形层顶而不需要柱子支撑的技术。为克服穹窿顶水平推向力,墙身做得很厚,达6.2米。穹窿正中开直径8.9米圆孔作为采光口,光线射入,有神启之感。

万神庙,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说得更简单点,古罗马建筑就是在古希腊建筑的样式上,搭配各种各样的圆顶,有的加在希腊式建筑的后面(万神殿),有的加在上面(国会山),有的加在建筑立面里(凯旋门)。

万神殿,罗马,圆顶加在希腊式建筑的后面

公元4世纪,随着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基督教艺术与建筑也开始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建筑风格被称为拜占庭风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就像是一个洋葱头)。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主要代表作有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

拜占庭的圆顶要求高悬于空中的感觉,而不是万神庙中冷静的日光的神圣感。做法是在圆顶的底部、线拱的尾端,开了大量的窗子,使光线的绕射造成失去支承的感觉。向上仰望,并发展出以圆顶为中心的空间观念。

罗马式建筑(罗曼建筑)

约在10世纪晚期,正当拜占庭艺术遍布欧洲时,另一种艺术在西欧各地逐渐形成,并一直延续到12世纪,这就是罗马式艺术,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它被为是哥特式艺术的前身。

罗马式风格旨在教堂建筑中显现出上帝的荣光,其具体特征有:圆形的拱顶、厚实的石壁、粗大的角柱、窄小的窗户以及普遍采用的水平线条等,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罗马式建筑的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门窗上方均为半圆形。在艺术风格上,罗马式教堂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的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

代表建筑:比萨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

罗马帝国覆灭了,基督教却在欧洲生根发芽,到了中世纪天主教成为了西欧的唯一宗教。神权时代来临。

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天主教在西欧一家独大之后,所谓的神权大于皇权。出现了赎罪券、十一税等为天主教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因为天主教徒相信人生最后要面临的四件事:一、死亡;二、审判;三、天堂;四、地狱。当时的人们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

建筑风格平面以拉丁十字为主,主要特点是尖塔高耸(越加接近上帝)、肋状拱顶、飞扶壁、玻璃百花窗,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

达勒姆主教堂典型的肋式拱顶,英格兰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的飞扶壁

飞扶壁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

通俗地讲,哥特式建筑就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一个个尖顶高耸入云。

哥特式建筑上的玻璃百花窗其功用主要有三:

1、减轻建筑的整体重量,使得可以建的更高。

2、透光。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玻璃着色主要以蓝、红色。蓝色代表天堂,红色代表基督之血)

3、教化百姓。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代表建筑: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barroco,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建筑风格给人的整体特征:

1、华丽外表。巴洛克建筑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华丽的装饰,色彩鲜丽,给人一种炫耀财富的感觉。

2、标新立异。建筑师们运用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表现手法。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再次,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3、自然题材。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市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不断趋向自然。

4、充满活力。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却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洛可可风格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法国古典主义以后所衍生出来的风格,其中17世纪巴洛克风格也会慢慢地渗入到它的产生当中。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ROCOCO)一词源于法语岩石贝壳(rocaille),从这个词来看也可以想象到洛可可运用了很多贝壳状的装饰,其他还有一些花花草草。这些题材不但用在墙面和天花板上,也用在撑架、壁炉架、镜框、门窗框、家具腿和其它建筑部件上。它以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多采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一看就觉得像是小女人的感觉。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卷草舒花,线脚大多用金色。

喜欢张挂绸缎的幔帐和水晶玻璃吊灯,陈设瓷器古玩,力图从装饰到小品、到室内物件的设置,显出豪华的高雅之趣。

  • 土家族文化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什么关系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土家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主要以农耕..

    2025-09-12
  • 古代中国人发明砖和瓦的过程及建筑样式

    原始人类,也包括古代中国人,最初或住在树上,或选择适宜的山洞居住。后来,使用木材和茅草搭建简单住房,标志人类文..

    2025-09-12
  •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有什么样的民族特色

    层层叠叠的梯田,天梯一样沿着山坡直上云天。梯田适合开在土质好、水源充足的向阳坡地,云南哀牢山地区属于海洋性亚热..

    2025-09-12
  • 哈尼族梯田文化 哈尼族的梯田有何历史

    哈尼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边缘,以游牧为生。1300多年前,气候和生存条件的恶劣迫使哈尼人的祖先向南方迁移,..

    2025-09-12
  • 哈尼族的“六月年”有啥历史来源和文化特色

    六月年,哈尼语“苦扎扎”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举行。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

    2025-09-11
  • 白族都有哪些有趣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跳花盆:是白族青少年喜爱的传统跳高活动。比赛开始,由两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们用腿和脚尖叠成一定的高度,..

    2025-09-11
  • 土家族的姓氏 土家族的姓氏由来代表姓氏

    土家族名字土家语属于藏缅语系,其传统名字仅仅有名而无姓。例如:雍尼、布所、日客额、地额额、匠帅拔佩、洛雨、墨比..

    2025-09-11
  • 白族史学文化简介 白族的史学文化有啥发展

    蒙、段时期,在白族人聚居的大理这个边远地区,不仅文学方面有和中原一样的灿烂成就,在史学方面也有其光辉的一贞。最..

    2025-09-11
  • 董卓为何能够权倾一时?看看他手下都有哪些大将

    东汉乱世的导火索是董卓,董卓进京虽然铲除了太监作乱,但他却成了新的祸患,他废立皇帝把持朝政,最终天下大乱。感兴..

    2025-09-11
  •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地区的指路碑是怎么一回事

    “令牌碑”,是一种长条形上园下方的碑石,酷似县太爷在大堂上使用的令牌,故尔因形得名。世界上万千碑石,除指路碑外..

    2025-09-11
  • 广东的早茶文化

    广东人都喜欢喝早茶,因此广东的茶楼生意一般都生意兴隆。退休的老人几乎每天早上6,7点就会去茶楼等位,或是与伴侣一..

    2025-09-09
  • 唐朝凌烟阁武将都有哪些人入选?又是如何排名的?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建凌烟阁以此来表彰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趣历史小编..

    2025-09-08
  • 霍金身前预言了什么 霍金临终前5大预言都有哪些

    霍金身前预言了什么 霍金临终前5大预言都有是什么霍金身前预言了什么 霍金临终前5大预言都有是什么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

    2025-09-06
  •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为何会多数师从儒家?与什么有关

    法家与儒家都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之一,它们在思想主张上都各不相同。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

    2025-09-04
  • 兔的生肖文化:纯洁温驯,形象讨好

    说到兔子,中国流传着很多不同的神话传说,其中最深入民心应是伴随嫦娥在月宫居住的玉兔,可能古人认为,温驯的兔子才..

    2025-09-02
  • 麦盖提县举办刀郎文化大展演

    3月19日11时,在麦盖提县文化广场,来自麦盖提县各乡镇的民间艺人比赛弹唱刀郎木卡姆。当日,2012年刀郎文化大展演暨庆祝诺鲁孜节活动在麦盖提县举行。3月19日11时,在麦盖提县文化广场,2012年刀郎文化大展演暨庆祝诺鲁孜..

    2025-08-29
  • 羌历新年:在新北川感受文化的力量

    羌族歌舞展演。田明霞摄 笛子声声,鼓点阵阵。容纳万余人的北川新县城体育中心座无虚席,欢声雷动。北川民众点篝火、跳萨朗,以独特的民俗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一同欢庆新县城开城后的首个羌历新年。华小峰摄 祭天还愿仪式现场。华小峰..

    2025-08-29
  • 弘扬火山矿泉文化 打造北方民族狂欢节

    圣水节现场五大连池圣水节,是黑龙江省著名民俗节日和旅游节庆品牌,1992年被列入“中国百大节庆”,2007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各民族的狂欢节。五大连池..

    2025-08-28
  • 七夕民间都有哪些风俗?

    乞巧: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

    2025-08-28
  • 七夕遥望牵牛织女星 爱情丰富了文化特征

    七夕遥望牵牛织女星又是七夕。这是一个适合绵绵细雨、遥望银河的日子。“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因为一个古老的传说,两颗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星星,从此染上了有滋有味的人间烟火,成为穿越时空里永恒的承诺。它无疑是中国传统节日..

    2025-08-2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